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魏汉津为北宋后期雅乐乐律的制订者,根据其雅乐乐律所制作的雅乐当时称之为<大晟乐>,又被以其名字命名为"魏汉津乐",具有极高的地位.其雅乐乐律理论主要有两点,一是"身为度",二是"中正律".其雅乐乐律理论不仅受到当时一些人的批判,也受到后人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散乐歌舞是唐五代曲子产生的前提,教坊乐渐变为唐曲子,是唐五代曲子辞"倚声"之源,唐五代曲子与唐"燕乐"无涉。柳永词的用调充分体现了唐五代词乐在北宋初期的延续,柳词的声情体貌,均源自"花间",与教坊俗乐紧密结合,既倚声"善为歌辞",又能"填腔"制撰新曲,"变旧声作新声",使之传播极广,接受甚众。苏轼以诗为词,是真正的"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但由于不咏调名本义,脱离词乐声情,也使得词成为了案头文学,逐渐丧失其作为音乐文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教坊始设于唐代,对唐代音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宗设立教坊的直接目的在于安置原藩邸的乐工与宦官;唐代第一任教坊使为范安及,教坊使的职能是管理乐人与音乐,他们与音乐才华没有必然的联系;青楼与教坊关系密切,盛唐时它是教坊选拔乐人之重镇,中晚唐以后教坊加强了对青楼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唐代宫廷中的内教坊产生较早,除去在战乱中受到一些冲击,它几乎是和唐王朝保持始终。内教坊在组织上可能分为雅乐部分和俗乐部分,最高的乐官由宦官担任,低级的乐官则有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等。普通的乐工则称为“弟子”。除了俗乐以外,在内教坊中还有雅乐。俗乐用于宫廷日常娱乐,雅乐则在由皇后参与的礼仪中使用。翰林内教坊是内教坊之外的另一机构,与内教坊无涉。  相似文献   

5.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自汉代以后便出现了广义的“诗”与“乐”分离状态,事实上音乐与文学以迥异于先秦的存在样态仍潜在地向前推进着.宋代恰是音乐与诗歌再度融合的完成期,但学界对宋代音乐文学的相关概念还有待进一步认识与厘定.任半塘先生推崇的唐代“声诗”概念并不适用于指称宋代音乐文学作品,通过对“声诗”与“歌诗”概念的对比分析,文章认为宋人的共性认识是“声诗”与“歌诗”通用,但绝少使用前者.同时运用“歌诗”概念来指称宋代之音乐文学,较之“声诗”概念更能体现诗与乐结合之特点,也更符合宋代唱诗实践.  相似文献   

6.
唐代宫廷中的仪式性乐舞和娱乐性乐舞都有诗歌传唱行为的参与。在仪式性乐舞活动中,所唱诗歌通常是诏命朝廷重臣创作,所用曲调大多由乐工制定,辞乐相配的方式有先辞后乐、先乐后辞、依调改辞,演唱由太乐署和鼓吹署中的乐工承担,采用齐唱形式。在娱乐性乐舞中,所唱诗歌多采自文人之作,辞乐相配的方式主要是“选诗入乐”,演唱由教坊乐人承担,演唱方式多为独唱。唐代宫廷中的乐舞活动对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刺激了文人的创作热情,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与发展;对全国的歌诗风气、歌诗创作起着导向作用;加强了上、下层两个诗歌创作空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朱熹好琴,精于乐律,著有不少谈论音乐的文章,其提倡雅乐的思想具有崇古性,其提出创办音乐学校、培养精通音乐的专门人才的思想又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8.
唐代教坊及内教坊乐官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坊的乐官包括梨园教坊使、教坊使、教坊副使、都判官、判官、都都知和都知等,教坊的高级乐官由宦官担任,低级乐官则由精通音乐的乐工担任。尽管有的教坊乐官深受皇帝宠信,但教坊乐官的地位并不高,他们在任职方面颇受限制,其地位要比其他的官员低。唐代的内教坊在组织上可能分为雅乐部分和俗乐部分,最高的乐官由宦官担任,低级的乐官则有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音乐本质上是中国人的“灵魂的语言”;伟大的音乐作品都是运用超越国界的音乐语言“向人类诉说”———这两点,是我读过刘再生教授的音乐文集《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之后,得到的关于音乐美学思想的突出印象。刘再生教授的论文善于从大处着眼,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势。如首篇《论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将中国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划分为以雅乐为代表的先秦乐舞阶段、以歌舞大曲为代表的中古伎乐阶段、以戏曲音乐为代表的近世俗乐阶段、以高度声乐化和高度器乐化形式为代表的现代专业音乐创作新音…  相似文献   

