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我国护理教育模式中人文素质教育不足。护理教育中人文理念长期受生物医学模式理念支配的历史局限性,人文科目课程结构有待重组,人文教育方法单一。应营造人文氛围;增强人文意识;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开、增设人文课程门类;教师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发挥教师的导向性作用,提高护理人文素质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对现代护理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浅淡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护理教育模式中人文素质教育不足。护理教育中人文理念长期受生物医学模式理念支配的历史局限性,人文科目课程结构有待重组,人文教育方法单一。应营造人文氛围;增强人文意识;改革传统教育模式,开、增设人文课程门类;教师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人文素质,发挥教师的导向性作用,提高护理人文素质教育质量,适应社会对现代护理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张承志小说的英雄主义情结,张承志笔底人物超脱飘逸的精神追求、豪迈轩昂的气质品格,张承志小说流溢出的凛然正气与蔚然雄风,以及张承志所一再呼唤的清洁的精神,都可以说是中国文学豪放派美学风格的传承。张承志的小说在新时期文学中独树一帜,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豪放派美学风格的文学样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宗教意识为切入点,通过对张承志沉浸于宗教激情的历史与其文学创作历程同形同构同步关系的探讨,来说明宗教意识不仅是张承志历经精神磨练而形成的崇高理想,更是张承志对民族魂的追求、重铸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198 5年前后 ,“寻根文学”的兴起 ,为张承志小说的文化寻根与精神理想的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文学视界。作家以艺术的笔触深入到历史深层和民族的文化内核 ,去探究民族文化的审美价值、精神特质和人文理想。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文素质教育观的理工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理工科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建立人文素质教育的英语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观点,建立以教师主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组织突显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教学内容;提倡合作学习和各种学习活动的培养人文精神的课堂组织形式;建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行多层评估模式的体现人文主义的学生成绩评估模式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张承志的小说作品,我们可以提炼出六大元素,即理想主义、生命崇拜、牺牲精神、孤独的旅途、苦难意识和神秘的象征隐喻,这六大元素与“追寻”母题神话所包含精神内涵相契合,这种契合的内在原因在于:一.神话精神贯穿了一个民族的人文历史,张承志试图通过挖掘民族潜意识去追寻民族文化之根。二.张承志的小说创作试图用神话形态去沟通历史。三.神话的象征隐喻功能符合张承志小说创作中表达宏大而又迷离模糊的历史命题深刻含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野草》 ,不仅催动了张承志的散文创作的新探索 ,而且唤起了他的大散文意识。与其说张承志在解读鲁迅时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不如说他是在鲁迅思想文化资源中找到了“自我” ,这绝非单向的被动接受 ,更多的是心与血的沟通和回应。于是 ,张承志的散文越来越烙有了鲜明的《野草》遗风 ,甚至一些具体篇什都可作比照性阅读。尤其是两人对散文文体的认同 ,既是鲁迅对张承志散文创作基质的深层召唤 ,也是张承志对鲁迅大散文遗产的文体彻悟 ,更是彼此心灵的默契与精神的共鸣。可以说 ,鲁迅完成了《野草》 ,也将一个真实的鲁迅留给了后人 ,张承志借《野草》体认了鲁迅的真实 ,更成熟了一个散文家的“自我”。  相似文献   

9.
张承志“后《心灵史》”阶段创作中的几个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心灵史>"阶段,张承志思考并描述了诸多文化命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民间世界、反智论和文明代言人理论,这三个主题是相互关联的.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以及为之寻求参照的思维模式,张承志的描述和议论,其目的在于为中国文化增添华美的色彩,激活一种清洁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张承志是一个以信仰为文的作家 ,信仰作为一种特殊而抽象的精神取向和价值提升 ,已成为贯穿作家为文为人始终的诗意积淀。本文以张承志的小说为切入点 ,试从“意义求取”、“时间哲学”、“沉醉体验”等三个维度对张承志的宗教人格做出宗教诗学的内部深层透视  相似文献   

11.
张承志的创作中表现出明显的英雄主义特征。他的文学作品的英雄主义具有与众不同的含义。勇于挑战的英雄主义情结,使张承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精英文学潮流消退、文学逐渐走向市场的趋势下,本着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坚忍地捍卫着文学和心灵的那方净土;同时,在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当今社会,不随波逐流,鄙弃功利,为了心中的"念想"毅然放弃所熟知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选择了异话、异域的宗教和文化。张承志的英雄主义情结师承于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整个社会有着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90年代中国文学状况要比80年代复杂得多,但是,其主导性精神仍然十分明显.张承志等对世俗欲望的激烈否定是90年代初期最重要的文学现象,随后便是更大规模的世俗化运动,欲望书写成为普遍的潮流.现实主义冲击波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关怀,但其叙述框架难于摆脱陈旧的思想模式.  相似文献   

13.
坠网之中的逃脱——解读张爱玲作品的“世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为了逃避虚无的人生体验,世俗生活进入了她的文学世界.但在对世俗生活的感性认同中,她的虚无思想又时时渗透于字里行间.张爱玲坠入了世俗最终却又超越了世俗.  相似文献   

14.
大学教育关系社会发展,大学教师应是充分体现人文主义理念自觉性的一个群体。然而,他们的人文主义理念缺失的现状极为严重,因此,重塑大学教师的人文主义理念对当代中国的大学教育与中国社会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在独立学院设置学生院长助理岗位,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学院的管理工作之中,不仅体现了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有益尝试.实践证明学生院长助理制度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学生管理工作的视角对这种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创新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南朝时期,诗歌摆脱了伦理和玄学的束缚,描写日常生活,表达世俗情感,具有浓厚的世俗化色彩。这种现象的形成,决定于诗歌雅俗交替以及诗乐分合的嬗变规律,而由思想、文化、艺术等构成的南朝特定的人文环境则是其中的催化剂。当然,文人素质的弱化也是成因之一。对南朝诗歌风格中的世俗精神应予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一方面以历史的眼光审视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形成,另一方面又以民本思想考察历史的更替,探讨民与国家治乱及朝代兴衰的关系,揭示统治者以民为本治国兴邦的意义。他从历史考察中认识到:统治者治国要合乎民心,顺应民意;其施政要安定民生,不与民争利。司马迁的民本思想与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验和文学创作,都明显地呈现出精神分析学说的基调.其主要人物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处处都为情欲所主宰,似乎他们的生存是专为着情欲的.这种自觉的文学创作源于张爱玲独特的家庭环境、人文素养、人生感悟和创作氛围,同时也与弗洛伊德的文学创作"利比多说"不谋而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在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映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利比多的诠释、潜意识的剖析、变态心理的刻画、白日梦的叙写、"恋父"恋母"情结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幕府作为晚清历史上颇具影响的大幕,向来为学术界所关注。关于张之洞幕府,史学界向有张之洞“废幕友改委文案”是清代幕府制度根本性变革之说并为研究者所广泛接受,然而此说还需加以认真考证辨析。晚清督抚使用属吏入幕府充当文案,已经是当时的一种用人通例。张之洞幕府只是沿用这一成例而已,并无所谓改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地实现经营目标,民营企业应该借鉴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民营企业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