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在对建国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之后,系统总结了农业保险发展所给予的启示:政府干预和政策摇摆是导致农业保险发展波动性大的主要原因;农业保险发展规模同灾害程度的轻重无直接联系;政府缺位是1993--2003年农业保险萎缩的唯一原因;农业保险发展与否的根本不在于经营模式与经营方法有何不同,而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否付诸实施。最后,结合我国当前农业保险发展的新阶段,指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必须在农业保险商业性业务与政策性业务的拟舍、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责任界定、农业保险制度中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等诸方面进行创新完善。  相似文献   

2.
论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是指农业保险各方主体之间依据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规范而形成的一种权利义务关系,它由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构成。基于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法律制度保障的需求及相关法律制度的缺位,深入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提供保障的农业保险只能实行政策性经营,主要原因有: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风险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该保险市场也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农业保险市场供需不足而导致农业保险商品难以商品化。因此,结合国外农业保险发展经验、WTO等国际协议的相关规定和中国的实际国情,我国应采用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多元化组织模式,并开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广东云浮市522家农户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对应分析的方法,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参保意愿进行研究。调研结果表明: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际参与率与潜在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反差,收入在2万元以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拥有一定耕地数量的农户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潜在购买群体,水稻、能繁母猪、农村住房、森林火灾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购买需求与农户收入高低、耕地数量多少、学历高低等密切相关。因此,应进一步从简化保险手续、缩短索赔程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将政策性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小额贷款发展相结合;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参保主体是农民,选择江西省10县20村200农户进行调研,了解农户对待风险的态度、参保意愿及其需求;分析影响农户购买保险的政府外力作用、收入及结构、耕地数量和质量、年龄和文化程度、务农时间、理赔数额等因素;提出积极拓宽农业保险费补贴的资金来源、选择合理的补贴方式、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税法的可税性理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应给予税收优惠;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营农业保险,增加其赔偿准备金,应该给予其税收优惠;各国都把税收优惠作为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国有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农业相互保险社、相互保险公司和保险合作社应免除一切税收;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应根据各国具体情况,或予以免税,或予以减税。被保险人获得的赔偿金,不应被课税。我国应在已有针对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法律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制度,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应免征一切税收。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特别是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之后,积极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等配套改革措施越来越重要。通过对辽宁省部分市县政策性森林保险专题调研发现,存在林户投保意愿低、林户对森林保险了解程度较差以及林户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政策性森林保险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基层政府和林业部门动力的不足、保险公司业务扩展模式的束缚与产品供给的不足、森林保险投保人需求的乏力等因素制约着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发展。建议政府进一步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森林保险宣传与扶持力度、加强相关部门合作形成有效机制来促进政策性森林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保险以商业保险的运作方式已在中国推行近 2 0年 ,前景不容乐观。通过分析商业化保险不适合农业保险运作的原因、国外农业保险的先进经验以及中国入世对农业保险的要求这三方面因素 ,认为中国尽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是农业保险走出困境取得良性发展 ,促进我国农业在 WTO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 ,提出了关于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具体措施 ,为我国农业保险改革和发展提供政策性选择意见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趋势、国际比较与路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快速发展,这与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密不可分。采用描述性统计数据,梳理自2007年试点以来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趋势;采用比较分析方法,选取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对比,深入分析新形势下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局。研究表明: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践发展既与政策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农业保险政策目标与农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财政保费补贴省域差异不明显、农业保险险种相对单一、财政支持农产品品种数量偏少、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偏低、农业保险组织管理相对落后。据此提出农业保险政策的优化路径:进一步调整农业保险政策目标,“因省而异”制定中央财政差异化保费补贴政策,开展完全成本保险、产量保险及收入保险,拓宽财政支持农产品品种范围,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构建全国性农业保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支持和稳定本国农业生产的三大政策性措施(农业保险、农产品扶持价格政策和农业信贷补贴)之一,其形成与发展的状况是衡量一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不断萎缩,日渐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一个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主体的农业保险制度是我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稳定效用是政府大力扶持农业保险发展的目的,也是农业保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利用微观数据从农户层面对生猪保险的稳定效应研究表明,在“保成本”的保障水平下,生猪保险对农户的收入波动并没有起到显著的稳定作用。这不仅对农户持续参保意愿产生了不利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究其原因,生猪保险的低保障水平和理赔模式导致保险赔款难以有效补偿农户遭受的损失。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在高保障水平的足额保险情况下,生猪保险能显著发挥稳定农业收入的作用。因此,提高保障水平、满足农户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是今后我国农业保险不断完善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中央对农业保险的高度关注和强力支持,使我国农险试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政策性农险商业化运营仍面临诸多困境:农业保险的高赔付与商业运营的趋利性之间存在矛盾,农业保险的协同性与政府部门“缺位”之间存在矛盾,农业保险的低补偿性与农业产业高风险性之间存在矛盾。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需要先试点后推广,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应对巨灾损失的风险分散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使用消费者剩余方法的福利分析.然而,这种分析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消费者剩余方法忽略了农户的风险态度,难以解释农业保险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时的福利增加情况,从而难以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论依据.并且,由传统理论推导出农业保险具有外部性以及准公共产品的结论显得并不严密.基于传统分析的思想,引入效用最大化的方法对农业保险在影响与不影响作物供给曲线右移两种情况的福利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善原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应从具体国情出发确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的目的、模式与原则,以规范政策性农业保险活动,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及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为立法目的,坚持中央立法先行的渐进式的独立法模式,遵守法制统一原则,尊重国情原则及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  相似文献   

