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网络时代传统出版业的生存困境与发展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出版、多元阅读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出版工艺、出版介质以及流通方式等受到了数字出版空前的挑战,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传统出版单位在机制观念、出版模式、营销模式、从业人员、国际竞争等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媒介数字化和媒介融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传统出版业各种要素的介入,以提升内容,优化流程,建立品牌,壮大队伍,形成成熟的数字出版业态.传统出版单位只有不畏痛苦,历练自身,提升自我,顺势而上,主动出击,才能在网络时代走出发展的新路来.  相似文献   

2.
总结我国国有出版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就和问题之后,认为国有出版企业改革要借鉴一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模式,不走弯路。针对出版改革的阶段性,提出了一般出版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模式、大型出版企业集团的产权多元组合改革模式、中小出版企业的MBO改革模式和股权激励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国国有出版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就和问题之后,认为国有出版企业改革要借鉴一般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和模式,不走弯路。针对出版改革的阶段性,提出了一般出版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模式、大型出版企业集团的产权多元组合改革模式、中小出版企业的MBO改革模式和股权激励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传统出版机构组织文化的的核心内容,包括出版人的使命、出版机构的决策模式、出版机构对员工的评价和管理制度、出版人的形象以及出版企业人际关系本质等;同时还分析了现代出版企业面临的变局,指出,在新环境下,传统组织文化已经产生了种种不适,并阻碍传统出版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最后,构建了适应现代环境的出版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的出版美学既与传统的出版美学研究范式和成果相区别,又将传统与数字出版物的审美特征进行了辩证综合、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和理论结构,包括了传统出版美学和数字出版美学在内的审美科学。数字化时代的出版美学以融合为基本特征,研究对象的外延扩大了,审美行为与方式发生了改变。数字化时代出版美学借助数字技术丰富出版美学的产品形态,借助数字出版实践丰富出版美学理论,通过创新保持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图书"自出版"是指由作者编辑、制作、印刷、营销、发行、仓储和售后服务并承担全部出版费用的图书出版业态。图书"自出版"模式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出版业的基本模式特征,形成了美国全民写作与出版的出版景观。与传统出版相比,"自出版"模式具有诸多优势,其在美国的快速发展预示着一种崭新出版业态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第二个十年"的新文学出版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左翼文学出版基本上还是承续五四新文学出版的传统;"杂志年"现象的形成与新文学的多元发展互为推动;新文学图书出版的复苏则表明新文学终于由先锋性、革命性走向了常态的文学主流的大众化。这种阶段性特征昭示出,新文学只有作为现代出版体制下文学生产的积极因素,从而为出版业带来一定物质动力的时候,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才算真正取得了胜利和成功。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逐渐成为了我国出版业的主流,其中互联网出版和手机出版在近年来影响最大。本文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的主要发展状况,以及传统学术期刊在数字出版浪潮中的滞后情况,认为学术期刊编辑在数字出版背景下应该加强信息意识、版权意识和信息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等新媒体在农村的广泛使用,农民的认知结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传统图书出版中的"单媒体"思维缺少对农村受众的互动调查,同质的传播内容无法适销对路。在图书运营过程中,也存在发行渠道单一,鲜有图书推介制度和促读活动的问题。此外,在农村图书产业链的下游,衍生产品开发不够,城乡产业缺少互动又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图书出版的效益。为满足农村市场和农民的多元化需求,最大化地提升农村图书出版产业链的效益,必须摒弃落后的图书出版思维,树立农村图书出版"全息"、"多元"和"互动"等"全媒体"思维,加强对农村读物的受众互动调查和多元选题开发,整体规划农村图书产品,建立政府引导下的营销网络,加强城乡互动沟通,深度开发农村图书出版衍生产品,并通过提升农民媒介素养教育促进农村全民阅读。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是世界出版业发展的潮流,虽说传统出版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会和数字出版共生共存,但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已不可逆转。只有在政策扶持、体制改造、法律法规健全、数字出版标准化体系建设、商业模式确立、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不断加大我们的工作力度,才能最终与时俱进、顺利完成我国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再造与转型,才能不断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1.
