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阅读是外语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听、说、写、译等其它技能发展的基础。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使用该外语进行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通过目标明确的英汉双语对比阅读,学习者能更有效地感知英语、汉语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相通与不同,从而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行设计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学习者(包括教师、学生)进行了调查测试,用SPSS17.0和Excel对数据进行相关度分析,从英语国家背景知识、言语交际行为、非言语交际行为和文化观念等方面测试其英语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状况,结果表明:受试者由于受汉语和中国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习惯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出发,虽然外语学习者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但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的掌握明显不足,文化交际能力有所欠缺,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学生(以下简称蒙生)必须学习掌握蒙语文,这是理所当然的。蒙生也应该学习掌握汉语文,这也是很有必要的。蒙生把汉语文当作第二语言文字来学习,既不同于蒙生学蒙语文,也不同于汉生学汉语文,有它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对蒙生传授汉语文知识的教师,首先,要让蒙生懂得学习汉语文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引起蒙生学习汉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汉语文的积极性。这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其次,我们还要经常观察、了解、分析蒙生在学习汉语文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而研究对  相似文献   

4.
浅谈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时蒙古语的负迁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蒙古语和汉语在语音、语义、语法等多方面具有不同之处,蒙古语对蒙古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起着负迁移作用.本文通过蒙汉语的对比,主要阐述了蒙古语和汉语的不同点,蒙古族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蒙古语的负迁移,以及如何克服干扰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汉语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中国文化知识的了解又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领悟汉语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他们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面向留学生开设"中国文化"课程十分必要。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期待与教学对象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课程内容的适当选择就很重要,授课语言也应简单明了。同时,适当开展自主体验式学习,融趣味性、知识性、文化理解和汉语学习于一体,都是使留学生提升文化认同感的必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大学新生入学时由于中学与大学之间外语学习模式的改变而感到失落或茫然,这是目前各高校中的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少新生外语学习观念的滞后,对外语学习策略的无知更影响了他们外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如何教育并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树立新的学习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是教学工作者尤其是担任新生课程教学的教师应首先予以解决的问题。行之有效的外语学习策略更有助于学生语言的有效获取。本文拟在这几方面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外语教学赋予了外语教师新的角色。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也是学习者。问卷调查发现,外语教师仍缺乏系统的文化知识,所以在文化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该首先做好文化的学习者。调查还发现,外语教师对怎么进行文化教学很陌生,也就更不清楚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学习者的角色,即与学生分享其文化学习的经历,从而帮助学生构建他们自己的文化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文化背景知识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它反映的是该民族的历史、地域特征、经济发展、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因而 ,要想很好地掌握一门外语 ,有关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作者讨论了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介绍了中英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差异 ,以英语习语为例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提出外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教育 ,培养学习者的文化意识 ,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文教学中 ,首先要向少数民族学生讲授汉语知识 ,使他们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则。这是他们运用汉语的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生成和理解合乎汉语语法的句子 ,汉语的运用才得以进行。然而 ,少数民族学生要得体地运用汉语 ,单凭这个基础是不够的 ,还必须通过汉语言知识的讲授 ,向少数民族学生揭示隐含在汉语言文字里面的汉文化因素。通过蕴含在汉语中的汉文化内涵的深入学习 ,我们使少数民族学生了解汉民族的文化传统 ,风俗习惯 ,社会准则 ,从而开阔其汉文化视野 ,培养其对汉文化的直接领悟力和敏感度 ,并能运用汉语准确地表达思想 ,得体地进行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0.
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相对比较滞后。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少数民族学生外语学习中面临母语、汉语和外语三语转换的复杂认知过程,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初学年龄偏高,外语师资结构不合理以及母语文化的缺失等方面分析了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从宏观视角,对外语教育决策部门如何储备三语人才,改善师资结构和编写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外语教材等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英美文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而英美文学课程是面向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知识课程,合理地开发、使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把纸质教材选用与网络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在多媒体教学中突出英美文学课程的特征,在文学作品鉴赏中注意中西文化的对比,就会更好地增加学生的英美文学和西方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交际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学不仅要强调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还应重视英语语言形式在各种非语言环境下的不同应用和交际功能 ,重视言语行为的交际意义。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 ,针对外语教学的需要 ,从语言本身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折射出英汉两种语言独特的社会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交际工具。英语是学习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国际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的运用能力反映出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所代表文化的了解程度及自身文化程度高低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对交际中错误现象的分析,可以证明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证明中西方文化有生存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英语词语运用等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文化是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涉及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也包括自然环境和生存的外部条件。因此,增加学生对文化概念的广泛理解和掌握,并通过文化导入,对文化内容作必要的取舍,才能揭示英语词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民族学校对学生认知特点及本土知识的应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学研究证明不同的个体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技巧。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生活习俗和本土知识特点,他们在学习知识、认知事物时都表现出固有的认知习惯。民族学校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土知识的纳入,这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本土知识的传承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镇,语言能力和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都相对较为薄弱,因此,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应以文学赏析为中心。同时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英语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从交际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在英语教学中认识英汉两种文化交际差异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形成跨文化交流障碍的文化因素,阐明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引入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英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造成词义、语意、指示意义等的不同,本文从词汇所蕴涵的文化差异的角度进行探讨,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当代中国大学传承和创新人类文化的新使命。采用双语信息处理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广义和狭义、言和语、宏观与微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四组相辅相成的基本划分。其研究结果不仅涉及:信息学、语言学、教育学和哲学四个研究领域的根本性问题,而且,还可形成继人类发明电脑硬件之后的软件工程,尤其是语言处理和知识工程,虚拟的"第三脑"——其推广普及可形成具有协同智能的超级互动平台。它将会深刻影响:机与人、学与用、教和管、知和行等相辅相成的活动。这是当代中国大学完成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这一新使命的简捷途径。这就是本研究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 ,相互融合。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事实证明 ,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往往导致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干扰。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 ,阐明了文化因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从而说明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以及这一问题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