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限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旅游开发一直采用政府主导型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显现了诸多弊端。选择有限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扶贫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源整合、提速增效的最佳选择。政府、企业、市场、社区居民、旅游者是有限政府主导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的构成主体,他们在其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并发挥作用。此外,有限政府主导型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的运行还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体系来维持。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旅游者改变旅行方式、带动旅游地区产业的升级、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受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主观的因素包括政府、旅游者和投资者的意愿;客观的因素则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相关.低碳旅游主要有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及社区主导型三种发展模式.推进我国低碳旅游的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应重点关注低碳城镇建设、低碳技术发展、低碳意识普及和政府角色准确定位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正处于向城镇社区演进的转折点,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物资资源极度匮乏、村民自治改革缺乏深度、居民缺乏凝聚力和归属感等障碍。我国农村社区只能走政府主导型的自上而下地促进农村社区城镇化道路,才能推动我国农村社区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快速城镇化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发挥着重要影响。市场主导型和社区为主与居民自由经营这两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是不同类别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的有效选择。基于快速城镇化背景,以福建省2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以例,选择不同类别历史文化名村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并结合其发展面临的窘境,探讨了实现福建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即通过政策扶持、社区增权、环境保育、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协调及产业链的完善等措施实现福建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正确选择和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借鉴参与式项目管理,特别是社区主导型发展的理念和方法,强调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探讨了兴办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参与式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参与式乡村旅游的基本架构,其中包括应遵循的五项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及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创意旅游视角出发,以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福建邵武和平古镇为例,通过对案例地旅游资源和开发现状的分析、研究,结合创意旅游的相关概念,得出了和平古镇的创意旅游模式,即多重感觉创意旅游模式、农村社区介入开发模式、公益旅游模式和高科技旅游模式,以期促进和平古镇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为乡村景观遗产地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与社区的矛盾日益凸显。景区旅游开发对社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其中对社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保护、生活质量和环境、利益分配与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从消极影响角度,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现实和潜在冲突包括社区与政府、社区与旅游企业、社区内部及社区间三种。根据居民对旅游开发的态度差异可分为支持者、中立者、憎恨者、矛盾憎恨者四类。为解决景区与社区的冲突,应有针对性地建立沟通机制、补偿机制、增权机制和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方特色资源的农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的必要性和意义入手,分析农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的可行性,即丰富的农村特色资源是营造的基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是营造的保障,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调整是营造的动力。提出从原地改造型、区域集中型、部分改善型三个途径营造农村休闲旅游社区。阐述基于地方特色资源的农村新型特色社区营造模式应以地方特色自然资源、人文历史资源、产业资源、生态资源、人为景观资源为定位。提出农村休闲旅游社区营造中的关键问题为政府引导与农村居民深度参与,产业发展与社区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统筹规划与留人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具有社会性并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各种关系,诸种关系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具有一定秩序与规律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就是社会关系系统.在政府主导型景区开发中,政府通过政治关系运用政治权力主导机构设置、资金投入、资产补偿等景区开发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利益分配.政府主导可能导致乡村社区丧失景区控制权;规划团队及规划方案使乡村社区核心景点和非景点区域利益获取出现分化,引发乡村社区利益空间秩序发生变化.研究发现,在社会关系影响下,各利益相关者在乡村社区展开博弈,导致社区生产空间和旅游利益分配非均衡发展;社区居民与其他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关联性及关联程度影响着社区居民的利益获取.  相似文献   

10.
受旅游市场、资源特色、发展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海南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更新传统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以包密园度假社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包蜜园度假社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旅游资源基础上,针对目前开发中遇到的市场开发困境、空间开发困境、产业发展困境和社区参与困境等,指出包蜜园度假社区发展机遇为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升级,海南乡村旅游开始转型升级和休闲农业促进海南产业结构调整。设计相应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市场运作模式、空间开发模式、产业发展模式和社区参与模式,为海南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发展推动了乡村社会关系的转变,创造了新乡贤培育的时代舞台。民族旅游场域培育出了多元化的乡贤结构,其中新乡贤可分为本土乡民类的"守土"乡贤、"返土"乡贤,以及旅游移民类的"外来"乡贤和"外籍"乡贤。尽管旅游新乡贤群体内部异质性较高,但持有不同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的个体都实现了向综合精英型乡贤的多级跳跃及角色转换。新乡贤在民族旅游社区中扮演着文化传承者、创业示范者、社区融合者和文化传播者等多重角色。同时,多元社区角色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是旅游新乡贤的基本实践;经济能人是他们的成长基底;文化代理人的公益性与经济能人的代表性打开了新乡贤与政府沟通交流的渠道,承袭了传统社会"国家-士绅-民众"中的中介角色,践行了新时代背景下"双轨制"的乡村治理道路。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区民生建设是我国当前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以4个旅游村落的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四象限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需求及建设状况。结果表明:乡村旅游社区对不同民生事项具有不同程度的需求认知和评价;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需求因地域环境、开发方式及开发阶段等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并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逐渐多样化、复杂化。应以民生需求为引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加强乡村旅游社区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3.
发展乡村旅游,突出旅游业在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社区是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的主体,社区的有效参与有利于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榆次后沟社区参与旅游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认为创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凸显社区参与的主体地位,丰富社区参与旅游的形式,提升社区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参与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区建设具有能切实解决农村社区的各种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对于农村社会建设的思考,先要从农村社区发展模式入手,分析制约农村社区发展的主要问题,并进而提出农村社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社区参与乡村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相关概念内涵及研究进展阐述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贫困乡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和主要障碍,提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一些思路,即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政策调控保障社区参与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框架确立社区居民参与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相关旅游知识及进行相关能力培训,提高非政府组织在旅游发展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深入发展,旅游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问题成为当前影响乡村旅游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基于旅游社区居民感知视角,选取山东省六处典型乡村旅游社区,利用社会交换理论探究乡村旅游地居民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旅游社区居民政府信任及居民感知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感知收益、生活满意度正向影响政府信任,生活满意度在旅游感知收益与政府信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旅游感知成本显著负向影响政府信任,但与社区参与、社区依恋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不显著;(3)社区参与、社区依恋均正向影响旅游感知收益、生活满意度,而且社区参与通过旅游感知收益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4)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乡村旅游地居民政府信任和社区依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社区参与和居民感知水平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麻扎村,是一个单一的维吾尔族传统社区,也可称作是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乡土社会”。文章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新疆鄯善县麻扎村的人类学考察,了解当地社会的旅游业发展现状、不同族群的文化接触与交流、以及不同文化价值认同的互动,阐述旅游开发给本土经济社会的影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本土文化的缺失、以及对本土族群利益的忽略,不仅给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而且为传统文化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应对不断发展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而且出现了以乡村旅游为载体的集旅游、健康、养老、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的蓬勃迹象。对长三角地区具有乡村旅游养老经历的城镇老年人的调查研究表明,在影响城镇老年人选择养老空间的诸多因素中,养老型乡村社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情况是首要影响因素,社区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状况是基础性影响因素,社区旅游资源与休闲旅游产品是重要吸引性因素,老年人家庭生活条件是前提性因素,地方政策引导以及理念普及是催化性因素。因此,为了实现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应该着力加强乡村养老旅游社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社区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状况,不断丰富并完善养老旅游产品,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以营造更加适宜老年人康养生活需要的宜居休闲氛围。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既要以特色为生命,又要以文化为灵魂,保护和发展乡村旅游文化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运用参与式发展理论分析乡村旅游文化保护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社会参与"视角下保护和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