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信息时代所兴起的信息主义,必然也会在技术哲学中体现出来.技术哲学中的信息主义,表现在对技术的定义、技术性认识的特征、技术活动的转型和技术的社会形成等问题的看法上;有信息主义倾向的技术论者,在技术的定义上,视技术为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以及人的意志的某种体现;在技术的认识特征上,视技术为建构我们经验知觉和信息世界的一种"透明"要素;在人的技术活动的类型上,视当代的技术活动从本质上已成为一种处理信息的活动;在技术的社会形成上,视技术为群体协商即信息交往的结果.信息主义视角体现了技术哲学正在走向研究方法与理论成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谈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信息的迅速产生、传递和更换。从本质意义上说,期刊编辑工作就是一种信息活动。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及时地捕捉、传递信息也就是期刊办得成功与否、有无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日渐丰富,读者与作者的思想与以往相比也丰富得多,他们需要更新更实用、更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面对社会不同层面、不同要求的众多读者,如何向他们提供最有价值的精神养分,使自己的期刊更受欢迎,已成为摆在…  相似文献   

3.
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之争缘于对技术本质的不同理解。技术工具论者片面地把技术理解为单纯的工具、手段,必然得出技术中性论的观点。技术决定论及社会建构论者从社会层面反思技术,得出技术负载价值这一结论也有其逻辑必然性。技术过程论把技术理解为过程的存在,在过程中实现了技术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因此,成功地消解了技术中性论与技术价值论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人的本质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加以展开,其一是劳动,把人与动物相区分;其二是社会关系,把人与人相区分,工程是人的本质的一种具体化的表达,工程活动作为现代社会最发达、最典型的生产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的区分。  相似文献   

5.
技术观是人们在技术实践中以及对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共识,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对技术实践活动的认识和反思。西方技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再从建构主义走向实践哲学的演变过程。本质主义技术观假定,在技术背后存在着先验的本质,因此基于不同的本质设定可以把本质主义技术观分为工具论和实体论;建构主义技术观否认先验本质的存在,强调技术活动的价值渗透性,将技术看作是社会建构之物、是技术逻辑与社会内容的汇聚。技术是历史变动性和历史恒定性的辩证统一,是自然维度与社会维度有机结合,技术实践的研究路径可以整合技术工具论与技术实体论,吸纳技术建构论的合理内核,提供现代性批判的新维度,代表着技术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技术本质的历史生存论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本质的问题是技术哲学中的根本性问题,它不但关涉到技术究竟是什么的认识问题,同时还制约和影响着技术哲学领域对其他技术问题的理解。关于技术本质的诸多认识都未能达到对技术本质深刻揭示而在理论上形成共识。从根本上说,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技术本质的认识应遵循社会历史的解释原则,技术的本质只能在历史生存论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地解读。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理论界在技术本质及其范畴问题上争论未止。技术是人类利用、控制与改造自然、社会、思维的方式、方法的集合,是人对世界的活动方式,包括自然技术、社会技术与思维技术。  相似文献   

8.
芬伯格与技术本质主义和社会建构论两个阵营间的唇枪舌战表明,如何统一和消解本质主义技术观和社会建构主义技术观之间的对立是当前技术哲学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通过身体中介或者活动棱镜的引入,技术人类学将技术界定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技术变化看作是以活动为基础的表现,并将技术活动及其语境看作是意义之源。由此,技术人类学将人与物铸造成一个更为紧密的社会技术系统,从而为超越芬伯格困境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不过,如何摆脱由于参与观察法的引入而带来的认识论难题以及如何消解循环论证的嫌疑,仍是技术人类学今后不得不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技术过程——无论是表现为经验的形式或者是理性的形式,都是人类的自觉行为,但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主要内容,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客观必然性。技术的必然性体现于人的类本质上和技术的自组织、自演化的进化过程中,同时又通过人的行为现实地表现为社会的历史过程。所谓技术的必然性是技术进化中的自然必然性与社会必然性的统一。技术过程中源于个体自觉活动相互作用的自组织过程是技术的自发过程,自发的社会行为则会放大技术系统的自组织效应,给自然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人类应该超越技术必然自觉走向自由,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在不断改革和建构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同时,科学技术发展的自由、自觉也能历史地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关于技术的含义,特征和本质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技术含义的分析,提出技术是主体在一定条件下,借助于手段,使客体之间按其本性相互作用,从而变革客体的方式和机制的能力体系。技术具有系统性、客观性、人工性、规范性、创造性和目的性等特点。技术的本质是以生产力为核心的关于获取生产力的知识体系、实践活动、社会建制、方法、文化和无声对话的统一体。文章最后对哈贝马斯的技术意识形态说作了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1.
思维活动是人类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人们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借助于自己头脑中的思维活动,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内部联系。才能变革自然和社会,成为历史发展的主人。而创造性思维则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它比一般的思维活动更复杂、更艰难,因而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  相似文献   

