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最佳解: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体现了公平范畴的全面性,经济公平是最基本的公平,分配公平与否是公平问题的核心。效率即"帕累托效率",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和道德基础是效率实现的双重基础,在物质技术基础一定的情况下,道德基础对效率的提高具有决定作用。经济伦理学视公平与效率为辩证统一的关系,效率的发展与公平的进步在发展方向上相一致。城乡分割状态下导致对社会经济运行操作的不公平、结果的不公平及运行效率的损害。城乡一体化是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最佳解:实现农村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彻底摆脱城乡差距过大、城乡不公平状态,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育公平类型之一的城乡教育公平,目前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度较高,其影响面较大,这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综观相关研究成果,从政策学、政治学、管理学等视角对城乡教育公平进行研究的较多,缺乏从文化视角对它的研究。文化在深化城乡教育公平研究、推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中的作用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文化时代的来临要求城乡教育公平研究要重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在我国发展的新阶段,人们的文化意识觉醒,呼吁城乡教育公平研究要增强文化关怀。因此,深化城乡教育公平文化研究;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文化在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发展中的作用,是城乡教育公平研究的新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已经取代总量不足成为我国教师队伍发展的主要矛盾,具体体现为教师资源配置结构的城乡失衡、地区失衡、校际失衡、科际失衡等四个方面.结构性失衡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我国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下,合理的教育制度选择将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深入了解城乡家长对教育公平的不同看法对完善我国现有的教育公平政策和实施策略、提高义务教育的公平程度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文中选取我国中部某市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着重分析城乡家长对教育公平现状以及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的不同看法,以期能为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对于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公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维度对城乡养老保险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目前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已实现参保机会上的形式公平,但筹资模式和缴费标准不统一、政府补贴逆向流动及养老金待遇计发不合理阻碍了过程公平的实现;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养老金相差悬殊,缴费回报比不对等,养老保险待遇在实质上是不公平的。建议:适时调整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提高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补贴率与缴费层次的关联度;财政补贴更加注重城乡居民;推进城乡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公正价值理念是邓小平城乡统筹发展思想中核心价值诉求之一。基于对我国城乡发展的深刻认识和深入思考,他的公正理念集中体现于四个方面:关于城乡平等的观念凸显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权利公平;城乡并进的思想凸显了城乡发展的机会公平;城乡统筹推进的思路凸显了城乡发展的方式公平;共同富裕的目标追求凸显了城乡发展的结果公平。  相似文献   

7.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义务教育公平是最基本的教育公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最根本的途径是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内涵和基本内容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导致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推进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慧芳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38-40,8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中最大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城乡教育的不公平上。本文首先列举了城乡教育不公平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乡教育的诸多不公平现象对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然后提出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师资均衡配置是教育公平的核心。采用泰尔指数探究 206-2020 我国幼儿教专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以及有职称教师资源在城乡的配置差异性状况及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我国专任和专科及以上学历幼儿教师资源配置差异性减小,专任数量和学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组间贡献率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城乡间不公平问题仍存在;城乡有职称教师资源配置差异性增大,不公平问题严重,尤其是乡村内部和城乡间配置问题凸出。对此要从建立幼儿教师职称评选制度、转变乡村园所职业认知、完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等方面缓解配置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湖北省城乡居民家庭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综合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两类模型,比较分析城乡困难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地位对城乡困难居民社会公平感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对剥夺因素对城乡困难居民社会公平感有抑制作用,社会救助则对城乡困难居民社会公平感有促进作用;比较而言,社会救助的社会公平感促进效应更为稳健。其具体表现为:较之城市社区困难居民,城郊、乡镇社区困难居民的相对剥夺感低,农村社区困难居民的相对剥夺感更低,相应地,农村社区困难居民的社会公平感水平最高,城郊、乡镇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平感水平次之,城市社区居民的社会公平感水平最低;较之未获得社会救助的城乡困难居民,获得过社会救助的困难居民更有可能发生社会公平感,且社会公平感水平更高。正所谓,不患贫而患无助。缩小层际差距、促进阶层融合、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是提升社会公平感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村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本文从农村金融市场的特殊性出发,分析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农村金融问题的研究,对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梳理,以反映其最新进展,把握其动态,为农村金融问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参照平台。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 ,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显著提高。但是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和财产差距均呈现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制约着河北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村是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14.
发展重庆都市农业旅游产业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都市农业旅游产业与大都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发展重庆都市农业旅游产业,能有效地促进城市郊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丰富城乡旅游产业的内涵;解决城市扩展后郊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生活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改善基础设施、加大社会投入、促进增收增效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发展的配合。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金融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服务、切实解决金融支农不足的问题已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要求和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县乡村体制"正逐步向"市镇村体制"演变,这种演变的内在合理性从根本上言之在于改革开放让我国国力大增,从而有能力把"县乡村体制"改造成"市镇村体制"。要根据"市镇村体制"的四大功能即发展功能、服务功能、文化育民功能和民主法治功能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根据"市镇村体制"统一规模地来设计和谐统一的城乡运行制度,推进我国城乡统一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和谐。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一直比较突出,制约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既是我省解决"三农"问题突破口,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城乡统筹的支撑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在现实中面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气候环境问题对建设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构成双重掣肘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此,中国要牢牢把握统筹协调各种利益矛盾这个抓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通过持续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和谐发展,通过开展绿色工业革命推动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和延续,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国民经济及现代化发展的障碍,也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可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的破解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和一些政策的城市偏向,农民的许多平等发展机会得不到真正保障,造成城乡差距拉大。发展农村,迅速改变中国农村和农业的落后面貌,已经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而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必须尽快迅速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从实现劳动力转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和完善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为破解"三农"难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