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从黑格尔把人的本质界定为“自我意识”到人本主义者费尔巴哈把人之为人的根本归结为“爱和意志”的剖析 ,确立了马克思科学的人的本质观即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生产力理论。“劳动”和“实践”范畴的引进是马克思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各自片面性走上科学道路的关键所在。“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理论的概括既标志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哲学视角从“人是什么”到“什么是人”的动态范式的根本转变。同时又意味着“生产方式”范畴的真正产生  相似文献   

2.
“财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也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的一把“金钥匙”.“以人为本”是马克思财富思想的精髓,马克思的财富观本质上是一种“人本财富观”.从人本学角度出发,以马克思经典原著为依据,贯彻“人创造财富,财富服务人”这一理论主线,深入诠释和论证马克思的“人本财富观”并充分挖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批判吸收黑格尔“抽象的精神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的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实的人”这一范畴。“现实的人”作为历史范畴,至少包括实践性、社会性、自然性、精神性、历史性等特征。它既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及共产主义学说的前提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基石,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对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探讨,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思想生成视野把握马克思哲学核心范畴的内涵演变,是呈现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必要环节。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超越传统西方哲学“逻辑在先”思维范式,进而真正实现其哲学革命的标志,也是人们把握历史、人的本质、分工、市民社会、资本以及自由等其他马克思哲学重要范畴的前提,而随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使用价值”范畴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使用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起点范畴;其次,使用价值范畴也是劳动二重性理论的起点和基础;第三,使用价值是价值形式理论的重要范畴;第四,使用价值是表达价值规律内容的基本范畴。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不理解劳动价值论,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而不理解使用价值范畴,也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是在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理论体系是以物质生产范畴为逻辑起点,而物质生产的两个维度(一是物质生产与社会的生成和发展;二是物质生产和人的发展与解放)则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理论两条相互交织的逻辑线索。在物质生产范畴基础上派生的一系列范畴的联系和转化,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理论的逻辑系统。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阶段性规律(自由竞争阶段)的理论构成了马克思社会理论的科学体系。一般、个别和特殊这三重逻辑共同指向一个理论目标:社会解放与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起点,不是“物质”,而是“现实的人”。这是马克思新哲学面临的根本任务和研究的主要对象所规定的,也是马克思新哲学的研究方法所要求的。马克思所理解的现实的人,是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的共同产物,必须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去把握其本质。作为马克思新哲学体系起点的“现实的人”,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的范畴按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结构而组成的范畴群。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学超越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人学、精神人学和感性人学。马克思确立“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的人文价值诉求,从批判和解放“抽象的人”开始,到扬弃“异化的人”,再到“全面发展的人”,成为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主要演进思路和人文价值内涵之一。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生成论思维方式合理地说明了人与世界的相互创生的关系,成为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另一人文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学理论是围绕“人”,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为时代新人培育这一重要实践活动提供了研究视域。深刻阐释马克思人学理论中“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发展”的含义,可以为时代新人培育提供哲学基础和理论遵循:“人的本质”理论引导时代新人培育的根本出场,要从“人的本质”出发,贴合时代新人的实际,提高时代新人培育的有效性;“人的需要”理论决定时代新人培育的主题生成,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时代新人的需要和特点,完善时代新人培育的过程;“人的发展”理论奠定时代新人培育的价值场域,要从“人的发展”出发,注重时代新人价值诉求,强化时代新人培育的多维化。在马克思人学理论视域下探讨时代新人培育的根本出场、主题生成和价值场域,对促进时代新人培育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代国内外马克思主义者争论的焦点之一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客体的理论,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都正确指出了主客体理论在马克思历史观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却往往夸大自然客体的社会历史性而否定它的客观性。例如卢卡奇就断言:“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法国存在主义的马克思学者阿克谢洛斯则进一步把这种观点推向极端,认为自然之所以是一个社会范畴,是“因为自然界仅仅是为了人并且通过人才存在着,所以自然界没有任何独立的运动,没有辩证的或非辩证的运动,也没有自然界的运动或物质的运动”。而国内的马克思主义者至今没有把马克思关于自然客体的论述发展为完备的自然客体理论,因此有必要结合现时代对马克思的自然客体理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人民”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人民”概念的理论前提是对一切神的批判;马克思对“人民”概念的把握是基于本体论层面;马克思把握“人民”概念的路径是从现实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坚持以现实的、劳动的人民为主体是马克思“人民”概念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文化理论,仍然有诸多问题未被学界加以充分研究:其一,马克思对文化的微观生成机制作了何种探索?其二,马克思是否提出了文化叙事的基本前提?其三,马克思可曾阐述过文化的“规训”功能?通过考察马克思的相关著作,可以发现,首先,“现实抽象”是马克思所揭示的文化微观生成机制的关键,它作为“文化产生于实践”之中介,一方面连接人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连接人的思维形式,进而与文化相连;其次,掌握文化的思维具体以及考量文化冲突乃是马克思为文化叙事提出的基本前提;最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间接地阐述了资本主义文化对人的身体的规训作用。深化马克思文化理论的研究,无疑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有别于历史学学科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范畴。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指谓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它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各民族普遍交往中形成的。世界历史和民族历史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把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正确、全面地运用于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以人的存在方式为显问题。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中“非人”的人的存在方式的批判性考察,马克思建构了自己关于“人的方式”的理论架构。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和实践方式、人的存在方式是“总体的人”以具体的“全面的方式”即物质性基地的对象性方式、现实性展开的实践性方式以及历史性生成的社会性方式作为人的本质规定的立体架构和主导脉络。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生成路径是:其出发点是自我意识哲学;黑格尔的“人学辩证法”思想是其人学理论生成的直接推动原则;费尔巴哈的人学唯物论是其人学理论生成的立足点。马克思人学生成的理论制高点是实践人学;主客体的统一是其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正> 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虽然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停留在人本唯物主义的水平上,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论独创、科学的探索,逐步地实现对它的扬弃和超越,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科学的历史观。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实现对人本唯物主义超越的基本线索是怎样的呢?在人的本质观上,实现了从“类本质”到“社会关系的总和”的飞跃马克思早期使用的“类本质”范畴接受了费尔巴哈关于“类”和“类本质”的学说,马克思考察  相似文献   

1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现的惟一理论形态,而“现实的人”是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奠基性概念和核心范畴.“现实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诸多内在规定性.马克思哲学即唯物史观以现实世界为视野,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类史和自然史的统一,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在本质上是一项对“人”的工作,这就需要对作为工作对象的“人”作出哲学省思。马克思“实践人学”理论以生成性思维视角强调人的实践性存在,对勤工助学工作具有现实启发意义。基于生成性思维方式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模式以人的生成和完整为价值导向,以过程的生成和创造为实践诉求,凸显主体性、人文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民主参与、多元追求、经验累积和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弗洛姆的总体异化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是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新弗洛依德主义”的创始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危机和非人道化过程的加剧,以异化作为揭露批判其罪恶和病态的核心范畴。因为异化“触及了现代人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他接受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尔库塞的“人的总体异化论”观点,提出了他的总体异化论。本文试对他的这一理论作一点探讨。一在弗洛姆看来,无论是“青年”马克思,还是“老年”马克思,异化范畴在其思想中一直占据着“中心地位”。他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劳动异化的四种表现来…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与出发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本质的人”,出发点是“现实的人”。马克思理论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的区分,标志了马克思思维方式的彻底变革,为马克思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它对我们深化理解马克思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