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简·奥斯丁小说叙述声音的女性主义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奥斯丁小说以女主人公为内聚焦视点,利用大量的自由间接话语,颠覆了男权叙事传统,建构了女性叙述声音和叙事权威。同时,小说成功地在读者与女主人公之间建立起同情的纽带,使读者认可女主人公的价值判断,从而加强了叙述声音的女性权威。  相似文献   

2.
,<菊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斯坦贝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压抑的妇女形象.小说中细腻的对比描写深刻地体现了女主人公伊莉莎对自身和对社会的矛盾态度以及作为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时所遭遇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对比描写可以发现女主人公的心理挣扎以及受到压抑的根源来自于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认知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遥远的额济纳》这篇小说将着眼点置于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环境的演变之上,使"女性"与"自然"成为贯穿故事的两条脉络。在小说中,女性与自然经验相似、地位相同、命运相依;而两个男性角色分别成为男性中心主义的象征;小说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体现出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意味,这些分别体现着生态女性主义精神最为核心的三个方面。小说也通过女主人公悲剧性的结局,表达了生态女性主义最根本的诉求。  相似文献   

4.
女性哥特理论认为,女性哥特小说在情节、叙事技巧等方面,与男性哥特小说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小说的情节多围绕女主人公逐步揭开男性社会向她隐藏的秘密而展开。《吕蓓卡》中,达芙妮·杜穆里埃通过对女主人公在逐步揭开秘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从无知少女到成熟女性的蜕变的描述,延续了女性哥特创作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从70年代以来,张抗抗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其早期的女性叙事小说中充溢着一股激昂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有一种社会责任感、道义感。后期的女性叙事小说作品中情爱观念开始显现出向直接感性方面、向个体的转向和关注,女主人公开始追求性爱的快乐、独立自由、自我的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女性自身独立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但也表现出一种任性和不负责任,表现出某种脱离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细读策略,分析非裔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2004年出版的小说<打开你的心灵>中所表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沃克在小说中将主人公凯特的精神探索和生态关怀相结合,既表达她对自然的仰慕之情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又抨击了男权社会的丑恶和贪婪,从而再现女性与自然同命相连的关系和对当下生态危机的深邃思考.  相似文献   

7.
《玫瑰门》、《大浴女》、《笨花》为铁凝创作成熟期的作品,铁凝将三部小说的女主人公置于不断变幻着的历史场景之中,展示女性与他人、女性与社会以及女性个体与历史、文化、民族间的内在联系与纠葛,使这三部小说具有女性成长史的意味。三部小说如同女性成长三部曲,展示了女性从深陷生存和精神双重困境无法自拔到最终走出自身窘境、获得女性身份和社会身份双重认同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8.
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的故事框架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但表现的却是不一样的主题和意义。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吉妮与三位男性的情感纠葛,揭示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抑和紧闭,同时通过对吉妮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反叛的描写,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要求摆脱传统束缚、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心声。  相似文献   

9.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通过对女主人公秀拉和黑人社区“底层”的描写,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和黑人群体重建种族文化的话题。这一主题的表达有赖于作品中众多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着重分析这些意象的隐喻意义,并发掘莫里森文本的民族寓言特质。  相似文献   

10.
德莱塞笔下的嘉莉和珍妮是背离了传统社会道德规范的典型人物。在烘托两位主要人物的同时,德莱塞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次要女性人物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命运的关键转折点都有次要女性人物的影子。通过对引导嘉莉走向虚荣的邻居万斯夫人和影响珍妮价值观的女主人布里斯布里奇夫人以及两位女主人公所谓的情敌赫斯特伍德夫人和莱蒂的比较,揭示小说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并引发读者对资本主义体制下女性众生相的深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张恨水通过历时近五年的长篇连载小说《春明外史》的撰写,把已有的社会小说类型和言情小说类型糅合到一起,在与读者阅读期待互动中,将言情故事和社会百态展示交相穿插,在创作中将真实人物、事件与虚构想象巧妙结合,使社会言情小说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小说类型模式,极大程度地得到读者的热烈追捧,引领了19世纪20年代社会言情小说创作风潮。  相似文献   

