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意义】实施符合国情的生育政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完善生育政策体系才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现有研究集中在生育政策的变革成因、实践困境和制度构建。【设计/方法】文章收集31个省级政府的三孩政策期间生育配套政策,运用主题模型LDA算法处理102万余字政策文本,实证分析总体与区域政策文本的高频词和主题强度,通过政策文本聚类分析探究三孩政策背景下省级生育配套政策的侧重点和不足。【结论/发现】省级生育配套政策总体上主题结构不均衡和发文主体单一,整体侧重于保护型政策,鼓励型政策和服务型政策较为匮乏。受地区特殊性影响,不同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在生育配套政策上存在分布差异。基于此,从政策结构、政策主体、政策创新三个角度提出政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金融创新开放的内在逻辑以指导中国自贸区稳健发展,基于供求关系视角,阐释自贸区内部金融创新开放的市场需求与政策供给的内在逻辑。在理论层面,研究认为,从金融创新开放的形成、发展、扩散直至推动经济增长,均存在一致的理论演进脉络。在实践层面,研究认为,陕西自贸区金融创新开放应进一步融合“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的政策合力,统筹发展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引进充裕资本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本土企业上市进程,完善创新开放的市场体系;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要素在市场自由流动;发挥政府调控的主动性、前瞻性,搭建经济金融风险动态监测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围绕政府管理、营商环境、市场主体、高新科技、绿色发展等多层次深化自贸区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陕西自贸区金融创新开放更加有效,推动中国自贸区建设稳步有序。  相似文献   

3.
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既是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处于起步阶段,参与承接行动的社会组织较少;其承接方式主要以定向委托为主。现阶段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对促进自身发展、推动政府职能转型、节约行政成本、保障公共服务质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尽管如此,在承接行动中,社会组织自身仍存在人力资源不足、经费不够、管理不善等问题;而政府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合理、放权观不正等问题。如此,推动社会组织加强能力建设与政府更新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仍是当下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传统产业政策存在政府过度干预和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缺憾。针对此问题,在推进产业政策向功能性政策方向转型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法律的规制作用。产业政策的权力干预本质、政策自身的内在缺陷以及政策手段的“侵害性”等限制竞争现象只有在法律规制之下才能得到较好的防范和控制。总体看,产业政策限制竞争的法律规制路径,主要包括产业政策立法、通过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的政府“自制”和行政垄断执法的外部监督三个方面。这三条制度路径在法律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历史表明,政府的不重视会导致高等师范教育发展停滞;忽视学术性则削弱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专业基础;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因而,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要发展,必须从制度上重视政府对高等师范教育的政策引导;从专业建设上提高高等师范教育的学术性地位;从经费上加大高等师范教育的财政投入。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是社会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在以贵州省为个案的西南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背景下,因缺乏应有的资源供给力度、合理的基层政府任务序列和对思想道德建设的理性认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面临巨大的经济性、体制性和社会心理压力。只有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不断推进地方民主制度建设和引导青少年增强政府信任,才能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供经济、政治保证和社会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收入差距一方面是经济增长所造成的,但经济开放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对其扩大起了作用:半制成品的进口可以增加国内劳动者的就业机会,而国外优质廉价商品的进口又可以打破国内的某些行业垄断,原本可以缩小收入差距;但我国以往进口结构不合理,对能源以及高技术产品的进口依存度过高。出口会扩大收入差距,因为我国的加工贸易出口商品基本上嵌入的是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出口量越大,价格就越低,所以劳动者的收入就越下降。外商投资具有明显的地理和行业选择性,会扩大我国地区间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因此,对于收入差距的治理,一方面仍要保持“新常态”下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但同时要走新型的开放道路:一是改善进口结构。二是通过供给侧改革,开拓国内消费市场。三是适度减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以应对诸如英国脱欧、美国宣布退出TPP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相似文献   

8.
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在经典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下,语言能力通过影响微观个体的知识生产影响技术进步,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故语言能力的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配的语言能力是一项复杂任务,需要解决好单一性与多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同质化与去同质化的矛盾。在此基础上,需要围绕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在语言政策、人才培养、语言产业、语言服务、媒介语言等多方面积极建设,以实现语言能力要素禀赋聚合,构建和完善推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语言能力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作家在中国的域外传记书写是中国文学界与传记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这类传记是在“西学东渐”、中西交融的基础上诞生的,现已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这类传记的审美价值与人文思想内涵明显地带有中西传记、中西文学观念之间相互碰撞、冲突和交融的痕迹。这类传记的出现和发展加速了中国传记和中国文学现代转换的历史进程,同时也从深层意义上揭示了合理的对外文化交流政策、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对中西文化、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农民区际流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民发生区际流动是由人口、经济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种流动是应中国社会的变革发生的,它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城乡社区的繁荣和农民致富都有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城农民的边缘化问题十分突出,其主要表现是就业机会不均等、歧视行为严重、生活条件差、拖欠工资等。为了消解此问题,必须创造农民流动的社会环境、制定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速度、发展农民教育和农村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11.
