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在复杂化、动态化和分散化的环境中,政府与NGO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政府与NGO的合作关系,既不是一种命令与服从关系,也不是市场竞争关系,而是一种介于这两者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这是一种共生的、自主的和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通过对相互依赖关系的这种剖析,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政府-NGO合作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传统亲情缘分和信息博弈是中国文化中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学机制,在信息的强作用中,个体之间的社会交换一般是对称的,在信息的弱作用中,个体之间的社会交换可能会不对称,导致不平等关系,成为社会道德风险形成的根源.按照"势→时称→群→和谐"的演化发展规律和信息量与信息势的等价关系,最好的社会网络关系是"信息量最大、作用量最小的关系",由此构建的社会群包含最大信息量,具有最大信息势,从而储藏最大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3.
伴着我国改革开放,在城市社会中涌现出了这样一个新的群体—农民工。他们为中国特别是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做出了最大的贡献,可是他们在城市生活中与城市居民相比却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说是一种差别对待,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尤为凸显。这一现象的广泛存在无论是对农民工本身,还是对国家、城市社会都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在于农民工与其雇主之间达不到必要的力量平衡。因此,这就需要国家权力的介入,去扭转这一局面,使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农民工与雇主达到一种必要的力量平衡,从而切实有效的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不应该被看作是仅仅存在于简单商品经济社会,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而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它存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归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同时并存于资本主义社会,二者之间不存在一种替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劳动关系属性的认识,不能仅从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关系去认识,而应从劳动价值实现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去分析。这就需要从宪法的视角,即从国家在劳动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去分析劳动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因其不干预、积极干预以及直接提供实体性保障的不同作用,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劳动关系。相应地,宪法视野下的劳动权也是一个以劳动自由权为主、以国家保护性义务与劳动社会权为补充的立体式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一商品经济发轫于纯粹自然经济形态的原始社会之末期。那时,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称为公社生产单位之间的直接劳动交换,这种交换关系是商品关系的胚胎形态。三次社会大分工以后,社会产品日益增多,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商人阶层分离出来,物品交换的等价物——货币出现,从此,人类社会便有了比较完整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一市场经济是通过产权所有关系、价值交换关系、供求关系、竞争关系和契约关系,解决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配置资源的一种体制。这种新型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变革,反映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上,发生了以下变化:1.在个人和社会...  相似文献   

8.
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医患之间的不对称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这种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医患之间的权势不对称和所掌握的知识不对称。通过对医患录音语料的分析,笔者发现,在一些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敏感话题中,这种信息的不对称表现的尤为明显。因此,笔者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涉及到敏感话题的医患对话进行深入研究,并...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工伤保险困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起步晚,简单适用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没有考虑到农民工自身特点,导致出现多数农民工无法成为工伤保险主体,工伤保险待遇不能有效保障农民工等问题。因此,应当淡化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分,简化工伤认定程序,采用工伤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和民事损害赔偿相结合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抽象农民工”的总体化思维方式并未从根本上揭示青年农民工处境形成的具体机制。资本(市场)和工人行动(反抗)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场所、劳动过程中得到清晰展现。青年农民工的社会需求应该得到进一步重视。相关部门应在青年农民工的劳动过程和工作场景中融入柔性管理的精神,从政策层面加强青年农民工的权益保障,使青年农民工受到更多的尊重,从而进一步融入城市社会。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市场化、契约化劳动关系已基本建立;劳动关系复杂、主体地位不平等;劳动者基本权益受损问题突出。而与劳动关系相关的社会政策在政策理念、政策形成与执行机制以及政策内容上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通过社会政策改善劳动关系,应当树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坚持公平公正的价值追求,培育政策主体,改善政策决策机制,实施和完善积极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以及建立社会支持服务网络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首先是一种用来说明商品经济中“劳动的社会关系及其表现形式”的理论 ,而不是专门的关于“交换价值或价格的量的决定的理论” ,也不是专门的“收入分配”的理论和“剥削理论”。在私有制商品生产条件下 ,人类劳动采取了“私人劳动”的形式 ;私人劳动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和关系” ,采取了“劳动产品的价值性质和价值关系”的形式。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价值” ,就是人类劳动的这种“异化形式”。它是“私有财产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适用的 ,但在具体应用上应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劳动价值论中所说的“价值规定的内容” ,是“劳动时间的调节和社会劳动在各类不同生产之间的分配” ,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下它应当更多地用来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是一元的 ;但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 ,则可能是多元的。应当允许和鼓励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 ,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与生产劳动理论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在“生产劳动一般”中 ,包括了“脑力劳动”和“一般管理职能”。在“使用价值”中包括了“服务”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及农民市民化困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使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明显加快。在农民市民化进程中,仍然存在分配关系不合理、社会保障权利缺失、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利益诉求表达不畅等现实困境,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逆向流动。认为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增加制度有效供给,助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中的现代劳动法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探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相对于用工者所处于弱势地位,与其用工者在订立与履行劳动契约过程中,存在着实质上是以法律形式平等掩盖了双方的实际不平等地位。这就要求现代劳动法应以约束和规范用工者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立法价值取向,要在法律上形成劳动基准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劳动监察制度,运用法律手段衡平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当代中国的劳动法制建设、劳动立法、司法与执法工作并举,为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法律机制的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劳动关系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劳资矛盾激增.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劳资关系失衡、劳资关系制衡机制欠缺.本文通过对劳资关系制衡机制概念的阐述,进而从我国劳资关系双方追求的目标入手,探讨分析当前我国劳资关系失衡的基本原因是公平与效率间的矛盾,强调以劳动权制约资本权的必要性,从而为我国构建劳资关系制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必然因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其目的不仅仅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持企业的产业活动,而且突破了劳资双方的契约关系,关系到社会的安定秩序,尤其是政治秩序.在达成这些目的过程中,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将可能产生一系列副作用,导致政府过度干预劳动契约以及政治秩序一元化目标下对法治进程的影响.基于此,笔者尝试提出分别基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三方协商制度建构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两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推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A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是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产物.SA8000旨在通过有道德的采购活动,改善全球劳工的工作条件,体现了对劳工权益的保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针对我国目前劳工权益法律保护比较薄弱的现状,推行SA8000可以有效地协调劳资双方的关系,推动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浅谈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方面的缺陷严重制约了企业本身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劳资关系中的矛盾与争议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类劳资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形成协调和稳定的劳动用工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当前,劳动关系中的多样性、兼容性、复杂性等特点使劳动者与企业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矛盾。唯有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培育先进企业文化,关注职工精神需求;建立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快社会保险的立法工作;使劳动者的社会保障具有制度性才能使企业与员工构建起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劳动”在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中始终是一条主线,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充分吸收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观,继而将异化劳动概括为四个方面,通过对异化劳动的批判最终揭示出作为扬弃了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人的解放的哲学主题,凸显了以“劳动”为核心的共同体思想以及鲜明的实践哲学的思想特征。扬弃异化劳动,也就意味着共同体中对象性关系的再造。共同体之中的个体通过相互承认的劳动确立了对象性关系,在马克思构建的劳动共同体中,劳动不仅是手段,更是目的,是人与人从相互承认提升到相互成就的共同体的高级形态的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