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思想贯串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自身关系之中。探究老子的和谐思想对理解、践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老子的和谐思想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的基本特征就是“和谐”。老子的和谐思想贯串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自身关系之中。探究老子的和谐思想对理解、践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应该是"和谐哲学"而不是"斗争哲学"。文章从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原点重新出发,强调矛盾双方的共存、斗争以及融合成一个新范畴,都是辩证运动的实质,进而分析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人对辩证法的诠释,并借鉴古今中外辩证法的思想资源,提出"和谐辩证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涵。作者认为,所谓"和谐哲学",就是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在承认矛盾双方的差异、对立、斗争的基础上,关注双方的共存、统一、融合,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和谐哲学"是对"斗争哲学"的扬弃和超越,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使用"异化劳动"这一核心范畴,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状况,提出对未来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的构想,同时还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论断都体现了丰富的"和谐"思想。马克思手稿中蕴含的"和谐"思想,不仅为当今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而且对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和”这一范畴出现的,和即适合,即聚集不同事物而取得平衡。平衡即统一,所以,和亦即合“多”为“一”。和谐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中的三句话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六个方面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关系、发展经济与安民富民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究必须以更加具有一般性和确定性的哲学和谐观与科学和谐理论作为其理论支撑。在西方哲学和科学传统中,各种和谐性理论所致力于探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和谐与秩序的关系问题,而这个问题只是在现代自组织科学理论中才得到了真正科学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哲学和谐辩证法思维是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和理论依据。和谐辩证法的整体性思维特征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推进整体发展的模式;和谐辩证法的主体反思性思维要求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谐辩证法的辩证性思维指出和谐社会终极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生性资源,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和而不同"的辩证世界观、"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中和"的方法论原则以及注重道德教化的作用、强调人的内心和谐的思想,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从传统和合文化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启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高度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的和谐哲学;其次,要遵循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原则,以和谐哲学作为方法论指导,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生、人与社会的和立、人与人的和处;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人的内心和谐.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浅说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是"一鸟两翅"的关系,是从斗争哲学向和谐哲学转变的重要体现.和谐社会是包容共生、结构合理、规范有序、运筹得当的社会.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社会均衡论等多种理论支撑,又是对国外理论的突破、超越和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是协调阶级、阶层关系、城乡关系,要建立社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美好理想。该文将和谐思想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加以研究。空想社会主义对和谐社会的构思只是空想。马克思主义对空想和谐思想进行积极的扬弃并使之上升为科学。党的十七大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上日程,强调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大多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谈论"和谐"与"和谐社会"问题.但是,以西方哲学为视野,对西方哲学中的"和谐"定义、诉求、"和谐社会"的黄金规则以及架构之维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彰显,建立在"正义、差异、自由"原则基础上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社会"追求同样存在于西方哲学文化之中,也必将给予我们重要的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今天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问题,在悠久的中国文明传统中一直是志士仁人思考和谈论的热门话题。苏轼处于北宋中期士大夫积极提出政治变革主张的特殊时代,因此,通过政治改革实现社会和谐,是他关注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苏轼以人的快乐与满足为人生目标与价值追求的观念,观照其社会和谐思想,发现其中的某些观点与今天所致力的和谐社会建设是相通的,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内涵丰富,其独具特色的"仁"、"和而不同"思想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演绎发展历史中,其和谐观经历了身心和谐观、群体和谐观和宇宙和谐观的发展过程并一直影响到现在。正因如此,现代和谐文化与传统和谐思想才在碰撞中相互融合,找到了现代化的路径,即在扬弃旧"和而不同"的基础上立足现实、整合资源,为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注入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4.
竞争与和谐是辨证的统一。我们不能抛开斗争讲和谐,不能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人人都诚实善良而实现社会公平。《孙子兵法》作为战争理论的经典之作,却又蕴含了丰富的和谐理念,这就使孙子的思想上升为一种斗争哲学。立足于当今的竞争现实,孙子的"全胜"观念及"避实击虚"、"出奇制胜"、"本之以仁义,辅之以谋略"等思想对引导理性竞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斗争哲学是关于事物质变的哲学,是革命党用以指导革命斗争的哲学;和谐哲学是关于事物量变的哲学,是执政党用以指导和平建设的哲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较多地甚至过多地强调了斗争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排斥和谐哲学。相反,正是他在比较中给和谐哲学作了准确的定位,并指出了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今天,认清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其中的是非得失,对于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思想的源流并不为中国道德哲学所独有,西方道德哲学亦独立地产生了类似于中国的"和谐"文化思想。对肇始于古希腊、结束于近代的西方道德哲学中的"和谐"理念架构进行爬梳,从"和谐与自然"、"和谐与人心"、"和谐与社会"三个层面来澄明西方"和谐"理念的逻辑脉相,这对于正确理解社会的和谐发展将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美好理想的社会状态,从古到今,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中国古代就有"和为贵"、"兼相爱"、"天下大同"等社会理想.空想社会主义也曾提出过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生活,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8.
和谐文化源于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辩证的宇宙观是和谐文化的哲学基础。社会单体意在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和谐文化与之相对应。构建和谐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先进文化是和谐文化的核心与主导,它应该是具有和谐属性的文化,它与和谐社会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在哲学视域下,和谐文化构建的关键点是通过创新先进文化,更新人们思维深处的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1]我们怎样面对和思考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哲学、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角度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真正的和谐,和谐是否就意味着回避矛盾、放弃斗争?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对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尽管社会主义社会以“和谐社会”为目标,但是仍然存在矛盾,矛盾的客观性不容抹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应积极探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方法,为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各种矛盾;认清解决矛盾的艰巨性,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