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编辑意识的主体性本质,即主体的超越性、惰性和功能性;确立了编辑意识的主体性内涵,即主体的角色意识、岗位意识和流程意识;提出了编辑意识的主体性特征,即主体的目的性、选择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并从编辑主体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探索、揭示了编辑意识的深层内涵和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界定了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的内涵;同时指出,个别论者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存在"扩大化",对编辑客体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编辑的主体性是指实践活动中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它又主要体现在编辑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上;而编辑的客体性主要表现在对编辑主体的决定性和制约性上.文章也据理反驳了贬低或夸大编辑主体性、忽视或片面理解编辑客体性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时代人的主体性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人的主体性与人的自由和解放是相通的,主体性是当代人们最重要的观念之一.网络时代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生存状态,以交互性、虚拟性、学习性为标志的运作模式,以多边性、全时性、共享性为标志的机制特质,使人类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及结果均呈现出新的特点,并为人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人们必须确立与网络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主体意识系统,目前至少应凸显以下几种意识网络意识、世界意识、创新意识、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工作中的主客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过程是编辑主体作用于编辑客体所产生的编辑活动流程.编辑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联结、相互矛盾的关系构成了编辑系统的结构.在编辑系统中,编辑主体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着系统的演进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发挥编辑主体性至关重要.编辑主客体之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关系,主要体现在策划选题、组织文稿、编辑稿件三个环节上.  相似文献   

5.
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基础的统一:编辑选择的目标模式和社会职责王华生编辑选择的对象属于人类的高级精神产品。编辑选择显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的那种简单的刺激一应答过程,而是一个充分展现编辑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高级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起...  相似文献   

6.
由于编辑活动自身存在着潜隐性、依附性,人们对于编辑及编辑活动的认识往往流于肤浅和片面,编辑人员的主体意识也因此处于沉睡之中,得不到有效的发挥。而对编辑主体性的研究则有助于人们深入、全面地认识编辑及编辑活动;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促进编辑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助于编辑人员主体意识的觉醒,从而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编辑话语是从编辑活动中产生,对编辑主体、编辑对象以及接受群体同时产生影响的一种语言形式。具体表现为编辑话语是蕴含在编辑活动中的一种话语实践,它不仅是构成思考、产生意义的方式,也是构成它们试图控制的那些主体的思想意识、心智活动及情感生活的要素。编辑话语的主要特征是:实践性、主体性、整合性、内隐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学报编辑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其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活动的主体(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即知识积累、理论素养、文字水平、实践能力及其综合发挥,取决于主体的智能结构。它是学报编辑“主体性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当下的“大众文化”现象包含着深刻的“主体性”问题,大众文化完全可以使大众的“主体意识”获得一次普遍的伸张与提升。然而,事实上大众的主体性并未借此机会得到提升,究其原因可以从大众文化生产主体,大众文化传播主体,大众文化接受主体三方面考察。  相似文献   

10.
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主体性教学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在实施主体性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遵循全体性、全面性、差异性、自主性、合作性、民主性原则,通过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创新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英汉科普翻译中科学性与译者主体性的关系,指出英汉科普翻译中科学性是第一位的,一方面,科学性对译者主体性存在制约和限制作用;另一方面,围绕科学性,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很大的自由空间。通过分析,体现这一非文学文本译者主体性受科学性影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进行主体性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主体性。在系统整体的教学活动中,显性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和隐性教学主体共同构成教学主体,且相互影响和制约。隐性教学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学理论工作者等,他们在其活动中存在抑制教师主体性的诸多问题。教师的主体性对学生主体性乃至教育教学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的特征在于,遵循主体出发的原则,从主体的视角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用实践改造的原则,来揭示人的方式如何改造物的存在方式;依照人性发展的原则,揭示人性的发展与自然界、社会的发展的和谐一致。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在本质上也是关于人的主体性发展的三阶段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主体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客观实在性、自觉意识性、社会历史性、主动创造性;人的主体性能自觉地认识、掌握和超越来自客体的制约性、主体的限定性。  相似文献   

14.
克隆技术正在以目不暇接的速度和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着世界。它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也日益凸现:一方面,随着克隆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在更高水平上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支配、驾驭外界事物,人的主体性得到空前提升。另一方面克隆技术应用,存在着某种程度上使人类失却主体地位的危险。人的主体性的构建是克隆时代之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15.
根据西方主体性理论发展的逻辑内涵,本文认为:权力的主体意识可概括为认识的主体性、实践的主体间性、权力伦理的他者性等三方面属性,而正确的权力观养成的关键就是加强三方面主体意识的培养,推动权力主体形成正确的权力观。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参与,而人只有把自己作为社会的主人,才会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体力、智力,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人也只有在不断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完善自身。因此,社会发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社会的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需要人的主体性,而人的主体性则贵在培育人的现代人格。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8.
克尔恺郭尔认为人的有限性(即本文称为肉身的方面)与人的无限性(一种纵深扩张的想象力)是不可调和的,在具体的生存过程中,这不可调和的两方面转化为必然性与可能性之间的对立。克尔恺郭尔通过分析焦虑概念揭示出生存中的非存在(non-being)是有限性与无限性、可能性与必然性不可调和的根源。而克尔恺郭尔的主体性正是面对非存在的主体性,从而是面对绝对的他者而生存的激情。与建立在有限性与无限性、可能性与必然性内在统一基础上的黑格尔的主体性概念相比,克尔恺郭尔的主体性是肉身的主体性,同时以绝对他者的绝对主体性为前提,而黑格尔的主体性是一种抽象的无肉身的主体性。克尔恺郭尔的主体性概念是一种灵性叙事,而黑格尔的主体性概念是一种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9.
论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随着对主体性问题研究的深化 ,这一研究正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转向主体与主体的关系 ,展现了与原来意义上的主体性不同的主体间性。人在交往中生存 ,因而人的世界是一个交往的世界。作为主体的人们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主体间性 ,实际上是一种交互主体性。具有交互主体性的主体和主体共同面对特定的客体或客体世界 ,成为某种共同主体。与这种共同主体相对而言的是某种共同客体。共同主体所具有的主体性是一种共同主体性 ,这是一种内含着交互主体性的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