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生产力的理论、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证明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上与时俱进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紧紧扣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以科学的实践观、丰富的辩证法、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为此,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基本原理、立场观点方法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三大理论成果,并加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建设;再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不但要组织编写全面反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教材,而且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同时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新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样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将在与时俱进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因此,我们说,"与时俱进"孕育和催生了"三个代表",而"三个代表"又体现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二者相辅相成,处于永恒的动态和发展之中.这种动态和发展,将使"三个代表"始终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5.
全面深刻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体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逻辑的,具有民族形式和时代特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邓小平哲学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贡献是,开辟了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创立了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提供了指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本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它包括群众主体、实事求是等一系列基本范畴。民本哲学形态根植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综合,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命运、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问题的光辉典范。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认真回顾和领略他的光辉典范,对于我们在新时期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继续实现新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思想 ;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 ,必须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渗透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 ,在教学方法上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行创新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质量和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产生的 ,它的精神实质和具体内容 ,都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分别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和“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相似文献   

11.
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 ,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 ,当代中国哲学走出了原先的框架和视野 ,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向 :一是人类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向 ;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转向 ;三是对中国传统哲学认识的转向。哲学界要紧密关注数字化、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科技革命、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应用哲学以及原有哲学问题在新框架中的新阐释 ,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哲学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哲学观问题及其在哲学中的地位作出界定;从哲学观视角出发,对传统教科书所代表的哲学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清理。在此基础上,依据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扼要地叙述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基本要点。作者认为,要发展马克思哲学,必须首先正本清源,在当前就是回到马克思所阐述的哲学观上来。  相似文献   

13.
没有语言的生成就没有哲学的产生,哲学语言和哲学思维都各具特性,哲学所运用的是超越经验的"纯概念",哲学概念是哲学思维的开端.哲学概念的建构引导着哲学思维的前行.哲学这样一种"纯思"的思维形式受到了哲学语言的充分规范和导向.  相似文献   

14.
哲学思维的发展史是哲学语言不断创新的历史,是哲学概念、语词的内容与表达方 式不断更新的历史。哲学概念、范畴的发展水平在各个不同阶段上的提升,标志了哲学思 维的不断深化。哲学语言是哲学思维历史发展的"不变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对理解哲学本性的角度,力求对国内学界近几年所讲授哲学导论的思想原则、立论角度与论证思路给予学理上的评价,以便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进一步辨明哲学问题的始源性、先验性与延伸性的特征,进一步揭示哲学所论的规定其展开的层面、诠释的方式以及所达及的视界,进一步确证哲学思考维度的本真性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其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也是我们认识马克思的任何思想的前提。从根本上说,哲学变革是哲学观的变革,哲学转向是哲学观的转向,哲学冲突是哲学观的冲突。从马克思哲学变革的角度审视马克思的哲学观,是对马克思哲学观的正本清源式的探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是我们研究马克思哲学变革和马克思哲学观最为珍贵、最为集中的思想资料,它从感性的人的活动或实践的形式去理解对象或现实,并把对象或现实理解为由感性的人——现实的个人——实际从事的活动建立的东西,实现了哲学史上真正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推行哲学通识教育,当务之急就是要积极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为核心的通识教育模式.符合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的哲学通识教育应当以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世界,学会做人”为宗旨,应当引导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应当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思维训练,同时还需要寻找到既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后期维特根斯坦曾表明他的哲学旨在提供关于表达式用法的形态学。本文分别讨论了他对歌德、布劳德、斯宾格勒的形态学的批判,进而从元哲学、哲学方法、语用显示层面重构了维特根斯坦的形态学思想。鉴于这种形态学是纯粹哲学的,理应称之为哲学形态学。而且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形态学思想对当代哲学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出场的文本路径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三部著作,由于以往对《手稿》的哲学革命价值的忽略,使得对其价值的重估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马克思在哲学研究范式和哲学本体论这两个纬度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实现了哲学范式的根本变革——从意识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马克思哲学革命在本体论上实现了从“世界何以可能”到“人的解放和自由何以可能”的转变,我们应并在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实质的基础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与哲学的渊源已久,两者不能完全割裂开来。一方面,语言学为哲学服务,另一方面,哲学思想推动语言研究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哲学发生“语言转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泛语言哲学的研究态势。尽管“语言哲学”这个术语包含着不同的含义,但还是应分为“语言学哲学”和“哲学语言学”两大类。哲学需要研究语言来解决哲学问题,语言学同样需要进行哲学性思考,两者互为影响并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语言学家对语言哲学思考的逐步加深,哲学语言学正在使语言学进入前所未有的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