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养老模式是老年群体对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多方面需求的综合反映。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正在经历变革。在西部农村老年妇女养老模式中,家庭养老是基础。近年来,受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孝文化逐渐缺失的影响,家庭养老模式的根基正在发生动摇。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符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意愿,越来越为西部农村老年妇女所接受。社区居家养老主要有社区分散居家养老、社区集中居家养老两种方式。机构养老的服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比较适合西部农村老年妇女中的特殊人群。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认为,家庭以“爱”为其规定,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家庭伦理实体有其客观性和必然性的真理内容,并明确规定了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从黑格尔的家庭伦理实体视角观照孔子《论语》中的“孝”,其作为“仁”的具体实践,作为人的根本,同样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孝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其在现实中的践履以真诚的情感为普遍内容,实践方式则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例如,浙江临海市在传统孝道文化框架内设立了民间非营利组织——孝心基金会,建立“居家养老+新乡绅治理”的农村养老“乡治模式”;南京市创建“家属照料型”居家养老新模式,等等.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家庭养老是中国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孝文化是支持中国家庭养老的主要价值理念。孝文化自产生后不断调适,经历了从家庭伦理到社会伦理规范的变迁过程,较好地支持家庭养老方式。但当前社会剧烈变迁使孝文化面临挑战,进而使家庭养老方式面临危机。缓解这种危机,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无疑是必要的,但人类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行为均深刻地嵌入其历史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作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今天仍有其存在的文化与伦理意义。因此,基于文化调适理论,加强传统孝文化的自觉意识,推进孝文化的再生与创新,为家庭养老提供坚实的文化伦理基础就成为必需。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居家养老方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养老机制在“未富先老”的社会显得非常乏力,特有的国情和特殊的家庭伦理文化传统,使得“居家养老”在当前具有可操作性。本文试图从“居家养老”方式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发展对策三方面来窥探这一新的养老方式,以便促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魏雪梅 《社区》2012,(27):21-21
我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亿,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功能退化,老年人面临包括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在内的全方位的护理、照顾,原先的“亲人照顾”这一简单模式,便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义便凸显出来。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对家庭养老重新定位,将现行法“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崩’修改为“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即社区养老)。今后我国城市的传统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将会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翟楠楠 《社区》2005,(20):9-9
“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与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的“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比较符合中国老人“故土重迁”的心态,也更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以石家庄市为例,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12~13%,早已迈入了老龄社会,而全市登记在册的老年公寓只有28家,真正维持下去的更只有七八家,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与养老思想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孝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传统养老思想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传统养老以家庭养老为主,它要求子女不但要细心奉养父母,而且要孝顺、孝敬,使父母心情愉快,儒家还提出了孝丧和孝祭的要求。汉代“以孝治天下”,历代统治者为维护统治,纷纷仿效,制定了一系列的养老制度和措施。传统文化中的孝与养老思想的合理成份对当代养老事业仍有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8.
中国缺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经验,而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相比,具有成本低、老年人认同感强的特点;西安市开展以老年餐桌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项目,以期为开展其他居家养老服务积累经验;通过对西安市老年餐桌的实地调查发现:老年餐桌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运用市场方式不恰当、社会自治组织不发达、政府支持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并对中国发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三点建议:采取恰当方式、遵循市场原则,发展社会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政府理性支持、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养老问题的关键是谁来提供养老资源 ,但“养老资源的提供者”和“养老职能的承担者”这两个角色是可以分离的。正如“机构养老”并不必然等于“社会养老”一样 ,“居家养老”也并不必然等于“家庭养老”。据此 ,本文区分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这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 ,并在这个基础上论证了传统养老方式变革的必然性。在城市 ,“居家养老 社区服务”的组合正日趋增多 ;而在农村 ,自我养老的比例则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居家养老社区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夏莹 《社区》2002,(23):53-54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人口高龄化迅速发展,“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老年人希望居家养老,安度晚年,这是推进社区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的社区支持体系,势在必行。[背景资料]根据第3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老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社会服务应以社区为基础,并为老年人提供范围广泛的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方面的服务,以便使老人能够在自己家里和他们的社区里尽可能过独立生活,继续成为参加经济活动的有用公民。同时“应加强、努力发展家庭照料,以提供…  相似文献   

11.