传统出版业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充当着内容提供商的角色,然而"谷歌模式"虽然不拥有"内容",但拥有捕捉内容的能力、技术和配套的商业模式,让传统出版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出版业必须要在创新中求得发展:从内容提供商转向全方位数字出版服务商,确立内容资源优势,实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制订行业统一的技术标...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是图书、杂志的生产者,读者是图书、杂志的最终消费者。一方面,如何使出版社生产的图书、杂志能迅速而又及时地送到读者手里,另一方面,读者想看什么样的图书、杂志,需要使者 信息,这些情况如何能比较准确而又及时地反馈到出版社那里是现代出版流通体制研究的重大课题,日本是世界上有名的出版大国,其高效率和现代化的出版流通体系不仅具有日本本国的特色,而且为繁荣日本文化和推进日本出版产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任凭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和西方造纸、印刷技术及设备的传入,西方传教士在华出版业兴起,传统出版业开始走向近代化、机械化、规模化。传统出版业与近代传教士在华出版业、官书局出版业、民营出版业互为促进,有力促进了中国传统出版业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出版产业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出版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运作已不可逆转,因此,出版业的产业化管理已成为不争的现实。出版业的产业化,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与出版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政府及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当务之急是:完善出版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完善法律、经济及行政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观念创新在数字出版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着力探究数字出版观念创新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以及路径和方法。研究认为,数字出版观念创新是数字出版转型的动力和保证,传统出版机构必须遵循数字出版观念创新的内在逻辑,认清数字出版观念创新的动力机制,选择正确的路径和方法,扬弃不适应数字出版的旧观念,建构指导数字出版实践的系统的、全新的出版观念:突破思维定势,以从产品中心到服务中心的转变为突破口,以专业出版平台建设为核心进行协同创新,不断探索数字出版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网络出版的兴起与出版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网络出版是伴随着现代电子通讯技术尤其是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兴起的 ,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电子网络出版的探索阶段 ;电子出版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阶段 ;网络出版与多种媒体大融合形成所谓“大媒体”的阶段。网络出版和传统出版在载体、传播型式、传播工具和手段、功能、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范式 ,目前出版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7.
数字出版具有传统出版业所不拥有的多元化要素,已对民众的阅读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完善,数字出版将掌握出版市场更多的资源,也将带来出版界新的景象.现代经济竞争中,品质与产业大小是赢得市场的筹码,因此发挥内地内容资源和人口资源的优势,再发挥台湾在硬件及电子技术方面的优势,合作开拓两岸数字出版市场,将是两岸出版业界一场共赢的盛举.两岸出版业交流已进行20多年,携手数字出版的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8.
大学出版社为我国出版业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出版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型大学出版社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很值得人们思考。文章从根植大学、创新出版、出版个性化和放眼数字出版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电子出版、网络出版、移动出版等民族出版新业态赋予了民族出版业在数字媒体时代新的内涵。但是,“数字化革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不能抓住数字化机遇,民族出版有可能更加边缘化甚至被淘汰。目前,我国民族数字出版仍处于起步阶段,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水平落后等限制了民族出版的数字化发展。出版社经营管理观念落后、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信息化水平低,数字化品牌产品缺乏、个性化特色不鲜明、创新产品单一。新媒体时代民族出版数字化的发展思路在于:宏观上公益性出版和市场化出版“两条腿走路”的整体性考量;微观上改造旧有的产业链,实现出版产业链的生产、营销推广、发行消费、衍生产品开发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创建新的出版模式和打造数字出版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人类出版经历了从硬质出版、软质出版到虚拟出版的三大历史阶段。拟对虚拟出版进行概念的辨析和界定,认为,虚拟出版分为早期声光电磁的萌芽阶段、计算机革命的发展阶段、数字出版的当下阶段、人工智能出版和大脑意识出版的未来阶段等四个阶段。借助两条线索及其双向互动,来考察虚拟出版时代出版与阅读之间的新型关系:一条就是技术驱动下出版载体和出版技术的不断革新;另一条就是出版接受者即人在阅读场景、阅读行为上的流变。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不变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在虚拟出版时代,从人类阅读“姿态”、人类与出版符号之间的关系,去发现人与出版二重变奏的特殊景观。这一特殊景观的探索发现,将为未来人类文创事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效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