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信任修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的信任程度,进而提高企业效能。基于信任修复过程中信任者和被信任者双边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对信任违背及修复机制的系统分析,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所处环境,借鉴归因模型等研究成果,提出了基本涵盖信任修复所有影响因素和作用过程的五部分具体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并基于信任修复的综合机制构建了信任修复的动态双边互动概念模型。所提出的研究命题可以为后期国内信任修复的理论研究所借鉴,为企业内信任违背后的修复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财务重述有悖于信息使用者的积极预期,降低对重述企业的信任信念,信任违背发生后,企业可能通过管理归因过程实现一定程度的信任修复。文章从行为方式角度来研究目前我国上市企业财务重述后的信任修复策略。首先统计分析2012-2015年沪深两市A股企业的财务重述现状,然后从管理层变更、董事变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公布利好信息等行为方式角度分析企业的信任修复现状和归因特征。检验结果显示:财务重述后企业管理层变更、董事变更、公布利好信息这三个信任修复行为的数量和频率显著大于财务重述以前,而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数量和频率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对照组的上述四种行为的数量均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上市企业财务重述后会通过管理内部归因来积极修复重述行为对投资者的信任损害,而不是将信任违背行为消极地外部归因于会计师事务所,从而向资本市场传递了能力型信任违背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企业高管团队人际信任违背影响因素的理论梳理、问卷调查与分析讨论,结果表明:组织、团队和个体层面的各项影响因素均对企业高管团队人际信任违背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高管团队人际信任违背的主要影响因素以组织层面因素为主;对三类不同性质的企业,国有企业个体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大,民营企业组织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大,合资企业团队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4.
组织内的信任关系对于组织和个体的发展均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现实环境中组织内的信任违背普遍发生,影响了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发展。因此如何修复业已被破坏的信任关系,成为当前信任研究发展的新趋势。研究表明,信任方和被信任方在信任修复过程中均可以发挥主动作用,都可以推动信任的积极修复和发展。而信任修复的基础是信任方对于信任违背的反应,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反应。被信任方的信任修复方式有言语反应和真实行动反应。针对信任方反应来选择修复方式是提高信任修复有效性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多元互动主体不同修复策略对消费者信任修复意愿的效果,考察情绪和认知因素的作用路径,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209份有效数据,运用SmartPLS和SPSS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在信息型、功能型修复策略和信任修复意愿之间发挥完全中介效应;情感型修复策略能够直接实现信任修复路径;消费认知不仅在积极情绪与信任修复意愿两者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且能够提升积极情绪在不同修复策略与信任修复意愿之间的中介效应。据此,为实现消费者信任修复路径,“直播+电商”模式中相关主体应制定个性化信任修复策略,构建良好营销环境,加强直播消费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外已有信任研究中的79篇文献涉及的信任前置因素和后置结果进行元分析,得出信任、可信赖性、信任情绪相区分的信任结构;信任倾向、正直、能力、善意对信任有显著的影响关系,信任可以预测关系长度和风险承担;并且研究也对信任的测量类型(信任意愿、积极期望和直接测量)进行了区分,得出直接测量较信任意愿和积极期望的误差较大,因而在信任研究中要谨慎使用,而信任意愿和积极期望这种概念性的划分在实践中很难有效区分。也同时借助国外文献的元分析结果对中国的信任文化进行了探索性解释。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自编"人际信任影响因素问卷"为工具,对国内某高校学生进行测验,得到549个有效样本,采用SPSS和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最终得到拟合度指标好,且相对有效的简约模型。模型的x2/df和RMSEA分别为1.954和0.042,NNFI和CFI分别为0.926和0.980。该模型显示:被信任者的能力是影响理性信任和感性信任的关键因素;理性信任主要受被信任者能力的影响,而感性信任则受到被信任者能力、正直、双方的相似程度及信息的传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正直显著地影响感性信任;相似程度、信息的传递通过正直的中介作用,对感性信任的产生正向预测。  相似文献   