建设湖北自贸试验区是新发展阶段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系统性探索和战略实践,从动态演进论与制度变迁、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论以及公共经济学的公共物品供需视角,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意义予以系统研究。研究发现,湖北自贸试验区围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资领域改革、促进贸易转型升级、推动金融开放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实践,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线下向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由共性领域向特色领域逐步延伸、从前项到末端统筹安排、借鉴与创新并举以及集中推广与自主运用相结合的改革创新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推动湖北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其在破解地方深层次结构性发展矛盾和扩展增长赋能空间上的功能内涵,需要在顶层制度设计方面,加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互衔接,通过完善监管体系设计、提升行政服务效率来转变政府监管职能和健全市场监管,构建由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共同组成的、与国际规范兼容协调的法制框架和政策体系,统筹为国家试制度、出经验的全局性战略目标与谋求为地区经济发展注活力、添动力的局部性现实需求之间的激励导向; 在具体实施路径层面,持续优化开放平台、营商环境和加强口岸智慧功能建设,着力培育和强化大城市、大枢纽、大口岸、大平台、大产业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等,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多维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实现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实践探索、经验成效审视验证、赋能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长远建设规划目标的有机协调统一,助力湖北建设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内外先进自由港区的建设经验,采用灰色关联熵分析法,从市场、交通和行政三个方面构建自由港的中心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福州市2007-2018年相关数据对其中心性进行测算,并根据熵关联度的对比结果,对自由港的功能选择进行合理规划。研究结果表明:在构建自由港中心地的三个条件中,市场条件和行政条件比交通条件更重要,而在市场条件和行政条件中,行政必须占主导。启示在自由港的构建中政府应对适度政策引导、合理规划和保证市场有效的相关因素高度重视。基于此,建议政府加强自由港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政策引导,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其配置和利用效率;有效改善营商环境,注重向法律、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升我国全球供应链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广东自贸区、海南自贸港各自发展的特点与优势,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推动广东自贸区借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及利用高端要素,对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的优势、意义、存在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广东自贸区及海南自贸港各有独特、不可替代、有助于双方协同发展的优势与特点; 政策环境带来的强而有力的资源、相互间人文地理相近性与产业发展上的互补性,使双方协同发展有必要性与可行性; 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传递与共享等通道还不完善,彼此产业结构分布不同、发展进程差异较大,市场内驱力和政策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有效地推动广东自贸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需要畅通两大自贸区的基础设施连接和信息网络建设,协调传统产业互补发展,打造海南优势产业集群,改善和组合各自优势资源,在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下完善政府合作机制,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综合保税区是我国在学习国外自由贸易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发展保税制度的场所,目的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由于我国综合保税区中央层面缺乏统一监管主体和有效的区域监管模式,综保区出现监管失灵。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监管实际决定了现有区内监管模式改革思路是向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混合管理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5.
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利益要求。探讨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背景以及在此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立足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实际,认为推进舟山自由贸易港区投资便利化重点是要根据国际贯例对项目管理、工商登记、口岸通关、金融服务等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通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法律保障等举措方能稳步推进和落实。改变政策设计,灵活实施项目融资,政府依托银行对自贸区大项目打包融资,实行产业链融资和信用一体化措施,试行国内国外产业联动融资,放开对民间投融资限制和行业领域的限制,出台针对浙江在国外的民间资本的外商投资保护条例,解除对民间资金投资进出的政策法规限制。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不断全球性的经济中,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而且现在已经有了100多个这样的贸易安排在实施中或在谈判中。自由贸易区导致的对于中国和各个东盟国家的影响程度,将依据产业和贸易的结构、要素和资源禀赋以及每个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宁波保税经济区发展与演变的基础上,从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国际深水枢纽港、集装箱远洋干线港以及区域产业升级方面论述了建立宁波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从区位、港口基础、物流枢纽、经济腹地和城市综合实力方面阐述了建立宁波自由贸易的有利条件,认为宁波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功能宜定位为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与现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自由贸易区的含义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特点,借鉴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与发展过程的特殊性,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面临的困难,提出发展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思路,并对中国-东盟贸易区的建立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促进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开放制度创新的战略高度,对自由贸易港区与区外的自由联通机制进行了综合阐述和制度设计.指出自由联通机制的制度基础是搭建贸易便利化平台,包括灵活运用跨关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模式、放宽B型保税物流中心条件、建立"无水港"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区间直通"、构建"虚拟自由区"等为核心的自由联通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