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修订版的《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下简称《规范》),已经于去年开始在全国各高等院校执行。《规范》的实行,对社科类学报的学术编排进行了统一规范,为社科类学报向检索、分类等学术期刊文献的信息化迈出了第一步,是社科类学报发展中的一件大事。虽然是修订版,但《规范》在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需要在进一步的探讨中不断修定与完善,以满足学术期刊信息化的准确性要求。问题主要出现在第20条的“参考文献”条目下。所谓“参考文献”,实指“文后参考文献”。其概念是: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1]其著录原则有…  相似文献   

2.
文科学报论文注释与参考文献的编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出现后,文科学报编辑在编辑论文时遇到了一些新的注释与参考文献的区别及处理、参考文献著录项目的使用、参考文献的中文数字如何使用等问题,本文就此提出这些问题,以供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湖北省期刊为统计样本,分析《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的执行情况,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人文社科类期刊要提高对参考文献著录规范的重视程度;不宜用注释代替参考文献列表;参考文献顺序编码制要优于著者-出版年制;文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必须对应标注;专业性较强的英文科技期刊可参照同专业的国际著名刊物进行参考文献著录。  相似文献   

4.
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在参考文献与注释著录方面存在一定的混乱.这种混乱既与人们对<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缺乏足够认识有关,也与我国文史研究传统的影响及人们对参考文献与注释本身的理解有关.这种现状不利于作为学术信息传播载体的学术期刊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参考文献和注释的功能、作用,加大对学术期刊标准化、规范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有关规范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编辑初审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初审是编辑流程中最基础的一环,也是对文稿的首次把关.高校学报要确保学报高质量,实现与世界接轨,编辑就要与时俱进,把好理论政策关、学术价值关、参考文献关和语言文字关.  相似文献   

6.
期刊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高校社科类学报在学术期刊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信息化的程度与水平直接关系到社科类研究成果的传播速度和国际影响力。为全面了解我国高校社科类学报的信息化水平,基于2014年CSSCI收录数据,对其收录的94种高校社科类学报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调查,通过制定二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学报的信息化水平和现状,指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我国高校社科类学报的信息化水平和各地区高校社科类学报的均衡发展,为我国没有被CSSCI收录的高校社科类学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5种河北省高校文科学报的对比分析,发现很多值得借鉴的编排经验,同时也发现有些学报在实施编排规范过程中还存在版面设计、标题分级、摘要撰写、关键词标引、文献标识码标注、参考文献著录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学报质量和计算机检索。结合多年编辑实践和体会,对如何解决这些编排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8月 ,四川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在温江县召开了编辑工作研讨会。研讨会上 ,与会代表围绕提高学报质量、提高编辑素养、网络时代编辑出版工作现代化、编辑标准化与规范化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与交流。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主编李大明教授在会上强调 :“论文审读和编辑处理 ,不但要执行有关的编辑规范 ,也要遵守有关的学术规范。”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副主编王珏副编审 ,在会上就“当前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谈了自己的认识。研究会副秘书长、德阳教育学院学报主编袁能光副编审对学报论文…  相似文献   

9.
学术论文著录参考文献,已经是学术刊物上的惯常作法.在学术刊物越来越强调学术规范、编排规范的今天,很多作者对著录参考文献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是很清楚,常常觉得那是可有可无的事,即或是需要,也觉得列出书名或刊物名称足矣.编辑工作中笔者深感作者对参考文献著录问题认识的重要性,正确著录参考文献于作者、编者都是十分有益的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学报编排规范化为出发点,以《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为参照,强调学报编排规范的重要意义。对学报编排规范中版权页、责任编辑的著名、参考文献与注释等问题提出讨论,目的在于使规范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1.
基于CSSCI被引文献统计数据库,对中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引文类型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中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主要包括图书、期刊论文和汇编,它们分别占到了总引文量的43.42%、35.89%和10.63%;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电子文献的引用量和引用比例均呈逐年递增趋势,期刊论文有望超过图书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第一大引文源;中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的引文类型所占比例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社科学报审稿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社科学报的审稿 ,目前大多采取传统的审稿方式 ,即主要在编辑部内部审稿 ,这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若实行同行专家审稿 ,学报的学术质量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学报也将有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水平大学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更要办出优秀的人文社科期刊。高水平大学需要优秀的人文社科期刊作学术平台和理论引导,与人文社科类的学科专业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水平大学的人文社科期刊要有崇高的价值目标,努力追求学术上的纯洁、理论上的创新与实践上的契合。高水平大学要办好人文社科期刊,必须动员全校师生投送最优质的稿件,邀约校外人文社科专家撰写特稿,以经营的理念服务好作者和读者,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地方高校学报的整体办刊水平与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态势不相适应。目前仍然存在地位低,办刊经费短缺,专业编辑人才匮乏,学术质量不高,无特色等问题。其原因就是一些地方高校对学报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学报编委会形同虚设,没有制定加强科研和在学报发表论文的激励机制。因此,要想提高学报的办刊水平,就必须把学报的建设发展列入学校发展的议事日程,树立“办学报就是办学校”的创新意识,加强编辑队伍建设,“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以提高编辑素质;编辑、副主编、主编各司其职,严格执行“三审三校一读”制度,用制度促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学报编辑部的科学管理;创新栏目,组稿具有针对性,从而推进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题从交叉学科发展对社科学报的影响、编辑从业者的知识困境及相应的纠错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联系笔者自身的编辑实践,试图阐明高校社科学报编辑在日常稿件加工中只有通过不断学习、相互沟通,以及对稿件精耕细作式的点滴修改、勘误校正,有意识地培植并不断优化稿源,才能达到缓解知识局限,增强对稿件的深度加工能力,达到提升学报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学术质量与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术编辑 ,高校学报青年编辑应该努力培养学者所具有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培养一定的学术涵养 ,有助于促进高校学报学术质量的提高。编辑理论与编辑工作既有统一性亦有分离性 ,而且学术研究亦不排斥多学科研究的可能 ,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应首先培养某一学科专业的学术涵养并兼及编辑学涵养 ,这与做编辑“杂家”并不相同。学报青年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需要编辑之于学术研究付诸更大的努力 ,同时在青年编辑的进修、科研等方面应力求制度化。  相似文献   

17.
医学学报发展需要学者型编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普通医科院校学报在缺乏顶尖水平稿件的情况下,编辑专业修养的高低对刊物的学术影响力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国外优秀期刊的经验,及国内多数医科院校学报的实际工作情况,对医科院校学报及其编辑专业修养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做学者型编辑以促进医学学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术期刊中部分论文在参考文献与注释著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学术期刊论文中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与联系,根据学术期刊编辑规范提出了关于参考文献和注释的科学、规范的著录格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文科学报专业化特色化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文科学报由于其综合性而缺乏特点,也不符合学术发展的要求。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走专业化、特色化的道路。学报的专业化特色化,是学术体制的要求,是读者、学者、研究者的要求,是期刊市场规律的要求。它有利于提高编辑素质和期刊质量,实现编辑学者化,更好地为学术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应当把握学术界建设新的学术规范的时机,全面反思学术制度因素和传统惰性因素贻误自身发展的历史经验,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发展的理论高度,把学报当作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来负责任地对待。高校学报要以全球化的学术视野策划全新的办刊理念,果断地整顿编辑队伍,从制度上保证学报向学术界平等开放,实现学报媒体资源的共享,把高校学报带出当前的困难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