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依中国文化精神建设当代国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国学"与"近代国学"有别.近代国学之研究,起自中学与西学之对比以及依西学之目标重理国故,其意义主要在近代中国革命的意识形态方面.当代国学则缘于西学根本局限性之发现以及中国文化生命之复兴的需要.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的区别在于:一为"实践感性",一为"实践理性".明此区分,是建设中国学问之当代构架的出发点.当代国学之建设自有当代中国民众的生命实践作为基础,但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感性意识异化原理作启发,兼引当代西方存在论革命之思想,才能一方面从根本上诊治中国传统文化之痼疾,另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立心、立命.  相似文献   

2.
国学的今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什么是国学、怎样看待当前的"国学热"、对"国学"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弘扬国学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在当今时代是需要展开深入讨论的。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核心部分,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一个国家"国魂"的载体。当前国学的兴起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也存在虚浮的弊病。而我们对待国学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批判地继承。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于加强当代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具有宝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作者从事高校教育工作14年的经历和感受,论述了当代高校教师应该具备富贵不能淫的敬业精神,民主平等的处事情商以及自觉的环境意识、资源意识、全人类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应具有挑战时代的弄潮精神;在教学方法上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在教学管理上应具有严格考试的教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新时期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当代实用主义的再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用主义的理论发展出发 ,认为传统实用主义和当代实用主义都具有在认识活动中注重实效的务实精神和回避或者歪曲真理的错误倾向 ,当代实用主义经过语言哲学转向的洗礼 ,对逻辑、语言以及科学史的哲学分析细致入微 ,不乏在微观认识论中的求实态度 ,但这并不能掩盖其回避真理、歪曲真理的实质。当代实用主义的务实精神是时代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和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巨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特点,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网络接收信息的习惯及其特点进行研究。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出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中接受信息的方式、态度和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给高校管理者及教育者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教育备用材料,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超越了唯心主义法律观与旧唯物主义法律观,是一种科学的法律观,具有重要的理论转折意义和当代价值.本文集中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产生、基本观点、现实体现及其当代价值,得出了当代法制建设的应有态度和举措.  相似文献   

7.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诸如孝、忠、信、和等思想是国学的精神内核。在当今这个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人性冷漠的中国,急需国学思想来重振国人的精神,重塑国人的人格,对于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有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语》与《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译介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这些国学经典在日本的译介状态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引入历史视角的同时,侧重于对这些国学经典的当代日本译介状态尤其是优秀译本进行考察,并指出无论基于文化传播的规律或是历史的事实,经典译介主体的最佳选择应是具有多变文化体验和修养的日本汉学家。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 ,由于政治、文化、通讯技术等原因 ,致使同一本书从内容到注解 ,出现差异极大的不同版本 ,甚至同一篇文篇在不同报刊上登载也有许多相异之处。无论是阅读、研究 ,还是引用、转述 ,都面临着采用和根据哪个版本的问题。图书馆在条件许可时 ,应注意搜集不同版本 ,并推荐当代“善本  相似文献   

10.
儒学在当代中国已然成为显学,但这种显学状态似乎更多地是以"争论热度"为标志的,存在的问题仍然复杂多端:诸如"四书学"的形成对当代儒学的开展有无启示,当代儒学繁荣背后是否存有困境以及对此困境有无化解之道,政治儒学、宗教儒学的实质、困限及出路如何,等等。为此,我们约请了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大学几位学者就上述问题,分别从历史实例、现实状况、个案研究等角度展开讨论,以期推动儒学研究的深化、促进弘扬儒家思想理性态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17-18世纪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和研究,在学术史上属于早期汉学时期.西方早期汉学大致可以1688年为界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以利玛窦为首的来华传教士在中国儒生的帮助下,研习文化典籍,体察风俗习惯,使早期汉学一开始就处在较高的起点上.第二阶段,由于一系列的原因,早期汉学转入法国中心.西方的早期汉学为19世纪以后现代成熟的汉学搜集了多方面的原始资料,奠定了基本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海外汉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影响甚大,主要表现在:第一,海外汉学对20世纪中国文学散佚资料的搜集、整理作出了巨大贡献,某些海外汉学著作本身就是极具参考价值的重要文献;第二,海外汉学促进了大陆文学评判标准的改变;第三,海外汉学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拓宽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在民国学者看来,美国汉学显然无法同法德日等国的汉学相提并论,但美国汉学界稍有影响的汉学新著出版后,即有民国学者撰著书评进行引介和评述。考察这些书评,不难发现在民国学者看来,美国汉学存在诸如研究者的中文修养薄弱、解释和译注史料时常存误解误译、材料搜集和材料审别难以博雅以及观点或结论常如隔雾看花,难求其情真理得等局限。美国汉学固然存在不少缺陷,但在民国学者看来仍有可取之处,如公开合作之精神、新颖之视角和方法、重视组织结构与系统性、冷僻领域和材料之注意等。面对海外汉学著述,民国学者坚持一种批判研究的态度,在充分注意其局限之同时,尽可能挖掘有助于中国学术之可取处。民国学者对待美国汉学的这种批判研究的态度及其所撰书评,对当下中国学界而言不能不说是一剂清醒剂。  相似文献   

