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竹枝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独树一帜。近30多年来,对于竹枝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论刘禹锡《竹枝词》,二是考辨竹枝词的源流,三是地方性竹枝词研究。其中,以地方性竹枝词研究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2.
略论竹枝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枝词是我国古代山歌,早期流行于巴东。文人仿作的七言四句体竹枝词类似十绝,但又不完全是七绝,古体、近体皆可,一贯并行不悖。它的特色是抒情性强,具有地方色彩,打上民歌烙印,富有民歌风味。应肯定文人学习、加工民歌,探索诗歌创新作路子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竹枝词是我国诗歌花园里的一朵芳香独特的奇葩。清代是竹枝词的繁荣时期,无论在语言风格、内容题材还是在反映社会现实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以俗为美的鲜明美感风貌。本文主要从作品的语言之美、内容之美、真实之美三个方面来论述竹枝词以俗为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构成一次颇有影响的变革。历代论者多将这次变革的功过是非,归结到黄庭坚个人身上,而对其历史原因的分析显得薄弱。本文拟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和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为背景,对山谷诗歌变革作一次探讨。  相似文献   

5.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爱国的诗人、作家,激于民族义愤,纷纷以诗歌、散文、戏曲、小说为武器,揭露和批判外国侵略者的罪行和清廷的腐败,歌颂人民的抗暴斗争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现存的无名氏《京口夷乱竹枝词》(又名《镇城竹枝词》)、无名氏《扬州竹枝词》以及罗煚的《壬寅夏纪事竹枝词》共九十首,就是用竹枝词这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有着强烈的哲学、自然、社会等层面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同时也贯穿于文学创作之中。山水诗、田园诗、竹枝词等创作是传统生态文化精神的具体实践。陇右近代诗歌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地域,既继承了古代诗歌创作的传统,又表现出对政治与社会生态的强烈关怀,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精神的着意突显。其民间视角和原生态书写,表现出明显的时空特色。以生态批评作为切入点讨论陇右近代诗歌,是地方传统诗歌研究的新视角,也能够为地方生态建设提供文化精神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我院中文系教授周双利与作家郑竹青合作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通典》 ,去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全书 440万字 ,共收录中国历代诗人 10 45人 ,诗词歌曲包括无名氏之作和民歌、俗曲在内共 4318首。《通典》内容丰富 ,一编在手 ,使人有置身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长河之感。《通典》所收古代诗歌作品 ,上自先秦 ,下迄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 ,时间跨度上下数千年。在具体细目上它又分为先秦诗歌、秦汉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隋唐五代诗歌、北宋南宋诗歌、辽金元代诗歌、明代诗歌、清与近代诗歌等几大部分。在体裁上 ,《通典》所收诗歌不限古诗一…  相似文献   

8.
竹枝词是我国诗歌百花苑里一朵芬芳独特的奇葩.从唐代到明代,竹枝词有个滥觞初现点滴汇成涓涓细流的过程,其作家作品只是诗界的散兵和别动队,到了清代,终于以其作家作品数量众多和题材内容有明显特色而发展成为汹涌澎湃的诗潮巨浪,成为不容忽视的诗坛偏师.竹枝词由俗到雅、雅中有俗、俗雅兼备、相互交融的传统,到清代得到了全面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雅文学与俗文学的结合体,其艺术形式和技巧以及语言则更趋于完美.清代竹枝词往往于嬉笑讥刺之中感发惩创笔意,化精深入平淡更显谐趣魅力,这些特殊的笔法魅力成为它与传统律、绝体诗歌相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并为诗国带来新风.  相似文献   

