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与拔尖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教育是拔尖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特点 ,针对研究生教育 ,论述了研究生教育和拔尖人才培养的一致性和相通性 ,并从如何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在科研实践中培育拔尖人才四方面系统阐述了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校自1978年国家恢复招收研究生起即开始研究生培养工作.设化学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两个专业,当年招收了17名硕士生。1981年11月.我校成为首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4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化学工程专业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使我校成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当年博士士导师傅举孚教授首次在我校招收了两名博士生.  相似文献   

3.
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出发,提出了"拓宽基础、瞄准前沿、构建团队、自主创新"的研究生教育方针,凝炼了三类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阐述了针对不同类型和特点,加强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和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深化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首先探讨了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要素,进而针对信通学科发展特征与趋势,分析了信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分双合、四位一体"信通学科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详细阐述了该模式"双分"矩阵式培养体系、"双合"特色型育人环境和"四位一体"三全型育人机制的主要内容与实施方法.该模式以服务规模化需求为导向,以精细化培养的"育"与差异性发展的"学"为抓手,在人才培养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实践成效显著,有力推动了本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当前研究生思想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思想状况有其自身的特点,不能将本科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照搬到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中来。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研究生思想现状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类具有高临界相转变温度(UCST)的热敏性高分子材料,并对其相转变机理、热敏性影响因素及表征方法做了讨论。UCST类高分子材料的热敏性受到相对分子质量、疏水基团、溶液中的质子受体/给体、电解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UCST类高分子材料与具有最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的高分子材料共聚后,可得兼具UCST和LCST特点的新型功能材料,拓展了热敏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液晶高分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晶高分子在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方面被称为一类全新的高性能材料。本文介绍了液晶高分子的研究及发展状 况,以及液晶高分子在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的前景。并着重叙述了光致变色液晶高分子的研究进展及其信息存储应用 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才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职能。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研究生的学习理念以及导师的指导理念,是促使硕士研究生由"被动培养"变成"主动成长"的先决条件和根本因素,也是实现人才培养创新、达成研究生教育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文章在分析创新本质的基础上,明确了创新的不同形式,然后根据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以及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差别定位,将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定位为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最后探讨了该专业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以期为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吉林大学材料学院与国家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WTI)联合开展了面向在校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的国际焊接工程师IWE的培训。通过项目组相关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实践,已经初步建成了第一个省内面向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或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基地。累计培养出近600名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IWE资质的高级焊接技术人才。这个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不仅丰富和充实了吉林大学材料学科课外教育的内涵,也加快了人才早熟的步伐,同时也及时地为企业的国际认证输送了急需的奇缺人才,收到多方受益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制定合理、科学的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聘期考核办法,对于实行高校导师岗位聘任,实施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建立全面了解和客观公正评价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德、能、勤、绩,对激励全体研究生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高层次人才、如何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及为谁培养高层次人才这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时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研究生课题思政是在研究生教育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研究生参与课题的各个环节中,在研究生与导师的互动、同心聚力开展课题研究中实现思想政治育人功能,使研究生进一步树立“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严谨治学、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精神,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文章就研究生课题思政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内容包括新时代研究生教育中的课题思政理论探索、模式构建以及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实践。文章旨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各研究生培养环节的协调与配合,拓展培养研究生课题完成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行,以研究生为对象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课程目标不够准确、重点不够突出,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创新意识不强等问题。提出了调整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重点学科取得的成果丰富教学手段,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相应的对策;希望能促进研究生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工科研究生“产学研”培养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讨论工科类研究生的“产学研”培养示范基地构建意义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地的构建模式,包括机构设置、政策支持、基地建设、服务形式、培养方式和管理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工科研究生培养为主线,在原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凝聚区域性的人才、产业和科研优势,面向产业问题,加强产学研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以工业中心和培养基地为平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示范基地由“点状”、“线状”到“网状”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产业聚集,提升高等教育和社会的融合度。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年来开始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以下简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需要,以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引入全面质量控制的思想,提出了包括"规模调整,分类复试"、"自愿选择,政策激励"、"合理开课,精细培养"、"理论实践,互为补充"、"激发主动,团队指导"、"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合理选题,周密计划"、"论文报告,综合评价"八个方面的全面质量控制体系,实现招生、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的有机结合,为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农业院校工程硕士学位设立与培养的扼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社会急需大批新型专门技术人才形式的需要,也是不同人才规格需要和工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工程硕士学位的设立与工程硕士的培养拓宽了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渠道,促进了科技、教育、经济紧密相结合,加强了高等学校同科研、生产和社会各方面的横向联系,也促进高等学校自身的发展,加快了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但工程硕士教育的基础还比较薄弱,许多教育工作者对于其教育规律的认识还显不足。因此,作者从工作实践出发,提出加快工程硕士教育发展的途径和措施: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工作重心应该从外延发展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  相似文献   

17.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在研究生培养中要明确培养目标,传授研究方法,创新培养教育模式,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同时不断提升导师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工学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可采用强化公共基础平台、学科专业平台和产学研基地建设,并将三者有机链接,构建一个立体交叉式工程实践复合硬件载体,使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为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工学研究生提供条件保障。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道德教育亟待加强 ,高校图书馆有助于研究生道德教育 :言传身教 ,发挥“人师”的德育功能 ;发掘利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加强对研究生的正面引导 ;充分发挥图书馆管理育人的作用 ,组织灵活多样的学习 ,加强研究生上网的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