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私人化写作是女性作家为解构传统文学中的"宏大叙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极端化的性别写作方式.林白是20世纪九十年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自我意识强烈,"作者"姿态张扬,将某种自传性质的笔触伸向女性内部世界,用女性话语彻底颠覆男性话语,表现出强烈的私人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智性叙述下的人类生存境遇——虹影智性化叙事手法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中.大多数女性作家没有意识到智性写作的必要性,过多地迷恋于叙事游戏,使某些文学作品成为纯粹的私人化文本和自呓.然而虹影在创作中采用了一种智性化的叙事处理手法,其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言说方式,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叙事情感具有一种"可传达性".小说语言节制、隐忍、含蓄,叙事视角平实,叙事情感高度内敛,传达出作家丰沛的审美理想,达到了大巧若拙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同是女性作家,与标帜“新写实”的代表人物池菊、方方不同,也与刻意“私人化”叙述的陈染、林白不同,毕淑敏以充满人生关注的情怀,扎实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悲壮的理想主义基调,启迪良知、呼唤正义、呼唤人类的使命感,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主义文化与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关系是互动的;一方面,新时期女性创作的繁荣促使政治文化界运用有别于男性文化的理论对其进行评判,扩大了女性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对“人类性”写作主题产生了积极健康的影响.同时开阔了女性创作主题,使“私人化”写作在争鸣声中表达了独特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5.
陈染、林白等女性作家掀起的私人化写作,从动力心理学的反传统认知角度,展开女性生理、心理体验的描写,试图再建女性话语体系.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私人化小说中的主体意识,情结,爱与死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揭示身体写作在当代社会中表现出的文化症候.要摆脱身体写作的困境,必须重建适合中国实际的身体写作理论,突破作为被看身体,探寻身体与世界的关联,提升身体写作的美学品味.  相似文献   

6.
论毛姆《刀锋》中的幻灭人生与真实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姆是英国现代文坛上为数不多的几位雅俗共赏的作家之一。在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这两个文学高峰呈“摆锤状”交替摆动的局面下,毛姆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批判地汲取了前人的写作精髓并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临床观察式”的小说写作模式,在内容与形式的处理上也表现了他独特的技巧。通过解读其后期的作品《刀锋》,可以看出毛姆在经历了不同文学思潮的洗礼后日臻成熟的文学创作观:在现实主义基础上向现代主义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激情、责任感和女性独立”是夏洛蒂·勃朗特与张洁的作品共性。夏洛蒂是19世纪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张洁是当代中国有影响的女作家,两位作家的共性证明,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同样也会开放出异常相似的文学花朵。  相似文献   

8.
王金胜  季美艳 《东方论坛》2010,(5):125-126,128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孙犁是个纠缠着诸多悖论的独特存在。从1940-1950年代中国作家构成的谱系上看,他是位《讲话》后成长起来的来自解放区的“中心作家”,其政治身份、政治地位,其写作的合政治目的性,按理说是无可置疑的,但从批评界对其接受来看,  相似文献   

9.
从凌叔华的《古韵》、虹影的《饥饿的女儿》,跨越了20世纪从三四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历史。海外华人女性作家创造的家族传奇在东西方经久不衰,西方人借此看陌生神秘的东方世界,东方人借此回顾历史和文化。这两位作家的自传体小说所呈现的家庭状态、异国情调以及书写技巧,既来源于自身独特的经历,也迎合了西方读者的阅读期望所创造的"中国想象"。两者的写作探讨了海外华人女作家写作家族传奇的规律,以及随着时代的演进,隐含在文本中的文化心态和文学传播技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英国文坛的一颗巨星,是一个少有的自觉为女性而写作的作家。她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视野和胸怀,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出了女性作家与她们的生存空间,创造性地提出“双性同体”既是女性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除男女差别的最好途径。文章从妇女写作的困境、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及追求两性和谐与互补三个方面探讨了伍尔夫对当代中国女作家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作家研究的忽视是造成文学边缘化的原因之一。在对理查德.鲍尔斯等十位美国当代作家访谈的基础上,借鉴人类学田野调查和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本文全面总结并深入分析了当代美国作家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写作环境等。美国作家大部分在早期都有机会接受写作指导,并且有过丰富的人生历练。青年作家大多是科班出身,获得过文学创作专业学位,成名作家在大学任教者居多。写作环境便利开放,和同行交流机会良多。对美国作家写作状况的研究可以打通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隔膜,在作家写作与文学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成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研究者共同关注文学的生成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文学流派纷呈,在鲁迅的带动下,“乡土文学”兴起,不同地区的作家用不同的文笔表现不同的社会风俗。本文从主题方面论述了“乡土小说”对我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现代文学史上的诸多著名作家几乎同时停止文学创作,形成了"文坛的失语"和"失语的文坛".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作家自己思想认识的幼稚,又有当时文艺政策舆论导向的作用,还有频繁政治思想运动造成的精神压力,甚至还有前苏联文艺"模式"的影响.清理与反思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理智地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14.
"寡母抚孤"文学现象背后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国文学有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即许许多多的作家都涉及到"寡母抚孤"这样一个文学主题,这一文学现象背后其实蕴藏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包含着作家强烈的现代女性解放意识。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人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他们努力挣脱传统的约束,追求自由的欲望化的生活,但同时他们又感到了身体下坠、灵魂撕裂、纯真丧失的痛苦.实际上是他们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积极自觉地进行社会文化接受、改建和创造等主体性行为的结果.因此,70年代后的"另类写作"尽管令人瞠目结舌,但却有着推进中国当代文化创新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走出“性别”美学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西方女性主义倡导的女性写作的“差异论”,重点探讨性别与创作的关系,指出:男女性创作不存在所谓的“固有的”差异;男女性别与文本美学特征间不存在同构关系;片面坚持女性写作的差异,实质上压抑了女性作家内部所存在的差异性。文章从而批判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某些误区。  相似文献   

17.
都市民俗是在都市环境中蕴育形成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及语言民俗等。在20世纪华洋杂处的上海,都市民俗形成了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上海都市民俗的文学书写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异质民俗”书写、40年代新市民作家的“日常民俗”书写,以及80、90年代当代作家的“民俗寻根”书写等阶段,从而建构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都市民俗文学书写的独特的风景线。都市民俗的文学创作承传也积淀着作家个人的文化情结与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中,游弋着以根意识为主题、创作风格迥异的作家队伍,文章以钟理和小说为例,对作家背景、小说文本的解读以及对不同文学场域中构建的文学理想进行比较、思辨,开掘出"根"在台湾省籍乡土作家与大陆去台作家之间存在的意识差异。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以前的几个世纪里,英国女性已介入写作,初步而曲折地展现女性对世界的体验和需求,力图表现女性作为特殊创造者所具有的特质。尽管她们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文学话语权,没能摆脱男性菲勒斯主义,解构男性逻各斯,但她们的写作体验及成就对于19世纪英国女性文学的勃发具有巨大的昭示与累积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学者创作研究是从创作主体角度对文学创作进行的研究;新时期以来对学者创作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学者创作研究和作家学者化现象研究,虽然这两个研究在学者散文上取得了重要成绩,但在学者写作的其他文体上仍有值得开拓的学术空间。并且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类型和创作现象,学者作家的作家模式和作家学者化的作家发展方向,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