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文化翻译中的语境研究至关重要,而传统的研究方法过于理论化,差强人意。近几年将语境量化的研究日渐增多,成效斐然。以翻译的文化属性为本,将语境内容量化为文化、语体、语篇三类由面到点、由外及内环环紧扣的参数,通过对其在文化翻译中的导向进行分析,诠释翻译的本质。此外,通过公式、图式等量化手段,力图推动语境量化范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语境"通常指与言语交际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翻译时根据文化语境的需要,对词汇及语体进行必要的解释和筛选,最大限度地实现原语与译文在文化功能上的对等。  相似文献   

3.
美国诗人庞德翻译过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他利用现代英语诗歌的形式对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创造性阐释,译文自然流畅,韵味十足。本文从意象再现的角度,分析庞德对中国古诗的创造性翻译方法及其效果,从而以文学翻译的多元视角认同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翻译,由于涉及到文化传统、社会背景、意识形态、语体风格、感情色彩等诸多因素,因此,翻译时,准确把握词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往往成为翻译的最大困难。  相似文献   

5.
在某种意义上说 ,语言是由各种不同的语体所组成。而语体是同一种语言品种的使用者在不同场合所典型地使用的该语言品种的变体。也就是说 ,不同的语体用于不同的语境之中 ,而语境决定语体的选择。各种语体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也可以说是语体的艺术。语体不仅在日常交际生活中 ,而且在文学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本文主要探讨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依据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职业与教育程度等语境因素正确转换各种语体 ,旨在提高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语境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取决于语境。翻译中的理解和表达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的,本文以语境理论为指导,从词义的理解、信息的取舍、语体的选择三方面探讨语境对翻译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7.
语境是一综合、复杂、极为重要的语言学概念,是语言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也是翻译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语境主要包括语音语境,语法语境和语义语境。语境的这几个重要方面限定了词或短语等语言成分的意义的理解和翻译时对词义和语体的选择。翻译中注意充分理解原文语境,保证译作符合原文语境要求,充分体现原文语言风味和语体风格,才能提高译作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建构主义翻译观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为实例,认为文化意象的再现要正确理解原文中的文化意象;对蕴含文化意象的词语保留原文意象,或附加注释;再现原文中的意义语境;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再现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9.
以重点探讨"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社会语境内涵和政论语体特征为基础,从语义、语境和语体3个不同层面分析9个"不折腾"较有代表性的译文,可体现政治内涵解读、语境分析和语体特点,但存在语义偏失、社会语境内涵不明以及语体不当等问题;应将"不折腾"翻译为"no development-blocking campaigns",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整体上翻译为"no faith-wavering,no effort-relaxation,no development-blocking campaigns"。  相似文献   

10.
鸟类在古诗词曲里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意象,用以表达诗人的喜乐哀愁。它们寓含丰富的文化,译者翻译时需放在文化语境里考虑。从文化角度探讨含有鸟类文化意象诗歌的翻译方法,以向译语读者展现鸟类诗歌特殊的韵味,是古诗词跨文化翻译的一个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文化缺省指交际过程中对双方共有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大量存在。中国古典诗歌蕴含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信息,存在很多文化缺省现象,这给译者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文化缺省现象突出表现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专有名词和特殊文化词汇等四个方面。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认真审视原诗中的文化因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补偿策略,对诗中的文化缺省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2.
现代生态学这门学科研究人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和自然两者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研究生态学已成为当下的热点,外语界学者们众多的生态学术论文和专著不断诞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生态语言学、翻译生态学、生态翻译学等等。但到目前为止,还少有人涉及自然人文景观话语与语类翻译的问题。文章运用语类理论着重探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语类的同质性与自然人文景观话语翻译问题;二是语类的特点与自然人文景观话语文化翻译问题,以期说明复合型语篇中不同的子类篇应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同时说明自然人文景观文化翻译的策略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苏珊.巴斯奈特将诗歌翻译置于自己一贯坚持的文化翻译观视阈下,提出了诗歌翻译的"种子移植"理论。文章从文化视角出发,对巴斯奈特诗歌翻译"种子移植"论的产生背景、理论源头和理论内涵进行了全面剖析,阐述了她的"种子移植"论对全球文化背景下的诗歌翻译的启示意义,并揭示了其诗歌翻译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一国语言的精华,是一种文化的结晶。诗歌翻译是不同民族间深层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即意象,译诗即译意象。本文试图从文化视角,通过移植和改写两种方式来对诗歌意象成功传译的例子进行剖析,意在说明怎样更好地传达原诗的文化意象,最大限度地减少诗歌翻译中的文化走失。  相似文献   

15.
"音美"、"形美"、"意美"的英译是呼应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精神内涵的关键所在,传统古典诗词英译过于强调经验理论的照搬照抄,忽视了中西跨文化之间的差异,以致于英译效果难言满意。描写翻译理论为古典诗词英译实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语境化注入,关注诗词本身所彰显的文化历史境况,为消解英译中文化的误读以及审美的缺位奠定基础,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本文以许渊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探讨基于描写翻译理论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为我国英译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文章从文化阐释学、接受美学、文化交流三个维度探讨了如何翻译唐诗意象。首先,见解性地提出意象翻译的三原则,然后重点探讨在意象翻译原则指导下的唐诗意象翻译策略。运用翻译策略成功地传递诗歌意象能向世界更好地传播中国优秀的诗歌文化。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诗歌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精美的心理产物 ,同时又蕴藏着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 ,是研究人类文化历史不可缺少的素材。诗歌翻译是不同民族间深层次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翻译学的角度来看 ,诗又是可译性最小的文学形式。译诗难 ,这已是译诗者的共识。本文从语言学、翻译学和文化学等角度探讨英汉诗歌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 ,并根据一些中外诗歌译者的理论与实践 ,归纳并总结出若干有关文化因素转化和变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论南宋寿词的分型及特征--兼论祝寿文学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祝寿之辞始自先秦,此后绵延不衰.纵观南宋以前寿诗、寿词的历史流变,其创作多限于庙堂,颂扬对象多为王卿贵族,内容风格单一.南宋祝寿风气炽盛,直接带动了寿词创作的普遍流行,其类型可分为寿圣寿官词、寿亲寿友词和自寿词三大类.寿圣寿官词因其应制酬唱之目的而带有谀美色彩和模式化特征;寿亲寿友词因祝颂的功利需求虽不免有一些尘俗观念和价值提升,但因其表现了人伦真情的温馨和生命意义的美好,因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自寿词摆脱了他寿的功利目的,审视并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深刻揭示词人深婉细腻的心迹,带有浓烈的个性化色彩,风格少有他寿词的喜庆欢愉而多以悲愤激越为基调.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意象是诗歌的要素之一,但由于不同文化在诗歌表现手法上不尽相同,因此在诗歌翻译过程中意象是否可以转换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探讨,认为“形神兼备”是诗歌翻译的理想境界,但在诗歌的实际翻译过程中进行一定的变通与转换,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民族语言的精粹,凝聚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而诗歌翻译既是一项跨语言, 也是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诗歌所涉及的文化有表、中、深三层之分.在文化表层,全人类共性远远大于个性,因而翻译方法以横向移植为主.在文化中层,两种文化可能会出现文化并行或空缺现象,翻译应该着力于沟通.在文化深层,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隔离现象,主要表现为语言的隔离和心理的隔离,在这一层面翻译所面临的难度较大,译者首先应对此有所认识,然后灵活应对,以便跨越文化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