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两寡头IT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模型分析IT产品网络效应和企业间技术知识的互补性对企业投入共享的最优技术知识水平及均衡利润的影响,并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知识共享过程进行设计与仿真。研究表明:IT产品网络效应越大,企业投入共享的最优技术知识水平越低,均衡利润反而增加;两企业技术知识互补性越强,企业投入共享的最优技术知识水平越低,均衡利润则是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2.
在线口碑效应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品推荐和口碑传播一直都是商家实践探索和营销学者研究的热点领域,但过去的研究集中于传统环境中面对面的口碑传播对消费者产品态度和购买决策的影响效果和机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我们有必要关注这种新型的在线口碑交流方式及其影响机制。在传统口碑传播效应模型基础上,提出针对虚拟社区的口碑传播效应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虚拟社区环境下,影响在线口碑对购买决策作用效应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网站关系、传播者专业性、站点可信度和接收者专家性;消费者个人间的在线联结强度对口碑效应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移动终端和社交软件为支撑的社群网络和社群网络效应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的“新新媒介”概念和粉丝文化学者亨利·詹金斯的参与式文化理论,启示出版商构建以社群网络为基础的参与式出版。参与式出版强调用户在出版生产过程中的参与性,由社群决策选题、用户创造内容、融媒体发行构成。依靠新媒体的发现、评价、支付功能形成的社群决策,实现出版由网民“守门”,促使编辑职能转变,众筹出版是其典型。用户创造内容包括虚构创作和知识共享,借助新媒体的发布功能快速累积,成为可出版的内容资源。融媒体发行通过基于人际信任的社群分享和品牌营销刺激消费,推动传统出版机构与数字出版商以多种思路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4.
当代人口学特征的民族性是民族形成、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的积淀,被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环境的烙印,是一种“历史地域性”。教育水平以及为“边缘效应”“胁迫效应”所强化的人口空间分布离散度,是民族人口学特征的主要环境塑造力。地域性内涵包括相互关联的“地域趋异性”“民族趋同性”和“聚居地烙印”。对民族人口学特征空间分布地域性的论证,理论上来自地域性内涵,以及“地域因子综合作用原理”“离散效应”和“教育效应”;实证上表现为人口学特征的东(部)西(部)、(西)南(西)北差异,离散度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显著相关,以及聚居地分类与人口学特征综合因子聚类(东部与西部)、聚居地分类与综合因子设定分类(西南与西北)之间十分显著的地域重叠度。  相似文献   

5.
拟人化营销是企业赋予品牌个性、增加消费者喜爱度和提高营销沟通效率的有效途径,而产品拟人化信息不仅会出现在企业的产品设计或营销沟通中,还会出现在消费者之间的口碑传播中.运用实验研究方法,对口碑中产品拟人化出现的前因与后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相比于与他人谈论产品,人们在发帖时对产品进行拟人化的倾向更高;自我—他人关注度在口碑形式(谈论vs.发帖)与产品拟人化倾向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在发帖口碑中,自我提升动机会增加产品拟人化倾向,但该效应并不会在谈论口碑中出现.此外,当口碑分享者与受众的人际亲密度较低时,相比于包含推荐信息的口碑,包含拟人化描述的口碑对受众的影响更积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企业应当鼓励消费者在网络平台分享拟人化口碑,利用拟人化口碑在真实性感知方面的优势,产生积极的口碑说服效果,从而实现更好的销售业绩.  相似文献   

6.
“律”是中国艺术特质的重要概念。先秦时“律”着重表达音律形式,汉以降向玄奥、流动性意涵转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佛教音律观念的渗入,“律”愈来愈倾向于表达动态的韵致,刘勰将之总结为二元协调的律则。可以说,“律”是一个兼涉形式和内容,标明中国艺术特质蕴涵的独立范畴。  相似文献   

