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文体应“用”而生,文体功能是制约文体发展、流变的重要因素.汉唐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因叙述方式所需,从书牍文中吸取“营养”,使之在叙事流中承担一定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小说叙述结构和文体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汉唐小说的书牍文,不仅篇幅、数量、表现方式有较大差异,而且使小说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书牍文与汉唐小说之间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小说文体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小说文体有它独特的本质的规定性,但小说家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往往偏离这种规定性,造成非文体化,而这正是小说文体审美张力的重要体现。小说家对于“第二视野”的描绘和20世纪影视艺术的发达是造成非文体化的主要原因。非文体化主要表现为小说的诗化和散文化、小说的戏剧化、小说的绘画化、小说的音乐化等,它拓展了小说的文体空间,而读者和批评者对非文体化小说进行接受和批评的观念亦要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说史上战国至六朝时期的早期小说观念,并不是一个文学性文体概念,甚至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体概念,只能说是一个准文体概念.它只是一般地揭示了“小说”、“道听途说”、“丛残小语”的特性,而缺乏对文体要素的明确规定.早期小说的功能观表现为伦理功能、政治功能、知识功能和娱乐审美功能四个方面.科学界定小说概念,应遵循四个原则,即叙事原则、虚构原则、形象原则和体制原则.  相似文献   

4.
刘知几《史通》是一部史学名著 ,也是我国第一部具有系统小说观念的学术著作。他以史学叙事原则规范小说、否定小说的独立文体地位 ,却在事实上促进了小说理论的发展。他将“偏记小说”分为 10类 ,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小说文体的精细辨析。他总结的小说文体弊端 ,说明了小说独立的文体特征。这些都在实际上为唐代小说的文体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5.
林译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翻译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新成果为林译小说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对其文体却鲜有学者研究。深入林译小说文体的本质,从接受美学角度对其形成进行了阐释,指出林译小说文体与译者、译文读者及当时的接受环境三大因素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书信体小说独特的文体和叙事特征,是它在出现后几年间迅速达到创作高潮,转而又急遽衰退的重要原因.从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和叙事结构三个方面对现代文学史上大量此类小说作了较为细致的文本分析,对该文体的叙事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认为中国现代书信体小说以单视角为主,多为回顾时态的嵌套式双线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7.
问题小说创作热,作为新文学运动早期的一个突出的文学现象,不应该从"文体"和"题材"的角度来理解,而应该看问题小说在处理"问题"与"小说"的关系上,在哪些方面超越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近代小说.问题小说展示一种新的小说观,并初步确立了一种新的提问法则和提问的自主性,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晚清新小说类型家族中的后起之秀,翻新小说创作在1909年度达到高潮,从而成就了一种新的小说类型。翻新小说借鉴政治小说、科幻小说等小说文体的写法,承继传统小说的模式,整合融汇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体特征,并以其独具的文体优长取得了骄人的创作成就,谱写了晚清新小说最后的辉煌乐章。  相似文献   

9.
当代性写作与汪曾祺的小说文体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曾祺对小说文体的认识体现了他对当代性写作的追求,主要表现为在对传统小说文体观念批判的基础上,追求一种直觉的表象的真实;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小说与其它艺术门类、中外古今文学传统及作者和读者关系;在题材、结构、人物塑造和小说语言四个方面的小说文体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是西方小说文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小说"(novel)这个术语18世纪才充分得到确认.商业经济发展、读者大众化、出版商业化、政治变革、意识形态、时代精神、哲学思潮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对传奇文学、故事小说、人物特写等传统文学形式的继承,构成了18世纪小说文体兴起的文化契机,并形成了18世纪小说文体的叙述特征及主要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中后期,以刘恒的小说《狗日的粮食》发表为标志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潮流,并涌现了一大批创作风格相似的作品,人们称之为新写实小说,现从新写实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及先锋小说的对比中概括新写实小说的独特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小说专论是最具近现代色彩的小说批评方式,从形式上看,小说专论的理论导向性,超越了散论的即兴鉴赏的批评模式,突破了评点和序跋营构的传统小说批评框架。小说专论的理性品格,刷新了新小说家的批评视野,加重了近代小说批评的科学色彩和理性因子,揭开了中国小说批评的新页。  相似文献   

13.
"小说观念"以小说文体为中心,研究与小说相关的创作观念、价值观念等.小说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性,通过对小说观念的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和批评状况,同时也可以深入地解析民族的和时代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小说观念在其发展的进程中,长期伴随着历史著作的影子,小说被当作是“史之余事”。究其根源,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以及儒家正统观念的要求。以“信”、“实”,而不是以艺术真实要求小说创作,成为批评小说的一大标准。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开始脱离历史著作而成立。从此,人们对于小说的独立价值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小说评点的出现以及明代文人对话本的编辑、加工和拟话本的写作,标志着小说观念中对小说艺术肯定评价的确立和对小说性质认识的加深。金圣叹在建立中国古典小说美学方面,起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从“复仇”这一情节模式出发,分析了武侠小说中的主导性因素,是如何被传奇性革命历史长篇小说所承继,又采用了哪些改造和利用,使之服务于政治,成为革命意识形态的艺术言说方式的,从而揭示出传奇性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与曾在新中国被根绝的武侠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对于中国小说起源的探析应该首先弄清楚近代作为文体意义的“小说”概念的界定。根据小说的现代界定去探讨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小说的概念,从而判断现代文体意义上的中国小说的起源。现代小说是反映市民意识形态的、作者有意识地进行创作虚构的书面作品。根据这个界定,结合中国市民文学的产生时间,就可以断定中国小说起源于宋代话本。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与都市化发展,都市爱情小说创作呈现如火如荼之势。创作局面的繁荣使其缺陷显现:从地方性角度审视,都市爱情小说尽管以都市为背景,但故事空间逐渐变得模糊,呈现出鲜明的去地方性特征。来到某个城市的开局设定、单一的情感关系、干瘪的城市形象书写以及城市形象的女性化,是都市爱情小说呈现的创作特征。这与全球化、消费社会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分不开,还缘于作品缺少地方性意象、意境的营造,不注重地方精神的书写,忽略建构人与地方关系。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从邂逅《佳人奇遇》开始,就发现政治小说可以进一步推动改良运动的发展。于是逐步进行小说界革命的预前酝酿。而《新小说》杂志无疑是其践行小说界革命的主要阵地。但《新小说》创刊号的发行,就经历了颇多波折,由此也可管窥到小说界革命发起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和偶然。  相似文献   

20.
从语言选择看蒲松龄的小说与俚曲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话小说在明清时期已经取得了斐然成就,而《聊斋志异》却以它独特的风姿,成为文言小说的最高峰。蒲松龄科场偃蹇失意,沉沦下僚,虽为正统文人,但并不排斥白话口语创作,现存俚曲十四首,语言俚俗易懂,迎合下层民众审美趣味。作为他心灵寄托的《聊斋志异》采用的仍为文言。文言一直是作为官方正统文体存在的,是文人身份的象征;口语白话通俗易懂,广泛应用于普通大众之间,是俗文化的象征。蒲松龄的创作文白皆有,则代表的是其两种不同境界:文言意味着虚幻的理想,白话则是回归现实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