14.
从晚清民初开始,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逐渐确立,学术范式也随之形成,而范式的形成迎来了汉学学科的建立。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学术共同体在学术进程中有了巨大的改变,其变化影响着学术范式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嬗变意味着海外汉学学科的革命性进步。访谈中,曹顺庆教授就学术范式转变中关于学科称谓、学科建设、学术自律、学术前沿以及在该学术共同体中中国学者所承担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大致勾勒出海外汉学学术共同体起承转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学在中国古代是指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高等学府,其教育课程主要是《五经》、《四书》。这些元典文本经后来学者的不断诠释,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脉不仅绵延生生,而且强盛壮大。中国近现代国学不是古代国学的断裂,而是在学术意蕴上的承传和发扬。20世纪初,鉴于中国严峻的内忧外患,为保国保种,救亡图存,而倡导国学,以与西学相颉颃,国学被作为立国的源泉,引起了国人的重视和关注。当今之世,国学虽屡经磨难,但否极泰来,在此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学的教学与研究要有全球的新视野,和合的新思维,变通的新理念,生生的新价值,现代的新方法,才能对国学做出新诠释。  相似文献   

16.
海外中国学也好,海外汉学也好,是一个学科领域,而不是一个学科。这个学术领域包括了若干个各种各样的学科和专业。因此,没有谁可以说囊括中国研究的所有领域。但是,随着学科的发展越来越精细,政治介入学术越来越深,海外汉学的研究领域扩张了很多。当代中国问题研究的成分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在汉学研究的目的和基本方法、汉学的意识和理念、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的重建、汉学的实际研究效应几方面做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出于各种原因相继赴美。赴美华裔学者,到美后失去了在中国社会中的支援系统,但得到美国的研究环境,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20世纪40年代赴美的这一代华裔学者,可称之为协力培育和造就美国汉学的先驱者,他们对美国汉学有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引领美国汉学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学人社集是明清之际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知识群体,以往的学者都视其为“党社”或者“文社”。本文从经学史的角度,通过对这一时期历史文献的爬疏,对学人社集的经学取向、经学活动和崇尚汉代经学理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还原分析,力图从纷繁复杂的学人社集中剥离出传统经学在清初新的走向,从而探考清代经学兴起的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19.
陈寅恪“预流”说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的"预流"说是在西方汉学的直接诱导下形成的。陈氏以西方汉学为标尺,将寄身于西方汉学的敦煌学奉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预流"说固然指示了学术演进的某种法则或通例,但在史学发展中新旧史料、问题与史料的关系上,却也不免片面和失察之处。敦煌学虽蔚为一时之显学,但就整个世界汉学的发展趋势而言,并不足以代表时代学术新潮。1930年代以后,陈寅恪本人已对"预流"说有所匡正和超越,今人也不宜过分拘泥其说。  相似文献   

20.
《帕切斯游记》是1625年前辑录早期汉学著作和英国地理发现资料的一部百科全书,极具史料价值,一直为国外学者所倚重,但国内学者对此鲜有研究。作者帕切斯通过对欧洲早期汉学作品的搜集、整理、节选、评注等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当时欧洲社会中较为真实的中国形象。其严谨的现代研究方法脱离了英国旧有的单纯转译模式,成为英国汉学发韧之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