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邓声国 《东方论坛》2021,(1):145-156,封3
唐代以后,《丧服》制度及其礼文诠释进入一个集成式发展阶段,颇具超越前代、重构新局的宏大气概,孔颖达《礼记正义》便极具代表性.考察《曾子问》《丧服小记》诸篇相关诠释可见,孔颖达《礼记正义》继承并发展了两汉魏晋南北朝《丧服》学诠释的众多成就,无论是诠释涉略面、诠释理路、诠释体式的选择,还是对此前各家经文诠释纷争见解的选择,都彰显出礼文诠释的独到之处.在《丧服》制度及其礼文的诠释过程中,孔颖达持有自己的诠释出发点和《丧服》制度弘旨观;在疏通申解《丧服》制度礼文及其郑《注》的过程中,他又继承延续并创新性地发展了前人诠释焦点、诠释方法等方面成果,形成一整套独具个性化的诠释理念、诠释方法与诠释特色,对唐代乃至此后《丧服》学的诠释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仪礼》十七篇,《丧服》今本列在第十一篇。《丧服》实际包括经、传、记三部分。《仪礼》十七篇唯《丧服》有传。据唐石经及释文,汉、唐时称《丧服》为《丧服经传》。《丧服》是讲丧礼的服制的。古人最重丧祭,但如《丧服》所记录的丧服制度的形成,应是周代的事。《丧服》以士、大夫为主,旁及诸侯、天子;以男子为主,旁及妇人。研究《丧服》不但可以追寻氏族社会的遗踪,更主要的是可以了解周代的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的等级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的复杂多样性,以丧服制度在近代的变迁为考察中心,采用历史文献学与法律社会学等方法,认为丧服制度作为传统礼制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法律儒家化的重要表现.在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过程中,作为传统法律重要内容的丧服制度经过了一个由修改到逐步废弃的过程,是传统法律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丧服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东方与西方等各种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凸显了中国传统法律近代化的复杂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丧服传》与子夏的关系是一个聚讼不已的老问题,对这一问题作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分析和论述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论证子夏在儒学史上的学术地位,认定子夏具备传授《丧服传》的资质和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丧服传》与其他两部据说也由子夏所传授的儒家经典《公羊传》、《谷梁传》在文本上的内在相似性,说明子夏"传"和部分撰写《丧服传》的可能性。因此,否定子夏"传"《丧服传》缺乏理据。《丧服传》虽然不一定完全由子夏所撰作,但《丧服传》为子夏所"传"之说是基本可信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两宋礼经学创发新义阶段的一部代表性著作,黄榦所著《仪礼经传通解续》虽然不以文字考证为主,但却重新整合了《仪礼·丧服》篇的经《传》《记》礼经话语体系,力求打通“五服”条文之间的服制关联性。作为一部纂集体著作,该书采用纂集重构——以结构为基础的诠释策略,通过新的礼制类目的确立,构筑了《丧服》篇礼文诠释的几大主体内容,即《补服》《丧服变除》《丧服制度》《丧服义》等诠释模块。受南宋时期礼文传播渠道等因素的影响,黄榦编纂《补服》《丧服变除》等部分礼文,依赖的文献主体仍然是以《礼记》一书为主,同时也兼及少数其他经学著作。从小注部分的注释编排情况来看,黄榦的丧服礼文诠释更多呈现出一定的继承性,保留纂辑了大量汉唐注疏及陆德明《音义》的诠释材料,创新性较少。  相似文献   

6.
法藏敦煌西域文献中的《丧礼服制图》(法Pel.chin.2967卷)是一件图文并茂的写卷,它对每一种丧服都从名称、式样、质地和尺寸等方面进行了精细的规定和示意,对丧服衣服做了详细说明,这在普及艰涩难懂的丧服制度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以《丧礼服制图》为解析对象,解读唐代丧礼中的衣服图,并与唐代前后丧服图文记录比照研究,以了解唐代古礼文化特点,并为今后"三礼"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黄留珠副教授所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一书,最近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是作者古代管理思想系列研究之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我国巨大的历史遗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那样在选官方面严密、完整、连贯。许多优秀的成份,如考试体制的完整,方法的公开、平等则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官制度所吸收。本书从纵的考察方面概括介绍了中国  相似文献   

8.
礼仪制度以物质为基础,儒家三《礼》中的丧礼部分记述了我国古代植物原材料大量应用于丧服服饰和丧礼用具。通过记载丧礼仪轨的《仪礼》《礼记》等篇章,可以看到古代的礼器制作会因地制宜地选取生产生活中的常见草木,通过“制物之性”与“托物言志”两种原则,使植物的自然与人文属性得以发扬,满足伦理生活的需要。其中,“制物之性”直接运用草木的物性,体现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好追求;“托物言志”则将植物的自然属性引入到人文世界中,通过草木的文化意涵抒情表志、送别亲人,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推类”思维方式在礼制中具体而微的呈现。  相似文献   