10.
以"雅乐"为尊是《历代赋汇》乐曲赋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体现的是《历代赋汇》辞赋与礼乐思想同源的文化内涵。笔者将音乐学知识引入辞赋视域的同时,以《大合乐赋》为例,导出辞赋中体现的乐制、礼制、音乐观念,言说辞赋与音乐互动的礼乐文化内蕴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地理、民族及宗教的原因,菲律宾是马来、西班牙、穆斯林三种文化的继承者、结合者,菲律宾的音乐文化也呈现出了十分独特的一面。菲律宾的音乐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都有一套独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汉代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碰撞促进了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归化.反映在文学艺术活动中,体现为两种类型一是少数民族地区风物与歌谣的引进和传唱,二是少数民族乐器的引进并极大地丰富了中原汉地的歌诗艺术.  相似文献   

13.
唐代雅乐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雅乐泛指宫廷祭祀活动和朝会礼仪中所用的音乐,起源于周代礼乐制度,政治严肃性、儒家思想正统性是其制作之着眼点。然至唐代,历朝君王重燕轻雅,雅乐制作较之他代尤简;朝廷喜尚享乐,祭祀大乐援引芜杂,民间小调、西域民族音乐、佛道曲调掺杂其中,使雅乐的娱乐性得以凸显,政治功用弱化,形成了大唐雅乐独具之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音乐史和西方音乐史是我国音乐学术领地的两大学术研究领域,研究和探索中西方音乐史,对于更好的认识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从史料、方法、著作及历史发展线索等方面,对中西音乐史作了初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音乐的二度创作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是实现音乐作品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音乐二度创作的成功是以特殊的音乐素质为基础;以完美而高超的表演技巧为条件;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人生体验、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为保证。  相似文献   

16.
比较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东西方音乐文化的首次碰撞,可看出当时中国处在落后挨打、中国人民不能主宰自身命运的历史条件下一种被动的历史选择。而新时期的这场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再次撞击,是在中国人民充分掌握了自身的命运、清醒地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华崛起、祖国富强的必然需要的条件下一种主动的历史选择。新时期的中国音乐大踏步地走向世界,参与世界音乐的创造。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代表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神韵及审美习惯。通过学校音乐教育 ,引导青少年学生继承、宏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 ,对于维护本国家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音乐观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核心。中国传统音乐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形成了重和合、追求中和之美、重人格修养而不重表演、重情感而轻技巧的特点 ,这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儒家音乐观的局限 ,使得中国传统音乐相对地较不重视对音乐本体规律的研究 ,使中国音乐不可避免地带有非独立性和发展不充分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郭店竹简《性自命出》与《乐记》乐论比较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自命出》为郭店竹简中一篇颇为重要的先秦儒家佚籍,篇中有论及音乐之源起、音乐之功能、音乐之宗旨等方面的内容,虽语焉不详,却与《乐记》表现出既相同也相异的音乐美学观念。《乐记》为孔门乐教传承的经典,浸润着孔子及其弟子的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的音乐观。  相似文献   

20.
从比较学角度,通过对两种不同音乐流派的整合、比较和分析,建立起对印象主义音乐进行再认识的理论视角,以达到对其艺术风格及其创作特征深入了解和把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