12.
"自由结婚"是清末民初婚姻变革中的醒目现象,也是彼时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多由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充任。因为"自由结婚"动辄与传统女性道德相抵触,女学界对这一问题多持保守态度。清末民初的社会小说中,只有当男女情爱提升至"仁民爱物"的高度,"爱情"方与"道德"并行不悖。而言情小说中女学生对一己情爱的大胆追求,往往引向"自由毒"的泛滥。不过,这种文学呈现的结果,主要源自小说家的刻意经营,而不是女性真实生活图景的写照。新女性在文学中的全面突围,有待于两性道德的新变和"五四"新文学的出场。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角安娜和爱玛的悲剧成因具有不少异同之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两人都没能珍惜原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用情太专、自我迷失;对家庭和婚姻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安娜强烈的负罪感和经济、感情的依赖性使她日益自私、偏激;爱玛则过分地追求脱离实际的浪漫激情。安娜和爱玛的悲剧至今仍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时地重复上演,对她俩的悲剧成因进行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碾玉观音》是宋元话本的压卷之作,它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创新及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通过爱情婚姻生活和家庭日常生活,直接反映下层平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反抗和叛逆精神的女奴形象;对于爱情的描写,新颖独特而富有市民气息,并注意将故事情节的演进和人物性格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碾玉观音》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方向,它的出现预示着追求自由的精神将成为古代优秀白话小说的思想主流,预示着以情节为中心的情节小说将向着以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小说的发展过渡。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上海的"洋场化"使得妓女成为受都市化、商业化影响最深,观念转变最为突出的女性群体。女性主角的变化使得古典青楼小说所设立的"女卑男强"、"才子佳人"的男女关系模式被打破,海派狭邪小说中,妓女俨然已成男性狎客之"梦魇"。  相似文献   

16.
安史之乱后,唐代社会的女性观念和女性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唐代婚恋题材小说的创作与接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韩翃与柳氏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叙事版本,两种叙事中柳氏身份的变化显示了中晚唐婚恋小说中女性角色的妓女化倾向。以此为中心,通过同类故事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唐代"才子佳人"小说采用"文士-妓女"模式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7.
福克纳的南方世袭小说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南方底蕴成为人们喜爱的作品。其中,《喧哗与躁动》描述了在面对激烈动荡的时代变迁时,南方贵族家庭顽强地挣扎,坚持过去传统的悲壮故事。他透过旧南方传统价值观和荣誉观的瓦解来诠释旧南方的消逝,而这集中表现在对南方淑女以及绅士形象的颠覆和重构上。在旧南方向新南方的过渡过程中,凯蒂试图冲破旧南方传统的束缚,寻求自我的话语,但是南方好人们的固守使得她的努力最终都失败了。本文将从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康普生家族对凯蒂的“审视”来诠释在旧南方传统笼罩下女性话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相士形象虽然在古代小说中大量存在,但以往很少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其实中国古代命相文化非常发达,它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相士形象在古代小说中也多姿多彩、成分复杂。明清之前小说中相士形象总体上显得苍白无力,情节模式单一;明清小说中的相士形象则逐渐变得丰满生动,其情节叙述在袭用传统模式的同时有了某种突破和发展。相士形象在古代小说中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增强小说吸引力等重要的文学功能。他们在古代小说中的大量出现与时代、作家和作品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传统儒学在明清时期的变革与进展,亦即理学的发展与演变,对其时中国的方方面面都有或大或小或浅或深的影响,尤以对小说的影响为突出和显著。它显著地体现在理学与小说思潮的关系上,这就是理学复辟与小说尚理思潮、阳明心学与小说浪漫化思潮、泰州学派与小说世俗化倾向;乾嘉学风与小说炫耀才学风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重要的两个系统,明清儒学与明清小说的这种特定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理论蕴涵,也是传统儒学统治中国古代文化的有力说明。  相似文献   

20.
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早期小说刻画了追求唯美爱情的女性形象,给读者带来唯美、温馨的感觉。中期小说塑造的以戴凤莲为代表的野性十足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新时期女性追求全面解放的赞赏。后期小说中充斥着大量女性生理细节描写以及对本能欲望的过分渲染和夸张,使得女性形象变成了男性欲望化对象,构成了对女性的亵渎。这种媚俗化女性形象塑造模式主要是作者迎合市场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