7.
提高政府效率、全面推进“走出去”战略是现阶段的热门议题。在探讨政府效率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两者互动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效应和调节效应双重机制阐述表明:政府效率变动将会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提高政府效率将直接降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难度,从而加速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与此同时,政府效率的提升亦间接改善了国内投资环境,进而抑制企业对外投资的热情。实证经验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以上两种效应均显著存在,并通过求解得出政府效率提升对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的总体净效应为正,即在一定时期内政府效率的提升将有效助力企业加速“走出去”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摘要:  作为一个定义多元的指代,“电影节电影”这一概念能够用于批判地考察两代中国电影——尤其是对在过去20年中在国际电影节平台上大放异彩的“都市一代”——的全球流通轨迹。一方面,全球化语境下的电影节体现出巴赫金式的多声部性,而“世界电影节体系”作为世界“电影经济体”的重要环节,通过销售代理、发行商和影评人等的协同努力将电影协力打造为“有利可图的国际奢侈品”。同时,电影节影片甄选和节目策划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皮埃尔·布迪厄所说的文化产品的“经典化”倾向;更重要的是,甄选过程本身无疑也融合了多样化的社会文化议题。通过略览领风气之先的第五代电影导演如张艺谋等人的“自传民族志”电影作品,人们能够看到当代后社会主义中国语境下,“电影节电影”这一概念如何演进。而新一代中国电影中所谓“电影节电影”的制作、流通和展映,也成为中国大陆独立电影生态中的重要部分。同时,部分年轻的电影作者通过在自己的作品中模仿特定的美学特征或者重复受关注的题材来赢得国际电影市场的通行证——这种做法也不应该完全被看作是负面消极的:一方面,电影节网路成为中国独立电影进入全球视觉制作/消费食物链的关键一环;另外一方面,关于“电影节电影”的刻板看法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或者部分抛弃。  相似文献   

9.
“五四”学人对《诗经》的现代解释,与新文学的设计思路有关:一方面将《诗经》从传统“经学”中独立出来,祛除文学对经学伦理的依附,否定“文以载道”,倡导“文学”是表现人内心情感的艺术;另一方面将白话文学的历史源头追溯至《国风》,为新文学找到强大的历史根据,使“以白话为文学正宗”的文学理念获得合法性。这是从传统文化的内部瓦解传统文学观的尝试,展示了中国本土资源对新文学的促进。 但在重释时存有“尽欲甚解”与“不求甚解”的分歧,表明“五四”学人内部对“文学”的理解也有差异性。   相似文献   

10.
探讨墨家辩学得以生成的文化背景,对于理解逻辑的文化依赖性而言不无裨益。墨家辩学所内蕴的墨家逻辑思想的生成,缘于先秦时期“礼崩乐坏”和“名实相怨”的社会现实以及“百家争鸣”的思想处境,更取决于墨家学派趋近理性的学术特质。墨家辩学对“真”概念以及“名”“辞”“说”的研究,说明逻辑概念和逻辑规律能够独立于文化形态而得以萌芽和发展,但对逻辑概念和逻辑规律的具体表述却受制于其所在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1.
传统公共论坛原则关注宪法上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平等保护,却无法解决互联网时代的沟通无效问题。互联网带来了信息传播工具和主体的变革,但由于“信息割据”造成的沟通失效,网络发展对政治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主要表现在“观念市场”的失灵、“群体极化”、标签化倾向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一种新的公共论坛原则对解决这种无效沟通问题提供了可能方案,这种以公共性、兼容性、有效性为核心的新公共论坛原则试图在充分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消减网络传媒的副作用,也为主流媒体如何成为真正的主流、发挥稳定社会的作用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媒介革命的纵深发展,中国新媒体发展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与之相应的是,网络谣言层出不穷,使得网络成为媒体危机甚至诸多突发事件恶化的媒介,导致社会风险扩大化、恶性化发展。网络谣言具有明显的社会危害性,在义愤心理、信息流瀑、从众效应、群体极化和偏颇吸收的作用下,本身即形成了一定的自我强化机制。因此,针对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会的新常态,必须强化网络社会制度规范,创新网络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提高网络谣言的治理能力,发挥网络积极正面的功能,使之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3.
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著作权法上的复制变得更为高效便捷,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亟待梳理和解决的问题。基于3D打印技术原理,可将其分为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在输入环节,对CAD文件的作品类型进行规制,采用视觉标准界定立体作品,并以“美术作品+模型作品”的思路进行综合保护;在输出环节,3D打印属于复制,且可以实现从平面到立体和从立体到立体的复制形态,复制权的控制范围应不限于现行法律所列举的方式。针对3D打印技术在网络传播中的侵权风险,应对合理使用中的私人复制予以限制,灵活运用“三步检验标准”对合理性进行审查。3D打印在著作权法方面并未引发新的法律问题,现行制度已存在包容空间,不必为其特设著作权新规,通过对现有规则的解释和借助已有案例的适用经验便能解决可预见的著作权法争端。  相似文献   

