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研究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问题.通过论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发挥国家治理效应方式和具体途径,指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法人预算制度.法人预算制度应包括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和预算体系组成的预算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应当建立国有资本经营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和相应的治理机制.而建立国有资本经营全面预算体系,应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国有资本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等.最后,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法人预算制度改革的实现路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预算组织体系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为确保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和顺利实施,必须明确各主体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权责关系,建立由预算管理组织、预算编制组织、预算执行组织和预算监督组织等系统构成的统一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政府复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管理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着相关管理关系没有理顺、预算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缺乏完备的预算监督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逐年增加。但从200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以来,其预算支出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而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性支出较少,这不利于体现我国国有企业公有制属性和公平正义原则。通过对现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非民生倾向进行剖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民生化的理论依据诠释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和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及范围,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民生支出比例,拓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民生支出范围,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民生支出的配套机制等对策,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向民生倾斜。  相似文献   

5.
为了顺利实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仅要做好国有资本收益的收取工作,更要做好国有资本收益再分配工作。近年来学术界关注并围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导向、支出形式、与公共预算支出范围的界限、绩效评价与监督等方面作了深入探究。本文在广泛搜集整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相关理论成果进行梳理分类和述评,以期对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研究的深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下简称国资预算)是政府依法获取国有资本收益并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活动,是政府所有者身份的体现。国资预算从2007年实施至今,在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和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增强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国资预算运行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完善国资预算制度需要新举措。  相似文献   

7.
新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对国有资本这种经济资源进行配置的规范性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克服了政府的社会管理者职能和资本所有者职能的双重矛盾 ,明确了国有资本产权主体并实现了产权主体人格化 ,实现了两权分离和克服了国有资本代理人问题 ,是一种政府预算制度和出资人预算制度以及法人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国有资产面广量大,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已建立起两级三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制定并出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政策。依据这些政策规定,江苏省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先行先试,为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体系奠定一定的基础。最后提出,江苏省当前的实践探索应当重点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快设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专门职能机构,并加强立法;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政府国有资本管理与社会公共管理分离的需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得以出台.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的理论依据、制度环境进行了观点总结,对构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具体观点从概念及定位、范围及内容、组织和监管、目的和原则、编制时间、周期和载体五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现有研究的四个特征:文献研究围绕"制度设计"进行、蕴含两种观点差异、理论依据不够充分、研究视角单一,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后续研究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前资本性和费用性支出仍然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支出重点,民生性支出依旧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也未能体现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质。论文分析了目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应以民生作为导向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梳理,并据此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路径,以实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民生为导向的预算支出。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本预算包括国有资本变现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两部分。目前,许多学者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涵义、特征、编制目标、原则、内容、主体和程序进行了深入研究,勾画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基础理论研究将会是未来时期的研究热点与重点。  相似文献   

12.
投资,然后分红,天经地义。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股东也不例外国企分红,政府的这一力作,令人想到一句古诗:“守得云开见月明。”在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行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意味着,热议了近两年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终于正式步入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3.
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演进经历了市场化改革初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确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预算的制度化与年度化、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责任以及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第二阶段,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颁布实施,各项与政府预算管理相关的制度改革,包括部门预算改革、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等都在积极的推动之中。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演进有其内在的逻辑机理。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与政府财力困境有关,但推动改革的主要因素还是市场化改革。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仍面临公共预算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如何衔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广泛搜集近年来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涵义与特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的目标、原则、内容、主体与程序等问题的研究加以系统整理,勾画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理论体系的初步框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5.
由于经济、法律和制度等方面的制约,预算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就预算周期而言,由于严格上说,我国并没有一个完全意义的政府预算周期,更没有标准周期预算的法律制度,这就对我国预算制度运行及其预算改革效果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我国的预算周期改革,应当按照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预算管理效率,更好实现预算的功能为目标,运用标准周期预算理论,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标准周期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财政改革发展新阶段中包含三个依次递进、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内涵的把握,二是对现代预算制度的理解,三是对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的审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五个重要特征相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应该是国家财政、公共财政、发展财政、改革财政与涉外财政的统一。现代预算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的重要方面。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应从坚持"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总体要求,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逐步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清理规范现行重点支出挂钩机制,深化改革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体系以及逐步实施全面规范的预算公开制度等七个方面开展。作为现代预算制度的主要载体,现阶段的政府预算体现为"全口径政府预算",即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共同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复式预算体系。  相似文献   

17.
自2014年开始逐步试点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是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举措,本文基于这一准自然实验,以2009—2019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多期DID方法实证考察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国有资本授权经营能够显著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可以缓解政府干预和管理层代理问题,刺激企业技术创新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地方国有企业、竞争类国有企业、管理层权力较小以及外部制度环境较好的国有企业,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对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李牧 《山西老年》2011,(3):13-13
2010年年底,财政部网站推出了最新一批纳人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企业名单,以及上调后的央企“红利”征缴比例。无论是从信息公开角度,还是从国企向国民透明角度,《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上网这件事都很漂亮。但细究之下,垄断吲企上缴红利提高后仅仅15%,不免要让人问一句:垄断国企85%的纯利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19.
由于特殊国情以及经济发展阶段的限制,中国目前建立的公共预算无法涵盖各级政府的全部财政收支行为,这与市场经济对预算的完整性、透明性、规范性要求相背离。整合国家预算的目的就在于对中国的财政权力资源进行整合,对财政权力结构进行约束,建立由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社会保障预算共同组成的国家预算。  相似文献   

20.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但由于其制度设计和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对其立法目的以及效果的削弱。本文试图从对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特征和我国立法现状的分析中,发现目前这一制度在我国立法规定中存在的缺陷,以期为该制度日后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