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陶行之先生曾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写作的源头是社会生活,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没有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是写不出东西的。”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阅读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生活积累。因此,学生作文出现了内容脱离实际,胡编乱造或生搬硬套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2.
许多学生觉得作文没啥可写,不知从何入手,写些什么。这种困惑,不排除行文方法的欠缺,但主要是因为腹中空空,确实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要写好作文,需要培养许多方面的素质,丰富的积累便是其中之一,并且是根本,是源泉。如果没有丰富的积累,要写好作文,就是无本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要解决中学生作文没啥可写的问题,当首先从积累入手。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的作文常常出现语言平淡、内容单调、情感缺乏的毛病。其中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源”不足:阅读积累知识源不足,生活积累素材源不足,写作兴趣信心源不足。没有源头活水,文章自然就显得没有人情味。如何对症下药,使得药到病除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每到写作时,不少学生咬着笔杆,挖空心思,结果还是老一套。学生由于生活和阅读的积累不多,作文最感苦恼的就是“无米下锅”。因此,只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积累,才能使他们左右逢源,做到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计算机网络能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包括各种内容的图片、乐曲、影像以及好词佳句、范作名篇等,并且能及时地展现出来,极大地方便了作文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在写作之前,先收集一些关于作文所需的资料,共建学生信息库,巧过“选材”关。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又是写作的重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在写作时便会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文章也会语言贫乏,内容空洞。但如果学生能够坚持积累,持之以恒,并且对所积累的丰富的词汇,深刻的思想,美好的情思做到很好的感受、体悟和运用,让沉淀的知识散发出魅力,那么文章写起来便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见,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所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提起写作文,许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这显然是学生在脑海中缺乏可供习作的素材,也就是平时没有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使文章言之有物,必须有一个寻“源”取“材”的过程,这个“材源”应来自于生活。所以说,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去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是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二、放飞心灵,抒发真情;三、创设契机,丰富想象;四、张扬个性,自由表达:五、创造机会,体会成功。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作文的生命线,没有生活,作文就是海市蜃楼,虚幻而且短命。生活是无处不在的,决定写作成败的,不是你有没有生活,而是你能不能感受、表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如果没有言语生命的体验和渗透,再怎么去"贴近"生活也是枉然。对于写作来说,更需要贴近的是自我的心灵世界,对生活要有一种独特的感悟力、创造力,否则,生活再丰富,也不真正属于你,写出来的文章也会枯燥乏味、苍白贫血。生命需要相互感应,哪怕生活不怎么丰富,但你情动于衷,有感而发,笔下也会变得丰富、生动、活泼起来。写作,不是人的生活化,而是生活的人化、生命化。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低年级的老师常常忽视了对学生作文方面的有力指导,忽视了让学生从小就养成积累语言、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厚积才能薄发”,是历来作家的经验之谈。所谓“积”,一是生活的积累,一是语言的积累。只有生活积累厚实,作文才有素材;只有广采博取,如蜜蜂一样,采集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作文水平,不仅要多积累还要多训练。我们的作文课堂就是学生训练写作的阵地。可是事实证明,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守住这块阵地。因为他们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经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作文难写,因为肚里没货;②作文题老套,不感兴趣;③作文课死板,没有活力。仔细想想,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写。  相似文献   

11.
目前,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作文内容空洞、文风不正,肤浅、庸俗,模式化,缺乏真情实感的严峻现实,使作文教学陷入了困惑和危机中。究其主要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封闭式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现代生活大系统脱节,学生被禁锢在狭窄的教室里和有限的教材中,缺乏观察与积累,写作素材匮乏,导致原本生动自然、丰富多彩、情趣十足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生活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因此,每当节日的时候,以发短信形式表示问好。我紧紧抓住了这一“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短信,激发他们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作文必须来源于生活,只有充分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作文才声情并茂,感人至深,才能准确描摹。把握特征,才能合情合理,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的日常作文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会抱怨:真难写,不会写。造成学生不会写、不愿写作文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平时没有把日记写好,没有积累好写作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把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我以为在大力改革习作课教学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记好日记,让他们以日记的形式,积累生活素材,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训练自由表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在“六个解放”理论中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使他们能想、能干、能说。而完成这一理论的最佳环境就是大自然、大社会。因为“造化钟神秀”,大自然中有着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大社会里有多姿多彩的人生和故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社会,去观察起伏的山谷,富饶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去领会人间百态、风土人情,定会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兴趣,以达到触及灵感,不愤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一个问题。农村学生的作文往往缺乏新鲜真实的题材,作文中胡编乱造的甚多,生活中许多真实的素材没有被发掘出来。因此,我们在作文指导中,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对于作者来说,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文;先有生命的体验,然后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丰富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想:俗话说:生活是作文之源,人生是大课堂,生活皆情境。因此,我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常常创设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对生活有所悟,有所思,有所感,真正做到用眼睛观察生活,用耳朵倾听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用笔抒写生活。  相似文献   

19.
如何教好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接触自然景物,深入社会,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  相似文献   

20.
国家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在目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厌作”的情绪,对作文毫无兴趣,写作时是无话找话,完成任务而已。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生活积累。其实,只要教师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观察生活、融人生活、感受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