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人学研究必须创新——第三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代新科技革命 ,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趋势 ,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等一系列情况 ,第三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的主题定名为“人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议着重探讨了进入新千年和新世纪的人学建设问题 :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新科技革命与人的自我认识的深化 ;个人与集体、个性与社会性的关系问题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 ;社会现代化和人的发展 ;全球化与人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人的问题的关注、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以及对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追求,始终在邓小平一生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说:”人类以及一般地说来每一个理性存在者,都是作为自身即是一目的而存在着,并不仅仅作为由这个或那个意志随意使用的一个手段而存在着。在他所有的行为中,无论这些行为是指向他自身还是其他理性存在者,他都必须总是同时被认为是一个目的。“[1]85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先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得出的人学思想——社会历史演进的终极意义,就是促进人的解放,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蕴着深厚的人学实践目标诉求。目前学术界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和谐社会的主要人学实践目标,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极端简单化、片面化以及程式化的理论阐释,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人的可持续发展而非仅仅是人的全面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人学实践目标诉求,而且这一人的可持续发展恰恰就是在扬弃极端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归省与实践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学研究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人学观 ,把研究对象定位在“人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体”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上。随着科学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实践”、以及“人 :动物 文化”等说法 ,已暴露出非科学的弊端 ,难以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人是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时代体现。就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形成过程而言,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是以毛泽东新人观为起点,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恢复与重建任务的协调推进中形成,以塑造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核心内容,以塑造共产主义新人为最高理想的系统理论。就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的内涵而言,这一思想内蕴着新人的总体规格之“新”、基本素质之“新”、精神面貌之“新”和实践要求之“新”。系统梳理邓小平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思想,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人的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学”这一概念,但人的思想却相当丰富而深刻。“关键在人”,是邓小平从人学视角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以人民为本位,是邓小平观察和分析人的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本立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依靠人民群众这一根本观点的具体化;培育“四有”新人,是邓小平关于人的素质论和人的塑造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人学理论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是涵盖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以及若干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的综合性问题。它不仅是当前国际、国内哲学界、人文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研讨的热点,也是自然科学技术界(例如研究全球发展战略问题)关注的一个重点。人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做人,这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比认识自然和社会更加复杂和困难。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革命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彻底批判了旧哲学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继承了人类在人的理论方面的优秀文化遗产,建立了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使人们对人自己开始进入了真理性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问题有非常精辟和深刻的论述。那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见物不见人”,是“人学的空场”的指责是没有根据的。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由于教条主义和指导思想上左的倾向的影响,在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中确实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有所忽视。改革开放十年来,贯彻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学术界、理论界对人的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在这个领域中确实存在着西方人本主义的思潮,特别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严重影响,它们宣扬各种抽象人性论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贬低、歪曲、篡改,以至完全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科学学说,制造了很多迷雾和混乱,因此,当前在人学研究中,也存在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1989年8月,在国家教委委托北京大学举办的《人的理论》研讨班上,一批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有研究的学者讲授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里发表的是其中的部分内容。这些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己见,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人学理论问题,但这些文章的观点也不完全一致。本刊希望它们的发表,能进一步推动人学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必须“高举旗帜”、“一心为民”。从人学的视角看 ,一心为民就是以人民为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突出了对人的命运和幸福的关怀 ,说明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才真正成为自己行动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 ,才有可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十六大战略部署的中心思想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即人的主体性 ;人学应抓住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时机 ,从当代实践提出的新经验和新问题入手 ,努力进行理论创新 ,开创人学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人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探索当代中国人的发展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状态应是“道德经济人”,明确了当代中国人的发展方向。而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则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而且还拥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人是这一目标的实践者。人的塑造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反过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否对人的塑造也有双重性的影响,所以,应该将塑造新人放置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