14.
经济行为人来自某行动的所得与采取同样行动的人的数量呈相关性时就存在网络外部效应,此时,人们的行动是互补的。若分散的私人信息不能有效加总,当决策者采取序列互补行动时,就会出现非理性的从众行为,当行动者放弃自己的私人信息而跟随前一个人的行动时,信息瀑就发生了。如果将行动置于不确定性、互补性和分散信息状态下,不论是否序列行动,都可能发生群体协调行为的失灵,这会导致帕累托无效率的结果、甚至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汉语学术期刊要走向世界,要么通过英语这个世界通用语,要么依靠汉语本身。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表示其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印欧语系的语言基本都采用显性语法标志,即通过屈折形变,在单词上黏附语素表示各种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但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难以采用屈折形变方式去表示语法意义。汉语更多的是依赖听话人通过积极的思维和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推测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语法关系。汉语显性语法形式的缺失或不完善往往会消耗听话者解读时更多的认知努力。中国人因其文化和汉语语境可以弥补汉语显性标记的不足,但对母语为非汉语的读者却是很大的挑战。在提倡汉语学术和文化走出去且国际读者群日益壮大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开始研究汉语书面语篇的显性标志,完善汉语的书面语法,让汉语期刊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否定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语法中的重要范畴。就汉语处置句而言,根据否定词出现的位置,否定处置句可分为两种类型:否定前置处置句,否定后置处置句。这两种否定处置句的产生与处置介词语法化的句法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否定词前后位置的不同,其否定辖域及否定焦点也随之有所变化。否定词否定辖域及否定焦点和语用因素是两种否定处置句一直广泛存在于汉语方言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因,同时阿尔泰语否定词紧靠动词的语序对新疆、甘肃等地汉语方言处置句否定词的位置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产品扩散研究目前大多数是基于单次采纳行为的研究,而对重复购买行为及其对新产品创新扩散的影响关注不足。通过将产品复杂性视角引入采纳者与非采纳者的动态知识转移过程,建立基于无标度网络结构的三阶段扩散仿真模型来分析重复购买对新产品扩散的影响后发现:第一,重复购买对新产品扩散规模和扩散速度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地随重复购买比例的提高而增加|第二,产品复杂性对重复购买与新产品的扩散规模和扩散速度起到相反的调节作用|第三,当负面口碑的作用减弱时,重复购买对新产品扩散速度的影响会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民族旅游地的发展中,居民态度及主客之间的关系是旅游产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文化适应理论,通过开发Berry文化适应二维模型,对贵州黔东南黎平肇兴侗寨241位社区居民样本的实证研究显示:旅游情境中,居民在主客跨文化互动中具有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四种文化适应类型,并以整合型居多;整合与同化意味着文化适应程度高,分离和边缘意味着文化适应程度低;女性的文化适应程度比男性高;文化适应程度越高的居民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度越高,具体而言,文化适应能力较强的居民对旅游者更加热情,也更愿意为目的地进行推荐宣传. 因此,旅游规划和管理部门应重视并着力提升民族旅游地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文化适应能力,使其既能自信地展示和传承民俗文化,又能与旅游者进行热情、友好的互动,从而在文化、经济等层面推动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