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经典动员模式到敏捷动员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国民经济动员事业的发展,促使它从经典动员模式走向敏捷动员模式。文章分析了经典动员模式的局限性,阐述了敏捷动员的体系结构、敏捷动员的运行机制、敏捷动员的驱动机制和管理机制,以及敏捷动员的核心理念和本质特征,最后讨论了敏捷动员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再论国民经济动员学的研究纲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国民经济动员的宗旨是保障维护国家安全所需资源的超常规供给,国民经济动员活动是对国民经济体系的干预与调控。国民经济动员学是管理学门类的一个应用型分支学科,需要不断吸收现代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完善国民经济动员学学科体系。敏捷动员是国民经济动员学研究纲领的核心理念和实践目标,动员联盟是敏捷动员的组织基础,动员链是组建动员联盟的内在依据,对动员业务流程的动态研究是国民经济动员学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途径,集成动员是动员链理论的深化,也是升级国民经济动员业务流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第1期国防科技管理与国民经济动员国防科技管理与国民经济动员1借鉴国家创新系统理念,构建敏捷动员机制!!!!!!!!!!!!!!!!!!!!!!!!!!!范春萍(3)2浅谈武器装备敏捷动员!!!!!!!!!!!!!!!!!!!!!!!!!!!!!!!!刘煜,常相全(8)传播学研究3公民科学素养测试及其困难!!!!!!!!!!!!!!!!!!!!!!!!!!!!!!!!!刘华杰(12)4注意力经济下的版权出口对策!!!!!!!!!!!!!!!!!!!!!!!!!王国燕,孙昌兴,刘青芳(19)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5大遗址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分异探讨——汉长安城案例!!!!!!!!!!!!!!!!!!!!!张祖群(22)6缘——丰子恺与宗教!!!!!!!!!!!!!!!!!!!!!!!!!!!!!…  相似文献   

4.
借鉴“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构建精品课程建设创新体系框架。精品课程建设创新系统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部门,涉及观念创新系统、师资创新系统、科研创新系统、教学创新系统和教学制度创新系统五个子系统。师资创新系统、科研创新系统和教学创新系统三个子系统是精品课程建设创新体系的核心。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创新政策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绩效有着极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国家创新系统功能的发挥,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相关的文献中对两者之间互动关系的机理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与创新政策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型.其基本结论是:国家创新系统是创新政策体系提出的基础,创新政策体系是促进国家创新系统内部知识流动的向导和外部拉力,从而提高国家创新系统的运行绩效.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战争和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实需求要求中国必须转变传统的动员工作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精准化等具有敏捷特征的方向发展,因此敏捷动员成为新时代国民经济动员的主流动员模式。结合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在分析敏捷动员理论出现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设计敏捷动员理论体系框架,明确动员联盟、动员链、动员网、集成动员和动员物流等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敏捷动员理论以"超常供给"为核心理念,动员联盟是敏捷动员的组织基础,动员链和动员网是实现敏捷动员的载体,动员物流是动员链和动员网的具体实现形式,集成动员是开展敏捷动员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知识产权保护贯串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的重要法律保证。因此,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8.
敏捷动员模式下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评价体系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敏捷动员模式下的国民经济动员潜力的研究,建立了国民经济动员潜力构成的逻辑模型,分析了国民经济的构成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国民经济动员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动员潜力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一个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正在形成。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受制于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科院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培养造就一支面向对世纪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性。这种历史趋势迫切要来学校教…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知识产权保护贯串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过程的始终,也就是说知识产权制度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的重要法律保证。因此,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地方治理体系中,地方党组织承担元治理角色,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及技术创新实现其治理功能。上级党组织的创新压力、多元主体的需求、地方党组织之间的竞争、地方党组织的创新精神共同构成了地方党组织的创新动因。根据创新动因的差异,可大致将地方党组织创新行为分为4种模式:试点实验型、战略探索型、问题主导型及精神主导型。在此基础上,创新规模和强度、创新制度化能力、创新需求程度与地方创新环境决定了地方党组织创新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必须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机制的培育。在这方面 ,韩国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从宏观管理、科研体制、研究开发、企业作用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对韩国的经验进行介绍 ,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在创新体系建设上的若干不足并提出五点建议性意见 :国家应着力培育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切实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科技资源 ,建立有效率的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的国家创新系统存在效率低下和创新活力不强的问题。强化我国的创新工作应该采取适应市场 ,及时调整创新系统中各因素的角色 ;实现创新组织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 ;政府推动创新文化建设 ,营造创新氛围这三项措施 ,从而提高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和国家创新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中国现阶段企业创新能力的博弈分析显示,选择合作型自主创新模式是企业"竞合"博弈的最优策略.将有利于科学配置合作创新组织的优势资源,提高企业创新效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建构合作创新系统中宏观-中观-微观三层次创新系统结构与功能模型和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合作创新复杂系统模型,探讨合作创新系统的有序演化的基本条件.通过对合作创新系统的知识管理熵与耗散结构系统负熵的量化,导出对合作创新系统状态判别的基本标准.分析合作创新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反馈关系的系统有序演化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实现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源自经济运行体制、金融体制、科技管理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等多方面的体制性瓶颈。要有效化解和消除这些瓶颈,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优良的体制环境,需要采取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激发技术创新团队的创新动机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制度创新,是指企业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近代中国企业一方面不断对企业组织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组;另一方面推行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组织制度方面的创新带给企业新的发展契机。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也适应了企业的发展需要,但企业制度的创新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自主创新体系具有四个功能: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功能、创新制度的建设功能、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和创新活动的执行功能。该体系四大功能相互联系,紧密结合,任何一部分功能的失效都将影响整个体系功能的全面发挥。其中,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功能和创新制度的建设功能是自主创新体系最基本的两个功能,创新活动的执行功能为实现我省经济跨越式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认为,金融制度创新可定义为“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或对原金融制度进行重构”。基本经济制度、创新的成本与风险、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金融技术进步态势等是制约金融制度创新的基本要素。我国过去20年已有的金融制度创新是一种强制性、渐进式的制度创新,因而导致金融制度创新的需求和供给一直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在我国,体现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金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的“稀缺资源”。在未来的金融制度创新进程中,至少应注意:明确金融制度创新的发展目标与思路,增强微观金融企业在金融制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加强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农业科技(本文简称农研)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子系统,其是在政府、农研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分工协作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政府是农研制度的供给者、农研的投资者和领导者,农研院所和企业是创新主体,应用性科研院所企业化,应用性院所向非赢利组织转变,增强院所活力。优化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研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