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探讨了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目标、方法和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并从积极心理学的启示与实践运用出发,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要有侧重点并以培养大学生积极情绪调适能力为主,课程教学方式要注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课程教学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并构建积极心理教育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它关注个体的积极面以及社会的和谐,主张心理学应对人类自身拥有的正向品质加以研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心理体验,构建积极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积极的宣传氛围、组织系统、教育活动、评估体系、干预策略、课程体系”六大模块,塑造学生的积极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提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验证其有效性。对两组大学新生分别开设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学校常规心理课程进行实验,并采用Scl-90、UPi测验、乐观感测验和真正的快乐问卷调查进行前后测验。验证结果表明:实验组在乐观感、主观幸福感、情绪体验等方面比对照组均有显著地提升。表明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高学生乐观程度,提高学生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以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为采样对象,运用调查问卷、数据测评、文献综合分析等方法,就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品质培养模式这一主题,研究探讨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方式和实践训练,塑造和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品质,提高青少年承受、应对挫折和自我调适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负有重要使命。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明确心理委员的工作对象、职责、方法、内容,增强心理委员自我效能感,培养心理委员积极的人格品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构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积极模式。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宿州学院学报》2008,23(1):126-127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积极心理学的观点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既重视学生的共性培养,又重视其个性发展;提倡学生自我预防的新预防观,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心理委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负有重要使命。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明确心理委员的工作对象、职责、方法、内容,增强心理委员自我效能感,培养心理委员积极的人格品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变,构建高校心理委员工作积极模式。  相似文献   

9.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对象是大学生,同时,大学生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享受者、参与者、建设者、创造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心理学研究取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构建都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艺术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形式、丰富的教育内容和良好的教育效果日益受到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在当前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类院校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所限,艺术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尚难充分发挥。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艺术教育与心理教育,探讨了艺术教育在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很多高校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都出现过休学、退学、被骗事件,甚至自杀、凶杀事件。这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文章从心距、心力、心度、心智四个角度探讨了大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建构,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改善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做好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文化转向理论为基础,以高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机制,从心理定势、心理强化和从众心理等方面,探讨了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心理素质处于基础性的重要定位,德、智、体、美、劳“五育”离不开“心育”。心理素质教育不仅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提高国民人口质量的重要途径,更是市场体制、知识经济时代的迫切需求。应该学习心理健康理论、普及心理知识、锻炼调适能力,建立心理档案、加强预警防范、开展个性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强化个别辅导、积极化解心理压力与心理危机,利用媒体、扩展辐散面、加强心理指导服务,学科教育与活动教育密切协调,全面贯穿心理教育;多渠道、全方位、高效地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并己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诸多因素的深入分析,从教育体制的改革、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善、大学生自我调适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应对策,为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可行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时代下心理学界所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研究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应用到了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育的时效性。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教学观念,将心理学视角下的健康教育深入大学生的日常教学当中,进而能够深入挖掘以及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全面优化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的环境,进而用更加先进的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并帮助大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心理观念。  相似文献   

16.
随着普通高考的改革和成人高考政策的放松,成人大学生在职学习的本义已几乎不存。大多数成人高校大学生存在着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似但又区别甚大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心理失衡;妒忌心理;社交障碍;学习障碍;恋爱心理偏离;等,都不可同一而论。在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三大诱因中,社会文化层面的偏见显然占主导地位。因而在成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的社会文化、学校、个体的三大层面,既应齐头并进、又应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17.
从90后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心理特征调查入手,通过实证统计和定性访谈,分析归纳了90后大学生典型的网络行为及心理特征。研究结果发现,网络生活化、便利性、休闲娱乐化和互动平等性等都对90后大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最后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促进90后大学生心理和人格发展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每位大学生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遭受种种挫折,特别是农科院校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就当前农科院校大学生容易产生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作了详细分析,并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正处于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期,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必要。影响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失衡、信仰缺失、就业焦虑、网络依恋、心理脆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是工作整体上开展不平衡、课程开设和教育活动不规范、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心理教育整体合力不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大学生群体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