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结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际,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高等岩石力学课程特点,通过与"学术型"同门课程建设的对比,探讨该课程的建设,包括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等内容。课程建设成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京工程学院电气和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经过课堂实验,介绍一项有关基于"输入""输出"平衡理论的科技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结果显示,把专业知识融入科技英语阅读中的"输入""输出"环节,在学生对科技阅读文本可理解性摄取和课外科技阅读的粗调输入基础上,设计多元拓展性的活动,把输入的语言材料在可理解性输出任务中进行消化、吸收和筛选加工,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课程教学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要环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石,会直接影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基于分析福州大学目前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课堂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从研究生本人、授课方法和教学方式、教师知识量及授课艺术、课程考核方式、学校思想导向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普通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需求,重庆理工大学作为重庆市唯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两年来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建立、"导师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多层次实践教学、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招生和复试选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重点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能力结构与产业需求相融合、技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校内培养与行业/企业实践相融合,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5.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特色专业发展迅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导师队伍方面还存在不足;地方高校可以通过科学定位、课程多样化、教育实践专业性、提高教师适应性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对比中法两国教育体系在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学制、办学规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性,可以看出法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有参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构建三位一体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职业导向性;优化办学结构和办学模式;增强课程设置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人们对此类研究生培养定位的认识不够明确,为此,构建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对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重要意义。要进一步提高理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专业学位培养评价体系等,为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如何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同发展与是否要纳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问题。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需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协调发展,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则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课程改革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应遵守育人原则、终身教育原则、综合性原则、现实性原则,并按照"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理念,对同一专业的各学科进行优化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2009年,全国增招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逐年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人数,意在对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校内外双导师制",培养高层次应用人才,以实现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实质是克服"路径依赖"和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改革的路径可分为激进式改革路径与渐进式改革路径、强制性改革路径与诱致性改革路径,路径不同,利弊各异。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时期,要从激进式改革路径为主向渐进式改革路径为主转变,从强制性改革路径为主向诱致性改革路径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专业学位已经成为中国主要学位类型之一.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时间长,总结其经验和发展趋势,将为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来可持续性发展提供重要借鉴.运用国际比较法,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趋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呈现出对专业学位的认知宽容度增加、结构趋于合理、规模继续扩张、认证文化更加浓烈、产教融合更加深入、设置流程更加规范等基本特征.提出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来可持续性发展应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促进认证文化推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试点以"现代学徒制"为代表的深度产教融合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专业群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建设,是学院适应市场的关键环节,更是学院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院与社会联系的纽带。课程建没应注重课程内容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实现课程结构模式的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和人本位。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满意度情况,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方案,为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以安徽医科大学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情况调查表》对教育培养过程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导师指导、临床培养、教育管理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对课程教学、奖助体系、就业指导和学位论文等满意度相对较低。当前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基本符合“医教协同”背景下对医学生培养质量的要求,但在课程教学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标志着中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以专业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转变。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中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从培养现状来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着职业性不突出、实践环节薄弱、导师力量不强、评价标准缺乏、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增强社会对这一培养形式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6.
实践是"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和特色,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必须突出实验环节的作用,建设并完善"先进测试技术"研究生创新实验平台.实验平台采用模块化、积木式的设计方法,可灵活组织各模块间关系,以完成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需求;且各实验子平台均预留接口,用于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动态调整实验内容,从而实现开放性和可扩展的设计要求.实验平台投入运行以来,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突出成绩.  相似文献   

17.
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阐述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萌芽期、发展期以及完善期三个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严格的准入制度,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化,适应性的课程设置,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严格的学业评估机制等特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必须从专业学位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目标、培养环节和评估等方面来进行建设,以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国际化背景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共同对研究生英语教学提供了机遇和新的挑战.在分析了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改革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手段、评价体系及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实践体系对加强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有积极作用。应比较国内外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专业课程体系模块构建的层次性、个性化、团队化、渗透性等原则,结合课程模块设计的专业方向、个性发展、团队意识、学科渗透等“四注重”要求,设置前沿课程模块、基础理论课程模块、工程技术课程模块以及专业辅助课程模块等4大课程模块体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强化本专业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当前的重点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落脚点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则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实现专业学位与其所对应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本文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例,在分析我国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教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意义,并从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教育实践和学位论文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教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