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凝聚和积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重要力量,在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为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精神源泉,发挥着导向作用。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2.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大学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运用近年来中、西文化研究的有关范式,从文化堕距、文化分层、文化选择、文化形态、文化自觉等方面对大学文化进行剖析,指出大学文化是高层次文化,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历史积淀与时代发展、书卷气息与大众习俗的统一,是个性与共性、批判性与建设性的统一。大学文化带有继承性、创新性、综合性、科学性和先导性等特点。大学文化的灵魂是大学精神,大学文化的主要表征是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和学校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3.
对中美大学命名理据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中国高校更名命名的特点,并试图揭示民族文化心理因素对中国高校更名的影响。还对更名大学的英文命名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时代精神与大学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存在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影响最深远的文化 ,大学理念就是大学的精神 ,是引导学生的灵魂。独立和创新是大学理念的恒常追求。在大学理念的实践展开中 ,应切实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在全球化背景下 ,大学教育应该自觉适应时代要求 ,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中国今天的大学教育 ,必须把现代人格的塑造作为首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引领大学的前进与发展,在高校服务文化强省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全省高校普遍重视培育大学精神,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可以从以下路径继续培育大学精神,增强其服务文化强省建设的辐射作用:深度挖掘安徽地域文化,为大学精神注入新的内涵,提高辐射文化强省建设的品质;紧密联系"文化强校"与"文化强省",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提高服务文化强省建设水平;加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融入地域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造先进文化阵地;注重文化共同体建设,在促进自身优势与社会资源结合中服务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6.
日本高校大学精神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日本高等教育的概况,以及日本高校在强化办学特色过程中,注重大学精神建设的基本情况;重点剖析了《立命馆宪章》中关于大学精神建设的理念和成效;阐述了日本高校在大学精神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具体做法,并提出日本高校大学精神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民族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与其他各类高校一样,走过了一段曲折而艰难的道路。现在,终于按照国家统一的要求,推行统一的教学大纲,使用通用的教材,进入了稳定发展的初期。可以说,民族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民族高校与其他高校拉平距离、统一水准的探路石,在时下全国高校无一“幸免”的大学英语四级、立级统考中,民族高校的英语成绩,被真正地摆进了“民旗团结大家庭”的光荣榜上。这在民族高校的发展史上,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精神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传承与再造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贯穿并渗透于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探讨河北农业大学开创的"太行山道路"和由此形成的"太行山精神"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太行山精神"对大学精神培育和社会主流价值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它应该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品质,体现其理想目标、精神信念、价值取向以及认知世界的态度和方法。大学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沉淀、凝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属于传统的一部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代表着特定文化群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新时期高校道德责任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互动关系,从建设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构建多样化的大学校园行为文化和高尚的、先进的校园精神文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加强高校道德责任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在统一性。在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视高校道德责任教育,只有二者共同协调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学理念主要关注大学的功能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诸方面的内在规律及其关系等涉及到办学思想的基本问题,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它要比大学理念具有更高的文化价值。大学精神可概括为创造精神、独立精神、批判精神、科学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应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变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社会转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适时应对这些变化,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清醒把握的一个主题。本文解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而提出高校德育应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校长的多重角色及对大学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职能日趋复杂,人们对大学校长的角色期待也产生了不同的定位,大学校长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和多种角色集于一身的人:领导者,注重目标和影响激励;教育家,能够提出具有独到见解的教育思想或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社会活动家,致力于建立学校与外界社会的良好关系;学者,在相关专业领域享有相当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教育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良好的校园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就校园环境建设的内容和原则两个方面探讨了校园环境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主体性的积极表达和创造性的无限勃发,对大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开展和大学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让大学教师生活在学术自由和教学自由的宽松环境中,让大学教师有本职工作内在价值与人生价值密切相关的切身体认,让大学教师有研究创造的自主工作权和自由流动权,让大学教师有信息对等、渠道畅通的沟通机制,让大学教师在良好的治理结构中通过外部竞争过程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保证大学教师创造力勃发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日益受到社会、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重视,高校团组织工作针对新的形势如何定位、如何发挥团组织的作用,针对高校团组织的工作特点提出了介入就业创业指导转变学生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工作落脚点,通过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拓宽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领域,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职能,从而更好地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凝聚青年.  相似文献   

17.
大学的未来必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探索新知并以科研立校,坚持造福社会的办学方向,锐意创新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学精神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而演进,在守望自身逻辑发展的基础上,吸纳了西方大学精神的精髓,不断地融合、创新,形成了近代大学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这些大学在其校长的先进治校理念倡导下,造就了可贵的德治精神、自由精神、自治精神与爱国精神,并对中国近现代大学精神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情感管理是近年来备受中国企业界重视的管理模式之一。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学校管理中情感管理的有关问题,尽管学校同企业情况有差别,可是推行情感管理却总值得提倡;但情感管理取代不了基础管理,特别是制度管理。把无情的制度与有情的管理艺术地结合,寓无情于有情之中,取得有情胜无情的管理成效是推行情感管理所期望达到的管理境界。  相似文献   

20.
回顾历史,大学理念经历了从“理想大学”到“现代大学”再到“巨型大学”的演变,大学经历了从“乡村”到“城镇”再到“城市”的过程,当前的“前瞻性大学”、“21世纪的高等教育”则把大学推进到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的“中心城市”地位。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发:大学得以基业常青,在于大学勇于坚守自身逻辑、敢于把握发展机遇和积极的主体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