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郭沫若来说,日本九州博多10年的留日生活具有多重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日本文化的体验与吸收;二、对他早期文学创作的影响,三、对他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考察,可以理清日本文化对郭沫若早期文学创作和思想心理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郭沫若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现代文艺发展史上,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最闪耀的戏剧家和文学家.他痴迷于中国古典哲学中的老庄思想,道家学说的“自然”、“阴阳”以及“宿命”等思想,深远地影响着他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体现在《马克百万》、《长日入夜行》、《喷泉》等作品中.通过赏析和研究,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在其作品中无处不在,其作品自始至终均体现出道学的艺术价值.此种文学创作也体现出东西方艺术、文化、思想等领域的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袁枚是清代中期思想最解放的诗人,其理论和诗创作影响巨大深远。他的男女关系观、妇女观是他的思想体系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与他整个思想体系一样,总体上是解放、进步的,但也有时代及其本人的个性所造成的局限。他的男女关系观和妇女观与其文学活动、文学创作的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4.
陆九渊的"心即理"的本体论和"易简工夫"的心性修养论是"心学"基本理论观点。他的文学观念也深受"心学"理论的影响,认为文品见人品,心为文之本。其理学思想和文学思想也明显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5.
庄子是中国古代最纯真自然的生命的歌者,其思想永远闪烁出自由、朴素、舒畅之美。受其影响纵观芭蕉俳谐,无不让我们感受到他与自然反复交流的结晶。芭蕉主张“造化随顺,与四季为友”(《笈の小文》)的生存之道与庄子对自然纯真的态度可谓是一脉相承,他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是以庄子思想为自己精神的脊梁骨,支撑自己俳句师竹生涯。本文旨在通过对松尾芭蕉文学创作特性、现状的考察,以全新的视角,深入探究庄子“游”的哲学思想价值对松尾芭蕉文学创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坎坷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纵观苏轼谪居黄州时期的词赋之作,可以清楚地看出其思想变化的复杂性。儒、佛、道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本文试图简要分析苏轼黄州时期的思想变化及其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光洙是韩国近现代文学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巨星级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对于韩国近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奠定了日后韩国现代文学的基础。他的文学创作思想主要体现在·巨常的文学观、功利主义文学观、启蒙主义文学观和“情”的文学观四个方面。李光洙文学思想的形成与他的成长经历、时代背景、思想倾向等密不可分。他独具特色的文学思想对韩国社会、韩国文学以及其他诸多作家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字的艺术是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的根本。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文学》一书中传达了一种更高境界的文艺理念:思想情感于文艺鉴赏与创作的决定性作用。他对文学创作的独特理解和理性认识体现在创作者和鉴赏者在思想情感上的锤炼。思想的深度与情感上的广度决定了文艺作品的力度和鉴赏者的共鸣度。思想情感的决定性作用体现在文学创作的诸多层面和阶段,如创作理念、风格、意境和翻译等。  相似文献   

9.
乔伊斯文学创作受到了现代哲学家柏格森思想的影响。在柏格森时间观的影响之下,乔伊斯在他的四部文学作品当中,一方面保留了小说整体物理时间框架,一方面不断打破时间顺序,按照"心理时间"来建构他的一系列意识流小说,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0.
伦理学、美学与文学的融合使得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人道主义美学思想具有多维的扩张性。伦理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美学本源的感性感知因素都为他的文学创作印上伯尔式的独特烙印。作为文学宣言,伯尔在《法兰克福讲座》中系统且开放性地阐释了他对人道主义美学的认知。与其前、中期废墟文学创作的写实特点相比,其后期的作品呈现出在现实中虚构乌托邦的特点。尤其是伯尔的后期作品《女士及众生相》是其创作的集大成之品。该作品不仅镜像式地反射伯尔的文学理论思想,还明确地将女性乌托邦演绎为其社会批判的出口。  相似文献   

11.
