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肩负着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需要的创业人才重任.基于“互联网+”新思维,探索“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变革;从战略规划角度分析“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的目标规划和功能规划;从应用层面系统构建“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平台的框架,包括创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块、创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块、信息资讯与成果宣传模块、产学研合作与项目对接模块、师资建设与学生交流模块、创业教育服务保障模块.  相似文献   

2.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创业教育开始较早,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模式,美国以“聚焦模式”“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为主,澳大利亚以“专业模式”“普及模式”和“培训模式”为主.中国创业教育起步晚,虽以高校为主不断推进,但仍存在政策乏力、高校认知不统一及培养系统缺乏、学生主动性差、缺少创业环境等瓶颈制约.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从政府、高校、学生和社会环境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改进我国的创业教育现状,推进中国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3.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是引导学生自主创业、提升知识实践应用技能的教育理念,符合当前国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职业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践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社会输送专业型、实践型人才。本文分析了“双创”背景下职业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从当前职业院校教学体制、教育理念方面作出改革创新,从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构建教师队伍,强化学生引导,为学生创造实践成长机会,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全方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西部开发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是要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 ,转变教育思想 ,从思想上解决把大学生培养成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问题 ;二是加强高校教育改革 ,转变教育模式 ,从教育教学环节上落实创业教育 ;三是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教育 ,从学生主观上调动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是开展创业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训练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既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索创业教育模式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通过多年的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了基于SIYB理念的“四阶段”和“五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构筑了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可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有效开展的瓶颈之一.经研究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应当遵循“并行推进、联合推动、适时推广”的思路,并从完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模式、规范实践平台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7.
高校传统的创业教育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创业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执教水平不高,创业教育实践保障环节薄弱等,因此难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从“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角度,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改进策略:在高校学生创业教育中积极引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与“互联网+”的执教水平,创立多种层级机构的实践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程度迅速发展,高校创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了突破传统的、单一的“就业式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技能和创业品质,应尽快实施创业教育。高校可从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举办创业教育教学专项培训等方面着手构建“多元一体导向”的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新文科”建设在高校的全面推动,促进了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依据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创新发展是“新文科”教育的核心理念,以学科重组、学科交叉为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应注重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合理而科学的实践设计来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明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滕怡洁 《成才与就业》2023,(S1):162-163
<正>“立德树人”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路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必要的.目前,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方面仍存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缺乏、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不够等问题,对此,高校应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型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以利于更好地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改革的内在需要,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是传承、创造、推广文化的主要渠道,要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创业文化的建设。进而通过创业教育推进大学文化制度的建设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形成创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已成为国家关心、社会关注、青年关切的紧迫问题。高校共青团组织肩负着团结、服务、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的光荣使命,从高校共青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的必要性出发,提出了高校共青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的三大模式,探索了高校共青团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创业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创业教育是培养和建设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队伍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育高校青年师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体系、立场与方法,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认同和践行的重要平台。文章分析了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梳理了创业教育在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队伍培养和建设中的"思想引领、品质塑造、素质提升"等作用,并从"理论教学、实践体验、运作支持"三个维度,探索了创业教育在推进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队伍培养和建设方面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吸引和带动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我国已在师资力量、教育管理、理念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应用、持续发展等方面依旧存在短板弱项。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新路径,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事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国家全局和民族未来。深入研究和把握高校创业文化的生成逻辑,有助于弘扬创业精神,激励更多青年学生开启创业理想、开展创业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阐明高校创业文化的生成逻辑,应当着重把握其生成的逻辑基点、逻辑演进和逻辑遵循,论析什么是其形成发展的前提,其过程是如何展开的,进而明确高校创业文化生成的推进主体是谁以及相互间如何协作、如何推进高校创业文化生成过程的有效开展以及生成过程要达到何种效果等。通过对这些实践逻辑遵循的深刻把握,有效推动高校创业文化的生成,进而在高校形成创业资源集聚、创业人才辈出、创业活力迸发的生动创业局面。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支持青年创业。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情况并不能令人乐观。大学教育只有从课程体系建设、创业平台搭建、教师队伍打造、教学模式改革、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诸多方面加以创新,才能真正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是促进大学生成才成长、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是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需要,是推动科学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我们应以创业教育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范式变革,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创业实践平台等,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创业型人才培养应坚持全面育人、因材施教与精英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贯通,应遵循大政方针政策、人才培养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等多项理论指导融合。高校要紧紧依托创业教育,坚持教学主导,致力于100%的学生接受创业普及教育;坚持培训辅导,致力于20%的学生接受创业精英培训;坚持实践指导,致力于5%的学生走向自主创业。由此,分层分类、逐步推进,构建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科学模式,助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0.
创业教育、创业禀赋、个体背景等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特别是从创业教育到创业意愿需要一定转化路径的支持。以天津市、秦皇岛市两地高校为例验证了创业禀赋在创业教育转化为学生创业意愿形成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并提出个体创业经历对创业禀赋与创业意愿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