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析流动人口的家庭环境特点及其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厦门市流动人口子女较多的7所中学共计986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流动人口家庭环境的矛盾性比本地家庭更高,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则显著更低;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本地生源,其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5个分量表上得分显著更高。研究表明流动人口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对子女心理健康有负面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是矛盾性、成功性、情感表达和娱乐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环境状况及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使用家庭环境中文版量表(PES-C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南省5所学校500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不同外出类型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在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和控制性两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流动子女与非流动子女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和恐怖四个因子上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和组织性与心理健康的多数维度呈现统计学意义相关关系。因此,要格外关注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改善家庭环境以有效提升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进城农民王子女学习适应性问题近年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探讨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现状,有助于准确了解其学习状况,帮助克服学习适应过程中的问题,促使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CNKI、维普和SpringerLink数据库以“进城农民工子女”、“流动人口子女”及“学习适应性”等为关键词搜索近20年来的文献,并根据研究主题“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筛选出与主题联系比较紧密的13条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提出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市某区为个案,对该区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机会进行调查与研究,发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民办学校基本上满足了流动人口子女对教育的需求,但是出于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家庭环境等原因,这种民办学校教育模式对社会良性运转造成了隐患。另外,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机会还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各项政策、法律和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城乡二元结构的消极影响、民办学校同等法律地位的缺失、社会阶层差距拉大等。  相似文献   

5.
高依 《社区》2013,(12):14-15
成立流动人口“知n心惠民”工作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惠民方法。即:送温暖、送岗位、送政策、送就业资金等。 长期为育龄妇女宣传保健知识、出生缺陷预防知识、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等。 社区组织“七彩两小时学校”的学生和流动人口子女一起进行学习交流活动,赠送学习用品,给他们予以精神慰藉。  相似文献   

6.
对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两种途径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动人口子女是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在整个社会变迁中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本文从流动子口子女、城市居民子女、流动人口家长和学校教师四方面分析了流入地实现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育的优势,对公办学校的主渠道和民办学校的辅助渠道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7.
教育隔离主要表现为学校隔离,在不同性质的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之间就处于一种空间隔离的状态。调查发现,学校作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化的主要场域,不同类型的学校蕴含了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的不同社会交往逻辑。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发展同伴关系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局限,在民办学校就读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接触的大部分是相同身份的同学,与本地的学生几乎处于隔离的状态,对他们的社会融入感产生了负向影响。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对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社会融入感产生了显著影响,其社会融入感不仅具有代际传承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8.
高依 《社区》2013,(8):14-15
项目实施成立流动人口"知心惠民"工作站,开展多种形式的惠民方法。即:送温暖、送岗位、送政策、送就业资金等。长期为育龄妇女宣传保健知识、出生缺陷预防知识、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等。社区组织"七彩两小时学校"的学生和流动人口子女一起进行学习交流活动,赠送学习用品,给他们予以精神慰藉。发放"计生温情服务卡片",开展群众普遍关心的社区计生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基层治理提出了考验。这其中,与流动人口相关的治理显得尤为困难。本研究通过对广州Y街道疫情应对过程的分析,考察其流动人口治理与危机应对机制。研究发现,有效的危机应对与基层流动人口的长期治理技术密切相关。“组织性嵌入”是基层流动人口治理的重要经验,也是疫情期间危机应对的有效机制。所谓组织性嵌入,是指人口流入地的基层政府,维持和发展流动人口原有组织网络,并将其吸纳到当地的基层治理体系中。通过组织性嵌入,流动人口治理构建了较为稳健的渠道,管理和服务效率较高。这样的治理机制,在疫情期间成功地提升了基层危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状况,随机抽取了广州市2所进城农民工学校(被试全部为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和2所广州市区级公办中学共1 40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差异的方向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计划和学习技巧两个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居民子女,但在读书笔记和学习毅力两个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子女。(2)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不同亚群体的学习适应性也存在显著差异。除了学习技巧和毅力维度外,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优于男生;初二学生学习适应性优于初一,初三和前二者没有显著差异;父亲月收入偏低的学生学习热情较低;来穗生活时间在2~5年的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学习适应性最好,来穗生活时间在5~10年的学生学习适应性最差;转学次数为两次以上的进城就业农民工子女,在听课方式、读书笔记和学习技巧维度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儿童发展的跟踪研究"(PSDMC)的调查数据,讨论迁移行为、社会变迁与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轨迹在儿童性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研究结论认为:人口迁移行为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具有异质性作用,且与儿童在迁入地所处的社会情境有关;社会变迁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并未起到应有作用;家庭教育目前仍然是改善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在强调家庭教育并向流动儿童提供社会关怀与支持的同时,为流动人口制订并健全保障性社会政策、消除社会不公与歧视,才能真正改变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不良处境。  相似文献   

12.
美国是一个人口流动频繁的国度,不仅包括乡村农民的流动,还包括国内外移民,由此也产生了外来人口和农村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美国在解决外来人口教育及流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问题方面积累了经验。他们较为成熟的作法和运作方式可为我国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流动结构不断变化、农民流动模式发生变迁而衍生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作者以昆明市盘龙区、呈贡区等区域的农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昆明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当前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环境、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流动人口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流动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为了把握流动人口中的中小学生的基本状况与未来预期,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制定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北京市流动人口生存状况与未来预期”课题组对北京市10所打工子弟学校的1296名学生进行了随机和集中走访,通过问卷分析认为:流动青少年学生在校学习与适应情况良好,“升学压力太大”和“学习成绩不理想”是流动青少年学生在目前所在学校学习中遭遇的最主要的困扰。“课题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相关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南京市4所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本地学生为对照组,对流动儿童的家庭环境与学习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家庭环境较差,74.6%租房居住,家长能提供的学习帮助和情感交流较少;流动儿童缴纳借读费/赞助费的比例及上学路途花费时间均显著高于本地学生;流动儿童对班级学习氛围和教师教学管理的评价较高,但自我学习成绩评价和未来学习预期较低。据此,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等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随机调查学生样本数据,选取一般多元Logit模型对农民工子女初中后阶段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进城方式和进城上学目的,农民工子女家庭决策者文化水平、月收入、就业地区和职业,农民工子女就读学校教育条件、城里学校老师重视程度等,成为影响农民工初中后阶段教育需求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提高农民工收入水平,提升农民工文化水平,改善农民工职业流动,加强对农民工子女的关爱和重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资料,对在京流动人口15周岁以下子女流动/留守行为,从父母和子女的人口学特征、家庭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子女年龄越小越有可能跟随父母外出流动,而性别、孩次影响不显著;照顾人为祖辈的子女不倾向于外出流动;父亲或母亲为主要照顾人之间没有差别;父母在外流动年数和是否受过高等教育显著影响子女是否外出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