12.
技术人造物及其存在方式和使用蕴涵着大量关于技术知识的哲学问题。"技术物体"是西蒙栋用以揭示技术本质的重要概念,其内涵不仅弱化技术使用对于技术物体进化乃至技术存在方式的作用,而且把技术从使用者的主体意向性、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关系中剥离出来,遮蔽了技术物体的伦理价值和意会知识的根本作用。"技术正本"概念超越了"技术物体"并修正了用技术物体概念研究技术知识及其进化路径的缺陷与不足:把技术的使用、使用主体的"前理解"、社会文化等因素置入对技术的理解之中并凸显技术的进化生成、共享消费和伦理价值等技术本体论承诺的三种基本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3.
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知识观影响,人们一直把知识狭隘地理解为显性知识,而忽视缄默知识的存在,更没有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为了强化人们重视缄默知识及其在人类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缄默知识的本质及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者相互转化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技术民俗是主体在造物活动中呈现的技术规范、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等,技术民俗的运用及展示具有日常性,相对单调和平淡。论文以江西文港毛笔制作为例,探讨了文港毛笔在千年的传承中形成的群体内部所认同的"手艺的思想",亦即制笔技术民俗。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制笔技术民俗最基础、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影响着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与赓续的思想维度与生活厚度。  相似文献   

15.
技术社会角色的本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社会角色问题是技术社会学的一项崭新研究课题 ,本文在一般社会角色理论指导下 ,在对技术本质和功能的认识基础上 ,论述技术社会角色的内涵、本质特点等问题 ,明确提出技术社会角色的概念 ,阐明了技术社会角色的内涵及其社会历史性、功利性、表现性和双面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实践视角透视社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实践的过程和目的在于改造自然世界、社会世界和精神世界。因此,改造世界的技术,也就至少有三类,即自然技术、社会技术和人文(思维)技术。社会技术是人们改造社会世界、调整社会关系、控制社会运行的实践性知识体系。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都属于技术大家庭中的成员,但同时又有质的区别,社会技术具有规范性、系统性、主体际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认识活动不仅要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掌握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要深入地思维,“要思维就必须有逻辑范畴”。范畴是深入认识对象本质的重要的思维工具,它起着其他认识要素所起不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受西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知识观影响,人们一直把知识狭隘地理解为显性知识,而忽视缄默知识的存在,更没有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可以相互转化的关系。为了强化人们重视缄默知识及其在人类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缄默知识的本质及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相互转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者相互转化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技术异化思想及其当代反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异化的揭露,总是从异化的表象走向经济、政治及社会的深层,从中找出技术奴役人的根源和摆脱技术异化困境的出路。技术本质上只是一种中立性的工具,并无所谓的"原罪",必须扬弃技术的"两重性",克服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思想深远地影响了当今风靡西方的社会批判理论、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技术在本质上表现为方法、手段、技巧、经验等,它的研究范围和对象集中在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层面,社会技术的目的和功能在于整合重组社会关系,规范社会交往,从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社会技术以体制、政策、制度、规范、程序等不同形态广泛地外化于社会关系各领域,与社会科学、自然技术、社会工程、技术社会化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重大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