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佩里格里诺的医学人文思想致力于将当代医学与人文相连接,他通过为医学哲学奠基并探索生命伦理学发展的方向为美国当代医学人文学把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确证医学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保证对医学进行哲学化反思的合理性;其次,通过对旧有的医学道德观的批判性分析,力求建立一种新的以哲学为基础并辅之以美德传统的医学伦理学;再次,通过对具体临床境遇中作为个体病人的关注,把握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方向。佩里格里诺的医学人文事业,祛除了医学中"去人性化"的颓势,为医学的内在道德性树立了根基,重现了医学的人文本质。  相似文献   

2.
论医学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历史上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文章认为在医学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兴起的技术至善主义是导致医学人文传统断裂的主要原因,然而,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已开始被医学界重视。但是,人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两者既不可或缺也不能相互替代,而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和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立足于无障碍设计之标准、原则与"人文主义"精神的对应关系,从中、西方文化精神对"人文关怀"的不同阐释入手,从三个方面:"平等使用"思想与"人人平等"观念;"自由、灵活、便捷地使用"与"人性自由"观念;"合理尺寸和空间"与"理性崇尚"观念,探讨了无障碍设计与人文主义的内在关联。无障碍设计与人文主义关怀之关联,指向了"以人为本"的设计人性化之精神实质。在人性化设计思维的指导下,无障碍建设才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真正实现"人文关怀"。对无障碍设计精神本质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建立无障碍设计全面的价值观,为我们抓住无障碍设计的精神实质,揭示无障碍设计的内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模式提出已久,但在实践中仍然没有切实实现,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医疗工作者推崇医学科学精神,而忽视了人文精神方面——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在健康疾病问题中的作用。因此,只有从医学科学精神的技术至上走向弘扬医学人文精神的人文关怀,实现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现代医学模式转换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数学赋予数学强烈浓郁的逻辑与理性色彩,随着柏拉图主义与基督神学的结合,在西方文化中,数学真理便成为绝对性、确定性和永恒性真理的典范,形而上学哲学的坚实根基之一.19世纪以来,数学的发展逐渐形成瓦解神性化形而上学数学真理的知识力量,一场深刻持久的数学真理观念变革拉开了序幕.数学真理洋溢着人性化的光芒,它是人类文化的一种构建.  相似文献   

6.
医学人文与新世纪医师职业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对医学人文和医师职业精神两者在发展中水乳交融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医学人文在当代医疗过程中日渐缺失的现状及医学人文对医师职业精神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提出要在医学人文信仰、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医院人文环境、自我规范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人文实践等方面积极重构医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医学人文资源观是一种支配人们对待医学人文资源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观念力量,而观念的发展和创新又是影响医学人文资源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前提条件。因此,研究医学人文资源观的本质,揭示医学人文资源观的的基本内容,对于新时期医学人文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协和医学院中文部的设立及其对中国医学人文学科发展的影响,提出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和医学法学讲座,是中国现代医学院校里最早开设的医学人文课程。李涛的《医学史纲》及其在美国《医史通报》上发表的论文"中国古代医学伦理学"(英文)为代表性成果。抗日战争期间李涛的工作,还得到了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和美国医史学家西格里斯特的友好帮助。  相似文献   

9.
医学社会史首先是在医学史内部孕育并诞生的,是医学史研究社会化的必然结果,其研究者也大多为医学史家而非专业的历史学家。而随着新史学的发展,历史学家越来越多地将疾病、医疗作为切入点来考察社会历史的变迁。医学史和历史学之间融合的不断加强,使得医学社会史的理论体系和学科领域逐步完善起来。医学社会史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至今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0.
新医改的实施呼唤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是新医改的价值确证,也是新医改实施的必要保障,新医改对医学人文精神有着具体的规定性。在新医改的背景下,医学与人文的协调发展是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起点,多层次的培养方略是其必经途径,人性化的医疗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最终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五千年可考的文字医学史.医学教育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医学在古代被称为“仁学”,蕴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但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忽视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导致医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不能把握“以人为本”这个道德实践和职业活动最基本的准则,从某种方面导致医患关系愈加紧张。因此,作为培养白衣天使的医学院校,加强对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医文化语境重塑是新时代推动中医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话语研究的视角下,基于历史、身份、意识形态分析的框架对中医养生群族话语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医文化渊源的消解是中医地位边缘化的原因之一;而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身心合一作为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是中医去边缘化的重要推动力,也使这种身份认同成为中医文化语境塑造的重要基础;此外,消费社会意识形态建构是冲击中医文化语境塑造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原文化传统、关注身心合一从而张扬中医人文精神、重构消费是中医文化语境重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医学史是以医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史。通过学习医学史,医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医学发展规律,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以医学前辈为楷模,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4.
先进科学技术与传统中药结合应运而生的现代中药,给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结合中国中药法律保护的现状,分析当前现代中药专利保护的困境,指出现代中药本身具有的传统特性、相关制度的缺陷,加之医药企业专利保护意识的淡漠等问题,使得现代中药专利侵权现象十分严重,加强和完善现代中药专利保护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及当前医学模式转换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形神统一论”、“五脏情志论”、“体质气质学说”、“天人合一论”等中医心身相关思想中贯穿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现代医学要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要从治疗、预防、保健几个方面借鉴中医学的心身相关思想和理论并对中医学在人文内涵和生态意义上的启示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有必要改革传统医药法类课程体系“大而全”以及机械地以部门法为教学单元的编排模式,应注重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有机性和理论性。必须对我国医药法类的法律制度进行科学分类。医学院校法学专业的医药法类课程可由以下六门课程组成:医事法、药事法、公共卫生法、精神卫生法、传统医学法、生物医学法。新的医药法学课程体系以法学的视角思考问题,对医学院校法学专业(医事法学方向)学生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的“三境界”说既非仅仅在讲诗词艺术,也不是主要在讲成功者的奋斗经历,看看上一世纪初王国维和中国思想家们对“中国文化疾病”的反省与忧虑就知道,他之提出“境界”说,其深处在于针对中国文化的“实际”与“通俗”性质而强调其超越性的“高致”领域,“境界”说是2 0世纪初王国维开出的一副治疗近代中国“衰弱至极”的文化苦药。  相似文献   

18.
"鲁迅形象"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典型的现代知识分子的形象符码,其生成过程与现代中国的动态语境密切相关,深刻地勾联了阐释者的文化心理和思维形态。"鲁迅形象"是由自塑和他塑合力而构成的公共形象,对其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考察可为探索现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史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提供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医学课程设置的弊端、2l世纪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国内外改革高等医学课程设置的有益尝试的讨论,提出建设面向21世纪的同等医学课程体系的构想。医学教育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20.
国际法发展呈现价值多元化的趋势。国际法首要和基本的价值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传统国际法追求的是国家价值,即独立、平等、自治、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等,集中表现为主权原则。现代国际法日益关注个体的人的权利,强调人的价值。在国际法的发展上表现为人权的普遍化与国际化及国际法规则的人本化。中国需要坚持国家主权原则以维护国家利益,而人权保护和国际法的人本化又与“以人为本”、“和谐世界”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