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文学对"五四"新文学影响深远,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外国诗歌的译介对中国新诗的形成上。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来看,处于"五四"翻译文学核心的汉译外国诗歌加速了中国传统诗歌创作模式的瓦解,并对中国文化传统范式的颠覆和新文化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胡适、梁实秋、郭沫若等人的新诗创作便与他们的外国诗歌翻译紧密相连。总之,译诗是中国新诗诞生的最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的创作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在审美特性和人物塑造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郁达夫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欣赏与借鉴,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具有代表性意义,即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主体意识: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创造性地汲取异国文化影响,形成自己的创作特色.在一个世界文学时代,郁达夫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这种富有成效的接受,已构成了跨文化交流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与五四文学"是个在学界尚未得到正视的话题,对其进行必要的探究是对这一话题具有实质意义的学术话语建构.首先,由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实质上是文化启蒙运动,所以启蒙主义语境中的存在主义价值选择,成为五四文学的时代必然.其次,从"新浪漫主义"--"现代主义"--"非理性主义"的话语意义链来审度,所谓"新浪漫主义"话语不啻为一种存在主义的艺术表述.其三,由生命哲学的视角切入,五四文学的生命诗学及创作形态,在将西方生命哲学本土化吸纳的基础上,显示出其存在主义文学的创作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四儿童文学的发生受助于外国资源的译介与引入。儿童文学先驱并非生吞活剥地"横向移植"外国资源,而是基于本土文化的立场,对其进行了中国式的接受。这主要表现为:以"启蒙儿童"为诉求,译介教育儿童的文本资源;以中国想象为基点,扩容"儿童本位"的社会效应。外来他者的引入制导着中国传统儿童文学资源的开掘,而注重思想显效性的取向则限制了五四儿童文学的审美性的艺术传达。  相似文献   

5.
“五四”是中国新文学走向自觉而独立的时期.在“五四”文学传统中,文学成为超越一切价值形态的存在。因而解决文学的归属问题和发展方向及描写内容成为这一传统的基本内核。而且某种重理论设计,重译介而轻创作,重写实主义等传统不仅制约了当时的创作,而且影响着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表现出极强功利性,而忽视审美功能。在这种氛围中,鲁迅传统的独特价值和其最终断裂,为中国文学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尽管这一传统本身与五四文学传统又并非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西欧浪漫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影响,是其叛逆精神呼应了中国时代及文学的革命要求.沈从文的思想及创作则显得孤立,并且始终游离于五四以来汹涌澎湃的主流文学之外,他的创作对社会现实反映的真实与深刻,也常常受到怀疑.但是如何换一个角度,把他的作品所反映的哲学精神与整个世界文化进程相比较,就会得出新的认识.他的创作如果放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中就不是一种孤立现象,他的思索和发现以其个人的方式暗合和呼应了世界文学中浪漫主义一代人的共同思考与探求.  相似文献   

7.