9.
咸丰《兴义府志》收录了大量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描写了贵州兴义府的制度沿革、历史事件、田园风光与民风民俗,充分体现出贵州地方志编纂中以诗志史的基本思想,对探究史学与文学互动、诗歌与贵州社会文化发展之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对竹枝词的研究开始成为热点,但总体来说,研究视域仍局限于对竹枝词的民俗学、城市文化价值、民族史志材料的分析为主,对竹枝词文学审美性的深层次挖掘和探究并未得到拓展。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视角来看,竹枝词中涵盖了从唐到民国时期的异国异族形象,包括少数民族形象、都市文化形象、西方形象、近世女性形象、异域形象、学生形象等。文章在梳理这些形象在中国风土诗歌中形象演变的基础上,厘清竹枝词中各类形象生成的根源,分析其跨文化交流的心理诉求及底层书写,探究出一条与竹枝词相对应的审美话语体系,从而建构起中国文学地方书写中他者视域下的审美认同。这在研究视域上深入拓展了比较文学层面上的竹枝词研究,动态地呈现了竹枝词的审美意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民间俚曲的竹枝歌面貌早已模糊不清,但是在和古竹枝歌有着相近流传地域的现代民歌中仍然能寻到些许蛛丝马迹。文章从流传地域和演唱场合、结构形态和命名方式、宗教信仰和衬词蕴意等方面来论述重庆石柱土家"啰儿调"是民歌竹枝歌在传承过程中的嬗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历来学者研究竹枝词的颇多,但对有唐一代文人竹枝词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却鲜有人论及。唐代文人竹枝词的发展大体经过了从“俗”到“雅”,再从“雅”到“俗”的的二度转变。在两次转变过程中,“雅”与“俗”的具体内涵是各不相同的,刘禹锡在其中起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巴楚地域竹枝词在唐代因受到诗人们的关注而得以广泛流播,其中尤以刘禹锡为著名。他用竹枝词写风景言风土,革新了竹枝词的俚俗语言和激越声调,使得竹枝词从鄙陋变为文雅清新,实现了对竹枝这种地方民歌的成功变革。宋代黄庭坚也创作竹枝词,他在刘禹锡变革的基础之上,继续推进竹枝词的文人化倾向,他把文人的感兴与竹枝结合起来,用竹枝演唱诗词,使其诗文在民间广泛传播。这既扩大了他的诗文影响,同时也丰富了民间文艺的内容。从刘禹锡到黄庭坚,体现了巴楚竹枝词因文人的参与而逐渐雅化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4.
王辉斌 《南都学坛》2012,32(3):48-56
清代诗人以少数民族为描写对象的《竹枝词》,大约有600首左右。其中所描写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台湾的高山族,西南地区的苗族、白族、土家族,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东北地区的满族、鄂伦春族等。这些数以百计的"少数民族竹枝词",不仅在乐府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清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昌盛,也是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与作用的。同时,这些《竹枝词》又表现出了两大特点,即一为鲜明而浓郁的民族性特色,一为融文学与史乘于一体的纪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一代代的文人雅士,创造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本文统称为诗)。通过对千余篇古诗词的搜索,筛选出有关昆虫的诗句,从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对人类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归纳。  相似文献   

16.
移情是我国古代诗、词中最具抒情的表现手法之一,但长期以来缺乏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举例论述了移情在古代诗、词中的发展过程,并指出这一表现方式的基本完善是在唐、宋时期。最后试将移情的表现手法分出类别,并分析不同类别在表达感情所起的不同作用。通过对移情的举例分析,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古代诗、词这一独特抒情表现手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语用学知识,以富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歌为例,从会话含义、间接言语行为以及语用先设等角度对传统经典民歌歌词进行语用推理和分析,以期为民歌的鉴赏与研究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8.
晚清举人龙绍讷的六首《榕城竹枝辞》中,首先描写晚清贵州苗侗社会的自然环境,然后涉及歌舞娱乐、饮食习惯、民族交流等几方面。既体现苗侗地区本来特色,也将晚清大变革背景下,苗侗地区经济文化的新发展体现出来,是研究晚清贵州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乐既是我国古老悠久的传统文化,也是能代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种音乐形式,其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内涵深刻,旋律优美,是极富民族特色的艺术。弘扬中国民乐,不仅是我们新一代年轻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因此如何从民乐发展的角度找到民乐教育的路径值得人们关注,文章以北京科技大学民乐团为例探索如何以民乐团来促进高校民乐教育,为我国高校民乐教育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竹枝词原为巴蜀民歌,可抒情和吟咏风土。自唐代以后竹枝词成为文人喜爱创作的诗体,并以歌咏爱情为主。清以后的西湖竹枝词和宁波竹枝词则以吟咏地方风土人情为主,与前朝风格迥异。这一变化与清代诗人们的创作心态和创作理念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