9.
《仪礼》是一部记载周代礼仪制度的重要典籍。自汉至清,古代礼家频有以绘图制表的形式解释《礼经》的作品。这些作品就表现形式而言可以分为绘图与列表两类,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可以分为礼器礼服图、宫室图、方位图、丧服表等。千余年间,礼图类著述不乏佳作,但因历史条件的局限,也有一些无法避免的缺憾。  相似文献   

10.
丧服制度是中国古代丧葬礼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项与先秦宗法制互为表里的社会制度,先秦时期的丧服制度是在确保父系(夫系)家族利益优先的前提下,对女性在服制内应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普遍采取“压降”的办法加以限制,甚至剥夺,这必然导致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不平等。先秦服制中性别等级地位的差异,正是先秦统治者将“亲亲”、“尊尊”、“长长”以及“男女有别”等一套宗法制精神“外化”于丧礼服饰中的表现。其目的在于维系和巩固父权家长制的统治和宗法家族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古代丧服制度中的降服义例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依据降服的不同原因将降服概括划分为八种类型 ,并分类进行了考察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仪礼·丧服》的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上古婚姻遗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礼·丧服》经、传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周代亲属之间的丧服关系 ,因而也就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周代的亲属称谓制度。通过它所记录下来的亲属称谓制度 ,如“舅”、“姑” ,从父、从母 ,“女至”与“昆弟之子” ,“女弟”、“女以”等 ,可以发现许多与之相应的上古婚姻遗俗或上古姻缘形式的遗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先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一个简要的回顾,前人学者一般都将古代的老小废疾制度辨认为中国古代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文章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通过对《周礼》中的"三赦"、主要朝代的相关法律条文及解释以及清代《刑案汇览》中相关案件的考察,指出了古代的"老小废疾"制度与现代的刑事责任年龄制度在理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甘露三年三月,汉宣帝召集儒家学者,主持召开石渠阁会议,讨论五经异同。在讨论丧礼时,汉代礼学家探讨了经书中大夫之臣为诸侯、父卒子为改嫁之母等不被时人理解的丧服关系,并对《仪礼.丧服》中宗子孤为殇、逾期不葬除服等内容作了进一步辩论。通过讨论,澄清了《仪礼.丧服》记载的相互矛盾之处,正定了当时的丧服关系,为汉代丧礼的进一步完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今本《仪礼·丧服》篇包含“经”文、“记”文与“传”文三部分内容 ,其“传”文据说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传。本篇每条“传”文之首均冠有“传曰”二字 ,而有些“传”文中间又有“传曰”二字。这些“传”中之“传”被称为“旧传”。有学者认为《丧服传》所引“旧传”当是《礼记》之文。此说尚容商榷 ,这些“旧传”当是比《礼记》与《丧服传》更早的解经之作 ,《丧服传》的撰作也当在《礼记》成书之前。  相似文献   

16.
最近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吴建民博士的新作———《中国古代诗学原理》。这是一部系统整理古代诗学理论、建构中国古代诗学体系的学术专著 ,是作者经过近 2 0年的学术积累、思考、升华而撰成的呕心沥血之作。它在李壮鹰《中国诗学六论》和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的基础上 ,把中国古代诗学的体系化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中国传统文论走向现代、服务现代、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新的学术平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重“史”的优良传统 ,鉴古知今 ,审时度势 ,治学必先治史是古代学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古代学术的重“史”观念也渗透到古代…  相似文献   

17.
从古代法律的角度看儒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王制》的法律原则,从《唐律疏议》到《大清律例》的一脉相承,说明在中国古代的儒者看来,它们的宗教礼仪,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制度;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是它们的宗教礼仪。这一点同古代印度教的《摩奴法论》、犹太教的《旧约》等宗教法典,以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具有影响力的法律著作体现的法律思想大体是一致的。因此,从古代法律的角度看,《王制》篇从一个侧面说明儒教和其他国家宗教的性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薛允升为清代著名法律家,又是清代研究丧服制度的专家。著有《服制备考》,专讲丧礼与服制。薛允升认为,丧服是礼的极重要部分,是礼仪、人伦的集中表现。薛克升的服制思想的特点是重本宗,讲究嫡庶,并认为服制为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实际,不能不变。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他认为判定罪名的轻重,应以服制亲疏为转移,但作为一个法律家,他又希望摆脱礼法结合,实行法律面前平等。  相似文献   

19.
两翼制度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制度之一,由于资料缺乏,很少有人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两翼制度研究》一书是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力作。该书内容丰富,新意迭出,填补了北方民族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学记》所表现的中国古代教学论水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记》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古代的教学经验,主要反映了儒家思孟学派的观点,同时又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继承和代表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学记》系统地阐述了古代教学的思想、制度和原则,可以说是古代世界最早、体系最严整的教学论著作,曾对周边国家的文化教育起过重要影响,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