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背景形成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分析,可得出现阶段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步骤,即五个坚持和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的主旨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高校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课程改革的关键点: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构建“全面、协调”的课程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课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价值追求。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包括五个方面: (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即要把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即要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形成经济和社会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三)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即要在发展中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效统一,促进发展的良性循环。(四)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即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环境、资…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在完善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确立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前提,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上的一次大飞跃,是指导我们当前和今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和吸取国际与国内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是我国根据现时代的世情和国情作出的关于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科学发展观贯穿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相互关系的两条主线,渗透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自觉意识,是新时代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现了对传统发展思想的扬弃与超越,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深入探究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发展观是对发展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体现出人们对发展的基本价值判断。发展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经济发展观阶段;社会发展观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阶段;人类发展观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到关注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再到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2003 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我国国情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标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伦理学视角来看,科学发展观突显了以人为本、力求公平和关注和谐发展的人文关怀和伦理精神。坚持并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人们伦理道德水平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观与伦理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性。任何一种发展观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伦理支撑和道义支持;任何一种发展观的实践推进都必然要体现出相应的伦理价值导向。对传统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进行比较研究,可揭示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伦理精神、道德原则,所体现的先进伦理文化的发展要求。如何认识和处理发展过程中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科学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体现出不同的伦理意蕴。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追求公平的伦理精神;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嬗变出发,总结分析了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与环境恶化的态势,认为当代人口迫切需要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人口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人们的自然观必须由“征服论”向“协调论”转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建立人口、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新秩序。  相似文献   

14.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符合人类发展和人性发展需要的新的发展观与价值观。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人文精神的提出是对人类及人性发展本质性、规律性以及终极价值认识的深化。笔者认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人文精神,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理念、营造高品位的人文文化环境,通过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弘扬与传颂、可持续发展及人文类课程的开设、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与启迪以及学生的养成训练等多层面入手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延伸.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生态和谐视域中的和谐社会研究状况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则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的基本特征。解读和谐社会,应着力把握其表征时代精神的理论特质。其中彰显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生态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在生态和谐视域中,和谐社会的研究进展表现为提出背景的宏阔性、思想渊源的厚重性、审视视角的 多维性、发展理念的科学性、思维方式的和谐性和生态和谐的实践性等若干层面。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提出在实践这一重大思想体系中,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建设是建构在"以人为本"、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人权理念价值基础上的新概理念,逐步致力完善人权保障制度构建,并进一步提出加强人权教育是实现上述人权理念和人权保障制度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论增强人文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文环境建设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性条件,重视人文环境建设是我国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在目前颇为热烈的人文环境建设的讨论中存在着两个根本性缺陷:一是过于狭窄的文化观,因而不能观照人文环境建设的客观实践的整体;二是公式化、概念化、标签化、简单化问题,因而不能体现人文环境建设的人文本质。认为要实现人文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在党的理论创新过程中的里程碑意义,自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大人文环境观;必须加强人文环境建设人学理论和方法论依据的研究,着眼建设和谐社会,确立科学的构建原则。  相似文献   

19.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就是要坚持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确立教育发展的科学价值理念,即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统一以及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人本管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和目的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其核心和动力就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其本质在于促进人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班主任工作中“人本管理”应以培养人、人的发展本身为目的和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人关怀和道德情感教育,注重创造和谐氛围、加强民主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