家庭养老是居家社区养老乃至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性要件。当代人口与家庭变迁给传统家庭养老和居家社区养老发展带来若干结构性挑战,主要表现为:家庭老龄化和空巢化将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压力,高龄化加剧将形成家庭压力并倒逼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升级,代际关系和居住模式变迁将加剧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在此背景下,强化居家社区养老的首要任务是支持家庭功能发展,以家庭建设为契机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在夯实文化一致性的基础上构建中国式养老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居家老人生活及“居家式社区养老“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家式社区养老”可谓是在中国老龄化趋势发展加剧情况下一种理想的养老方式,理论界也多对此展开研究。以成都市成华区为例,对该区60岁以上居家老人基本生活现状的调查显示,大多数老人希望社区为他们提供更完善的生活服务,但不太愿选择“居家式社区养老”方式,其中经济收入、社会传统、社区服务水平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政府应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健全社会养老保障措施,加速构建社区生活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以促进“居家式社区养老”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空巢”老人社区生活支持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空巢”老人家庭急剧增多。家庭虽然在中国养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传统家庭模式的解体,“空巢”老人的出现与传统的养老模式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家庭照料资源减少、社会照料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形成了老年照顾资源的断层,而新的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实行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模式有诸多的优势,现阶段要充分重视社区在为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尤其要完善“空巢”老人社区照料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未富先老"的现状决定家庭养老依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养老模式。要使现代家庭继续承担起传统社会的养老重任,必须从传统孝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推动其现代转化,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鉴于自近代以来,孝文化往往与"三纲五常"联系在一起不断受到批判和误解,所以应该从内涵丰富的传统孝文化中剥离出孝养思想这个合理内核,赋予其时代意义,构建以"新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的新孝养文化。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年人群体快速扩张,养老产业应运而生。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着独特的机遇与挑找。相比较国外较为成熟的养老产业,我国养老产业发展面临着独特的“孝”文化的影响。本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状况进行概述,分析了“孝”文化对养老产业的影响,最后举出瑞典居家养老的成功案例,对养老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机构照顾是我国老年福利服务的传统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压力,养老机构面临着总量不足与床位利用率低的双重矛盾,机构照顾陷入了困境.社区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通过社会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与机构照顾的优点,它的优势日益凸显,成为老年福利服务的一种新模式.从机构照顾到社区居家照顾彰显我国老年福利服务政策在政策目标、政府责任、照顾内容与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家庭养老所担负的功能是经济上的赡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从传统上来说,我国的老年人经常把与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儿孙绕膝作为幸福生活的象征。而居家养老是近年来先期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国家首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里的“家”是指养老的一种载体。居家养老与建立在家庭经济基础上的家庭养老有着本质区别,弄清它们的确切含义,对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家文化、孝文化是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支柱。在比较研究中,Jia(家),family,home,household以及house/housing的涵义交叠但并不完全重合,造成养老研究中相关术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西方养老模式同样既有明显差别又有潜在共同之处。中国家庭及其赡养功能的演变受到人口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巨大影响,"4-2-1"家庭结构将转变为"4-2-2"家庭结构,这有利于未来家庭养老,但对于当前"婴儿潮"加"独生子女父母"这代人的养老,却是雪上加霜。家庭养老、养儿防老的功能日益减弱,仍然是一些政策与研究的基础。相比之下,西方的居家养老更强调老年人的独立生活与社会支持,而政府责任也并未随着福利国家的衰落以及社区照顾向家庭照顾转变而被忽视。必须跳出对家庭养老的历史缅怀或未来憧憬,切实解决这代老年人"不敢老"的紧迫问题,尊重他们非传统的养老意识和国际主流趋势,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并探索中国特色的"寻家之路"。要真正地重视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国家的责任、社会服务的提供和老年社会工作专业的作用等,把各种养老设施营造成老年人的新"家"。非常时期针对"潮独"问题发展社会养老,这是当前积极开展老年社会政策研究的一个必然思路。而中国总体公共政策由"经济国家"向"后经济国家"的转变,为沿着这一方向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最后,社会政策研究还要注意所谓"社会福利不可逆"的现象,以免这一有针对性的养老政策在将来过时并造成国家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19.
道德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资源,在农村居家养老的支持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社区以孝文化为基础的道德建设,有助于为农村居家养老建立良好的尊老、敬老、养老的道德氛围;有助于改善子女的养老态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为农村老年人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调节各支持主体之间的关系,缓和各方面的矛盾.因此,继承中国优秀孝文化,宣扬新孝道,加强农村道德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为农村居家养老建立以孝文化为基础的道德支持,对于农村居家养老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正步人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存和生活境遇日益成为社会公众所关注的问题。基于改善老年人生存境遇的追求,“孝”文化建设就成为和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孝”文化建设乃老龄社会中和谐文化建设的题中之意,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的基本构成仍然需要“孝”文化作为维系情感的精神纽带,“以人为本”的代际和谐也需要“孝”文化的支撑。“孝”文化建设的不要误解或曲解或简单地肯定传统“孝”文化,用科学的态度和思维理解传统“孝”文化。在和谐文化背景下建设“孝”文化,要以“孝道派”与“孝治派”作为解读传统“孝”文化的一个落脚点.摈弃政治价值的专制和愚孝,抛弃迂腐陈旧的理念和繁文缛节,用西方“博爱”思想启发人们,“孝”文化不仅仅存在家庭伦理文化中,还可延伸至社会公德层面,从而在提倡平等、提倡正义的社会中扩展孝的影响范围,并使其得以可持续地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