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人文学科的跨学科教育模式——对美国高校的考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美国高校的人文类课程资源考察发现,跨学科教育覆盖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主要表现为单一课程模式和项目课程体系模式;其跨学科性主要反映在课程内容的多学科设计和课程体系的跨学科建设上;把不同学科围绕同一个学术领域的课程资源统一起来,形成了以项目核心课程为主导、其他课程交叉环绕的跨学科教育模式。这一模式符合人文学科的多元发展视角和学科共通性,在文科综合和文理交融方面都有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科课程的改革是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素质的基本途径,其中,课程体系与内容的优化是教育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给教育学科课程一个准确的定位是实现课程体系与内容优化的思想基础,可以从增加课程设置的门类、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等几个方面探讨教育学科课程结构和内容的优化。  相似文献   

3.
基于课程思政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相融合的理念,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体系,将育人与专业教育实现无缝衔接,培养既具有爱国情怀、正确价值观与职业素养,又具有深厚专业功底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课程构建包含创新思维、创新方法、专利申请、大赛案例与企业项目案例的一体化创新课程体系,以思政引领知识传授组织课程教学,实现课程思政与OBE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4.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的关键,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在遵循综合性、针对性、超前性等原则的基础上,科学构建创业教育显性课程,重视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课程是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领域之一,在培养学生国际化素养方面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通识教育跨文化课程体系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并且收效甚微.通识教育跨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于跨文化课程建设是全球化发展的诉求,是推行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授课教师的素养与能力提升,以及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与素质.中国高等学校对跨文化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跨文化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师资队伍需要优化和授课模式需要改革.因此,高等学校跨文化课程体系建设应转变观念,加大跨文化通识课程的研究力度;调整课程体系,构建系统的跨文化通识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建立跨文化通识课程教学团队;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跨文化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高职《园林昆虫学》课程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类高职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在高职《园林昆虫学》课程教学中,从重视教材建设、提高自身素质、重视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利用项目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长春工程学院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并以双方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对英国高等工科教育与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与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状及具体做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科专业培养与教师专业培养分离的教师职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在"学科教育 教师教育"框架内实行的分离式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应把教育类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模块单列,并提高教育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同时根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对教育类课程进行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拓展课程类型、更新课程内容、强化实践课程,从而构建与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化要求相适应的分离式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并重思想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整个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显型课程模块和隐型课程模块,每个模块又由若干子模块构成。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必须借助于以下途径: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增设创业课程;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10.
高职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目的的关键途径,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南,更是集中体现和反映高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重要载体,所以,高职课程居于高职教育的核心地位。为了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素养是关键。那么基于职业素养的培养就要相应地调整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对高职教育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专业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事.博雅课程作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精品课程,对培养知性高雅的女性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华女子学院致力于构建具有女性特色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实践,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博雅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阐明了"课程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分析了现行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专业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准确、教材规划缺乏统一性、实践课和选修课所占的比重不足等问题。并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规划、课程实施、教学和课程评价体系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中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一个典型的专业项目为主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高职课程改革思想和教育模式:课程链;在教学实施中引入与课程体系配套的类“公司”管理机制;实现了理论、技能和应用能力融为一体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课程论的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当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的。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具有实践意义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文章从现代课程论的"大课程观"的视野出发,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涵及特征进行了诠释,分析了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活动、环境、制度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财经类专业课程建设模式,对于推动高等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课程建设主要涉及的四个方面,即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方案开发、教学项目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提出了开发过程和组成结构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数据挖掘技术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研究生教育多年来积累的大量数据信息,引入数据挖掘技术中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研究生课程、学生计划、课程成绩等数据间的相关性和依存性进行挖掘,挖掘出的结果将为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数据挖掘技术的引入为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发现隐含在数据之间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应用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之中提供一种科学高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指职业人格特质、专业知识特质、教育实践特质及学术特质四个方面的集合体,它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结构。“专业素养”导向课程体系建构的实践逻辑是:以“专业素养”为纲,选择课程内容、整体性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其课程体系包括:追求博雅的通识教育课程、结合实践的专业理论课程、联系理论的全程实践课程、理论与实践共育的系统化专业技能课程,并在四类课程中反映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术性特征。各课程模块是一个交叉整合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师范类专业认证是国家振兴教师教育的重大举措,对促进教师教育改革及提升师范类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师范类专业认证与普通任课教师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是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的修订,也是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落地的关键环节。在修订课程体系与课程大纲过程中,英语师范专业与其他师范类专业一样,修订者可能存在困惑或困难。在修订课程体系时,修订者须遵循基于OBE的课程体系建设逻辑,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修订,并特别凸显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指导性,增强课程体系的合理性,更新教师教育内容。课程大纲的修订须体现详实度和师范性原则,提升课程大纲的可操作性与指导性,建立与师范性的联结。课程体系与课程大纲的修订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须根据产出的情况适时修正。  相似文献   

19.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构建新课程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教育教学改革,核心之一是课程建设,重点是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计划的不断修订和完善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 “美好蓝图”。西华师大音乐系教育专业紧紧扭住这一中心,大胆实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积累了一定经 验。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是原国家教委在1994年初制订并组织实施的教育改革研究项目的总称。《计划》中具体内容是:研究21世纪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研究和调整专业结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研究和改革各专业或专业群的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改革主要专业或专业群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研究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编写出版一批高质量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