15.
运用随机前沿和熵权逼近理想解的方法,研究我国农险公司2012年的经营状况问题。研究表明:农险公司技术效率和竞争力水平均较低,服务三农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企业规模、注册区域、经营内容、上市情况和所有权归属等都是影响农险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公司的技术效率和竞争力水平,农险公司应重点关注经营费用投入的管理和营运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合理定价气温指数保险关系着保险人及被保险人共同利益,而温度预测是气温指数保险定价的关键,现有关于温度预测模型的选择只是单纯从预测精度考虑问题,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根据气温指数保险投保人多为广大农民的现实,基于保险人及被保险人视角,构建了更加客观的评价模型,并以长江中下游中稻气温指数保险合约为例,比较了时间序列模型和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如果单纯从模型预测精度角度来看,两种模型基本相当;但若运用所构建的评价模型来分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气温,进而为合约定价,可使保险公司获得更高的保费收入,对被保险人来说,虽然支付了稍高的费用,但期末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却大大提高了,因此时间序列模型较优。  相似文献   

17.
网约顺风车作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产物,不同于网约专车、快车模式。私家车从事顺风车业务并不必然导致车辆性质从非营运转变成营运,保险事故责任应当以保险标的危险性显著增加为判断依据。从事网约顺风车业务并未导致车辆危险显著增加,事故损失仍应当由保险公司予以理赔。为了平衡投保人和保险人双方的利益关系,要加重投保人的证明责任,由顺风车车主对保险事故发生时车辆系自用出行与顺路搭载乘客的客观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同时,要创新网约顺风车的保险类型设计,在保持原有机动车辆商业保险不变的基础上,增加网约顺风车附加运营险,采用UBI差异化车辆保险模式,为网约顺风车业务发展提供完善的保险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强农惠农,近年来我国开展了由政府引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但在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中,河南地方政府角色定位不够准确,存在缺位或越位问题,影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规模,未能满足农业大省对保险的需求。因此,要准确定位河南地方政府的角色,下放农业保险经营权力,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种类和范围,扶持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政府主导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有效地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被保险人在我国学界被认定为保险合同的关系人,但该认定本身依然存在内在的困惑与矛盾。基于保险合同分散风险、补偿损失的功能特点,保险合同中权利义务的结构分配相对于传统的民事合同有所不同:被保险人虽非订立合同的主体,但其享有保险金请求权,是保险合同所保障的对象。而保险合同关系人显然已无法完全体现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中的重要性。鉴于被保险人的实际功能以及理论体系的考量,应当将被保险人重新定位为保险合同的实际当事人,并将其体现于我国的立法之中:在投保人解除制度中,增加被保险人的介入权;在团体保险中增加被保险人的契约转换权;在中止复效制度中增加保险人催缴保费并说明后果的义务以及被保险人申请复效的资格;在投保人造成被保险人伤亡的制度中,规定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一致时保险人仍需承担责任的除外情形;在总原则中增加对被保险人倾斜保护的原则,使得被保险人的法律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