明代前“七子”领袖李梦阳,号召复古,力振风雅。其人才雄负气,傲睨一世。其心态至晚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由自是到自知,由任才力到信天命,在霸气犹存的同时,表现出对生命本真的复归。梦阳晚年心态的这种变化,跟他的生平遭际密切相关。梦阳盛年即遭遇放逐且一往不复,至于终老林下,构成其晚年终难解脱的一痛,再加上中年丧妻的孤独落寞,遭遇的坎壤促使他对过往进行反思,从而带来了其心态的变化,并影响及于梦阳晚年的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12.
纳撒尼尔.霍桑的名篇《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不仅暗示了普遍的人性“恶”,而且展示了主人公从无知到心理失常、从信仰到怀疑的心路历程。文章应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从人格动力的角度深入剖析主人公布朗自我理想崩溃、人格异常及因此经历的焦虑和痛苦。布朗的痛苦具有普遍意义,反映了几代清教徒的内心折磨与痛苦,以及人们对清教教义从信仰到怀疑的态度。同时,布朗的心理变化也折射出作家思想上的矛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3.
李商隐一生受儒、道、释思想的影响,积极用世是他一以贯之的政治追求;同时,人生的挫折、失意,又使他转向宗教寻求精神超越。无论是早岁学道,还是晚期佛,他始终不能忘怀于现实人生。于矛盾中求生存,在用世与超脱不能两得的困境中徘徊。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周恩来的人生观,体现在他“相信共产主义”的人生理想;体现在他“想去救国.尽力社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生准则;体现在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定乐观、勤奋严谨、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指出了周恩来的人生观具有当代价值。它激励当代大学生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要以无比的热情投身到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有爱党、爱人民的乐观、勤奋、奉献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威廉·戈尔丁坚持不懈地探索"人性恶",从而使人们误认为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其实他只是惯于以悲剧眼光看待人本身、思考历史和现实,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分析《蝇王》可见,他的悲剧意识是受到西方传统文化、他的个人经历以及二战后严峻的社会现实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沈葆桢在巡视台湾的过程中,坚持“信民”、“教民”、“利民”,广结民心,团结、教化和依靠台湾少数民族,紧密结合台湾实际,制定和贯彻了以“开山抚番”为中心而展开的加强台防“驱倭抚番”、“教化抚番”、“招垦抚番”等一系列方针,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传统的民本思想,出色地完成了巡台使命,为保卫台湾,开发和发展台湾经济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阿多诺在《美学理论》中批判了忽视自然美的观点,他认为自然美从美学中消失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的自由和尊严概念占据统治地位的结果.正是对主体性的反思促使阿多诺重新思考自然美,他对自然美的提倡同时是对主体性的一种批判.阿多诺对自然美概念的重新思考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综合前人的成果阐述了葛洪在岭南的史实,认为葛洪从23岁到31岁、50岁至辞世,两度在当时相对较为落后,巫术、迷信盛行的岭南生活,尤其是在罗浮山居住了20年左右的时间,并在此完成了《抱朴子》等的写作。岭南对葛洪影响很大,使得其思想呈现出道术结合的特点。这一特点既使他在哲理思想上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也使他在哲理阐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孔子一生治学为文的重要理念和行为准则。历来注家皆以孔子治学只述不作,却又极力为其回护,以为“其事虽述,而功则倍于作矣”。遍览《论语》全书,通观孔子终生进德修业的言论行事,其所谓“述而不作”之“作”,乃“诈”字之假,即他所极力反对的“不知而作”的“虚假妄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尊重历史、观照现实,温故知新、不妄作解人的重要命题;是学为人师、实事求是作风的具象表述;同时为一切训诂之根本大法,并铸就了中国经典文献诠释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20.
阮籍生活在一个动乱、伪善、龌龊的时代,内心充满痛苦。他的崇自然而斥礼法,固然是激愤之辞,实则“把礼教当宝贝”。但阮籍最大的悲剧还不在于他对礼教的似违而实依,更在于他通过咏怀、饮酒、任诞,乃至建构哲学的玄境等种种方式,真诚渴望超越而依然不能超越,依然要在龌龊的现实土地上忍受无尽的精神煎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