8.
西方人际信任研究的路径与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信任研究成为西方社会科学界的热门课题,几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都有学者涉足此项研究。但不同学科的学者对人际信任的理解和研究路径是不一样的:心理学家关注个体特征对信任建立的影响;社会心理学者倾向于将人际信任看成人际关系的产物;社会学家则更愿意从文化、制度或社会结构的角度去研究信任产生的机制。通过对西方人际信任的研究路径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西方的人际信任研究陷入了困境,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各学科特定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的局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西方学者所共有的研究预设和思维模式影响、框定甚至是限制了信任研究。为摆脱人际信任研究的困境,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信任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会打破企业组织原有的稳定状态,企业组织冲突亦不断加剧。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以组织信任为中介变量,探索变革型领导对企业组织冲突的作用机制以及团队凝聚力的调节作用,并建立相应的构念模型。运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化解企业组织冲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信任在变革型领导与企业组织冲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凝聚力正向调节变革型领导与企业组织冲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转型期的当今中国社会背景下“如何促进主动信任发展”已成为管理学者和实践者共同关注的主题,研究从个体层次的员工可信行为和组织层次的控制系统两个视角来回答这一问题.通过对1257名管理者调查表明,四维度的员工可信行为,即正直行为、角色胜任行为、谨慎行为和忠诚行为,对管理者的员工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具有差异性影响效应.其中,角色胜任行为在促进管理者对员工认知信任中发挥最关键的作用,而忠诚行为则在提高管理者对员工情感信任中最为重要.制度控制和组织氛围对于管理者对员工的殊化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制度控制对正直行为与管理者的员工认知信任、角色胜任行为及谨慎行为与管理者的员工情感信任关系具有削弱作用;组织氛围对忠诚行为与管理者的员工情感信任关系具有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增长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不能缺少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本文阐述了现代政府公信力的主要来源及其变动机制,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并依据公信力的变动机制,试图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快速、有效、可持续地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苏省昆山市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信任水平的调查,考察关系变量及制度变量对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人际信任既受关系变量的显著影响,又受制度变量的显著影响,且制度变量强于关系变量的影响作用。这表明,增加农民工的人际信任,既要关注农民工关系网,更要关注劳动力市场的制度与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3.
对消费者信任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却很少有研究检验公司的行为和实践中有哪些是构成消费者信任的因素。品牌知晓度、售后服务质量、销售人员能力、技术水平和商家声誉对消费者信任有着程度不一的影响,消费者个体因素对消费者信任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这些实证研究结论有利于指导电视机经营商的诚信构建。  相似文献   

14.
在信托有效存续期限内设立多顺次的连续受益人,不但有利于委托人实现多数受益人受益的愿望、保障财产的安全和增值保值,而且还可以在课税环节上合法地节约一次以上的继承税,这是一般民法下的遗产继承无法实现的。信托连续受益人制度与我国现行法并无矛盾。该制度的引进,不但可完善我国信托法律制度,而且还将催生和发展我国的民事信托。  相似文献   

15.
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已被诸多研究所证实,然而环境污染侵害的远不止公众健康。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系统考察居民感知的居住地环境污染状况对居民的政府信任度和政治参与行为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显示:居民感知的居住地环境污染严重程度损害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但不会抑制居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居民感知的居住地不同环境污染状况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居民感知的空气污染严重程度对中央政府信任的影响比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大,而居民感知的水污染严重程度对地方政府信任的影响比对中央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大,这主要源于居民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同环境治理责任的不同判定。环境污染状况对不同区域和居住地居民的政府信任度的影响存在差异,空气污染损害居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城市地区,而水污染损害居民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在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地区均有表现。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其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信任,而互联网使用强度的增大降低居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也会抑制居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因此,环境污染治理关系到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应下大力气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建立公正透明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强化对民众感受的调查研究,以增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在相对较短的历史时空内,相继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后现代文明的共存、碰撞与交融,社会信任在这三个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本土视野下,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作为社会信任发展的三个维度,赋予了社会信任不同的内涵。传统的软环境下产生的熟悉信任,现代的硬环境建构的陌生信任以及后现代碎片式信任关系。面对今天的社会信任危机,应该采取更加清醒、沉着和理性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不确定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在对未来的行动既不能获得确定性,又缺乏控制的情形下,信任是人们应对这一困境的必要策略。指出信任不是消极的个人情感,而是积极附带行动纲领和标的的。信任的社会生成主要取决于信任文化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向现代转化的过程之中,信任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经验问题和理论问题,冲击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吉登斯对信任有过比较深刻的阐述,认识到现代性制度与信任有着本质的关联性;信任与风险总是交织在一起;信任就是本体性安全的建立.但他对信任的认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缺陷.文章着力于在现代性的宏大背景下考察吉登斯"信任观"的研究理路,并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反思其利弊得失,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与应对当代信任危机问题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