在欧洲文学史上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是两个截然有别的文学流派 ,它们在文学理论、创作主张和创作方法上 ,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但单就德国文学而言 ,其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却有着相当多的相似和联系。究其原因 ,除了 18世纪风靡全欧的启蒙主义在德国没有多大市场外 ,还因为德国的启蒙主义文学缺乏独立的形态 ,是附着在德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之上的。 1797年是德国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分野 ,从此 ,德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在如何对待古典文化 ,如何看待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如何理解民族性和文化传统等问题上 ,逐渐显示出了不同的思想倾向 ,并最终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文学从传统到现代转型中的过渡形态,梁启超的创作观念对后世的文学译介和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甚至使得20世纪中国小说的展开都笼罩在这种政治与实用的双重阴影之中。晚清至五四时期以来,从"载道"到"言志"的创作观念的总体走向也体现了梁启超早期功利主义文学观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胡风文艺思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原因在于:一是受西欧浪漫主义和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影响;二是对厨川白村与苏联作协"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接受.胡风认为浪漫主义应负载启蒙和政治双重功能,而左翼人士则力图把浪漫主义纳入纯粹政治轨道.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文学与左翼文学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五四"文学发轫之初,就夹杂着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受"五四"文学的影响,左翼文学也常常带有鲜明的"五四"启蒙意识。但"五四"文学与左翼文学本质的差异,使得两者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冲突。这种碰撞冲突的关系在蒋光慈、柔石、丁玲等作品中有很好的表现。从"五四"文学和左翼文学的融合矛盾的复杂关系可以看出延安文学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复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茅盾早期的文学选择有过从"新浪漫主义"退回"自然主义"的变化。学界在论析其更换的原因时,缺乏从一种学理性内质———科学主义的视角进行探讨,所以未能完满地释解之。强调精确观察、科学实证、冷静解剖、客观叙述的自然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与推崇科学的五四时代精神合拍,与科学主义思潮的导引有内在逻辑联系,从而成为"为人生的艺术"创造的基础,这是茅盾选择自然主义文学的主要原因;而胡适按科学进化理论所创立的"历史的文学观念论"也对此选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得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样态,进而制约甚至决定着其发展流变的走向,表现在婚恋文学中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3.
自"五四"以降,德性内涵就一直变动不居,传统理性、现代理性、后现代理性交互影响、彼此渗透,直接带来了德性内涵的多种指向与流变。德性内涵渗透到作家主体意识,与其生命体验、审美感悟交相影响、碰撞与呼应,使20世纪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样态,进而制约甚至决定着其发展流变的走向,在婚恋文学中表现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言观念的变革为重新观照五四文学精神提供了新的视角."科学"、"民主"、"革命"这几个关键词潜藏着五四文学精神的特定内涵.在五四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中,首先表现在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核心是"人"的观念的确立.尤其是鲁迅,在"人"和"革命"的观念上认识最为深刻.五四文学精神始终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制约,二者在思维理路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以留日作家为主体所倡导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当时新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他们在留日期间所接触的西欧哲学思想以及经过"日本化"了的各种思潮与流派,与日本近代作家的交往,对他们思想的形成、文学理念的建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都带有日本浪漫主义的印迹。进一步加深了解留日作家早期浪漫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于全面评价浪漫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文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四浪漫主义思潮辉煌一时,但没能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是由于中国浪漫主义者在提出个性解放要求时没有先接受理性精神的洗礼,从而使他们对创作采取了过分情绪化的态度。同时,社会革命的时代,五四式的浪漫主义的存在空间非常狭小,一些“革命文学”的提倡者在对待浪漫主义问题上又存在着模糊认识,这就导致五四浪漫主义过早地因分化而衰落.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五四文学革命与西欧文艺复兴的社会背景极为不同;对“人”的价值的探索认识有同有异。五四文学革命的匆匆过程,其理论其创作其文化能量与西欧文艺复兴都有差距,因各种原因并未实现其理想与任务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文学革命以惊人的爆发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冲破了我国文学的传统格局,使新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鲁迅这个时期所创作的现实题材或历史题材的小说,都对我国传统文学进行了“扬弃”或革新,呈现出崭新的现代文学的开放形态。虽然就主导创作倾向而论,这些小说体现出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浪漫主义或现代主义对鲁迅前期小说所产生的或深或浅的影响。现在的问题不是承认不承认现代派思潮的影响,而是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这种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五四"及其稍后时期的翻译,既继承了自洋务运动以来的传播新思想的传统,又具有实践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等新特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译介,对中国现代新诗在内容、题材、风格、形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新诗呈现出形式新颖、流派纷呈、写法多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坛,现实主义文学贯穿始终,并且日渐发展,终成为主体的文学流派,而“五四”期间曾与异峰并峙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所经历的时间虽相对短暂,但它却以粗豪奔放、恢奇诡异的风姿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彩。在辛亥革命失败后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先进中国人的注意中心从政治革命转向思想革命,从社会解放转向个性解放,这种汹涌的社会思潮对直抒胸臆,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起了催生作用。胡适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导言》中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