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怀素草书除个别有墨迹传世外, 多数保存在历代刻帖或帖目中.通过帖目中帖名的比对, 将疑似怀素临摹的作品析出比较, 即可发现其曾大量临习王羲之的作品, 这对认识怀素的师法有启发性意义.刻帖中另一种蜀本《自叙帖》与传世墨迹本不同, 可见怀素生前书写过多本《自叙》作为"行卷"赠送名流显胄, 唐代的很多传世书迹或许都有类似的背景. 《大草千字文》先刻入宋群玉堂帖, 明成化六年 (1470) 曾由余子俊在陕西西安翻刻一本.通过将美国安思远藏宋精拓本与明陕翻刻本的比对发现, 明陕本的底本出自宋群玉堂本的晚拓本系统.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收录了三件元代“白帖”文书,其中两件文书内容都是关于元代亦集乃路广积仓税粮凭据,文书中都书写有“白帖”二字,为研究元代税粮征收程序提供了实物价值,.  相似文献   

3.
《揅经室外集》著录书目,多可验之于《宛委别藏》丛书。故论《揅经室外集》著录书目之特色,可明《宛委别藏》丛书收书之特色,更可彰显阮氏版本目录学之学术价值。阮元为乾嘉时之大儒,亦为扬州学派之殿军。欲窥其目录学上之成就,离不开《揅经室外集》。  相似文献   

4.
好太王碑拓本特别是早期拓本的研究,对于好太王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中国清末民国时期文化史、人物史研究的深入以及当代中国文物收藏热的兴起,一些新的好太王碑研究资料(包括跋文等文献资料和拓本实物资料)浮现于世。其中,李超琼的相关文献为了解将好太王碑1881年藏本带到南方苏州的李超琼这个人物,提供了新的资料;姚华的几份题跋能够让人了解到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书画家、金石家姚华对好太王碑拓本和陵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徵明于嘉靖十年用小楷题跋《袁生帖》,题跋内容以《三希堂法帖》刻本和《江村销夏录》著录最为可靠.从题跋中所提及的《袁生帖》的钤印、版本等诸多情况来看,现藏日本藤井有邻馆的墨迹《袁生帖》就是文徵明的题跋本,也是乾隆内府藏本.  相似文献   

6.
唐人殷璠《河岳英灵集》版本繁多,目前宋刻本、明善本、汲古阁本、日本文政本和清代几个版本在国图皆有留存,而元本与秀水沈氏藏明翻宋本的《河岳英灵集》已无存。值得庆幸的是,清人王士禛《河岳英灵集选》的删纂依据是元本《河岳英灵集》,而晚清张元济主编的《重印四部丛刊初编.河岳英灵集三卷》用的是秀水沈氏藏明翻宋本影印。因此,我们仍可通过对王士禛《河岳英灵集选》以及张元济主编《重印四部丛刊初编.河岳英灵集三卷》中内容的研究,还原元本和秀水沈氏本《河岳英灵集》的一些原貌,并校正王士禛《河岳英灵集选》和秀水沈氏本《河岳英灵集》的一些讹误。  相似文献   

7.
张溥的诗文集现存主要有四种,即《张太史七录斋初集》7卷、《七录斋诗文合集》16卷、《七录斋文集·论略》2卷《续刻》6卷《别集》2卷、《七录斋近集》16卷。前二种近年已影印出版,后二种则分别藏于天一阁博物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颇为稀见。四种诗文集体现了张溥的总体文学风貌,具有重要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次对四种诗文集的版本、内容详加考述,指出其在张溥研究、复社研究、晚明文学史及思想史研究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合集》编辑工作开始以后,我曾以所藏人头骨刻辞1,大片甲骨10,中片122,小片59,共计192片,及甲骨拓本6种12册8910片,捐给编辑工作组,以备选入《合集》之用。前年搬迁房间,整理旧籍,忽于册叶中发现旧存尚有甲骨卜辞拓本一纸,片大字多,内容重要,据记录系曩年得自厂肆,惟不知原骨究为谁家所藏。(附图一)  相似文献   

9.
正当记者走进孙修藏的办公室,一阵墨香扑鼻而来。孙修藏一身戎装,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严肃的,但说起话来风趣幽默、平易近人,举止间透出儒雅的风范。孙修藏从小就喜欢舞文弄墨、读书习字,在祖父的指点教导下临习颜、柳、欧体,从而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童子功"。全村人都知道小孙修藏写的一手好字,每到春节,前来求春联者络绎不绝。孙修藏以行草书、楷书见长,他走的是碑与帖、传统与时代相契合的道路。他从1978年便开始临习米字和魏碑诸帖,从而夯实了良好的书法基础。后来入伍进了军营,他更是如痴如醉地临习书法,每有空闲或夜阑冶静之时,便研墨  相似文献   

10.
从怀仁集《圣教序》试析《兰亭序》之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仁集王羲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唐初僧人怀仁及其合作者诸葛神力、朱静藏对于中国书法艺术史和金石史上的一项卓越贡献。长期以来,这一杰作被誉“山阴嫡嗣”,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历代书法家奉为临池习书的楷模,更重要的是在集字钩摹、勒石、镌刻等方面表现了高度技巧,保留了大量王羲之书迹,不失为储存右军法书的宝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近年西安碑林在翻修《石台孝经》时,发现南宋整拓《圣教序》一份,这一稀世孤本的发现,引起书法、文物界的注意。一九七九年《文物》一月号发表了章归同志(《〈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宋拓整幅的发现兼谈此碑的一些问题》一文,对此整拓本和怀仁集字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评价;也谈到了《圣教序》与《兰亭序》的关系,但对《兰亭序》真伪问题则审慎存疑。其实,深入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公允地评价怀仁集书之功,而且有助于辨析《兰亭》真伪之疑。是以不揣孤陋,试申言之。  相似文献   

11.
雕版印刷的发明直接来源于拓石 ,由拓石到雕版 ,最重要的是复制观念的转变。即由去拓已有之石到为拓而刻石 ,这与雕版的本质是一样的。根据最早记载拓石的唐代资料 ,可以认为 :一、晋代就有拓石 ;二、拓石普及于隋唐之际 ,对书法的爱好和传播佛教教义以求福报的心理构成较大的社会需求 ,刻拓观念随之出现并成熟 ,故雕版印刷也当出现于隋唐之际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降碑学帖学转换时,书法家沈尹默碑体作品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有关沈氏书法生平方面,笔者以"南沈北于"之说法建构当时书艺生态氛围。如民国初年雅集式的结社及展览机制的出现,烘托出沈氏书法风格论点。再则将本文论点核心集中在少数沈氏碑体篆书的作品。特别注重其当年临摹墓志碑帖文与其遗韵分析,依此并稍类比"北于"及两者时代共通点,企图佐证由碑转帖之过渡的主流发展。最后归结沈氏在中国现代书艺史上着重笔法与理论的帖学代表性,及其文化传承事业执着的艺术贡献。  相似文献   

13.
金文书法,在整个书法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以金文为代表的西周书法被后世奉为大篆的典范。《大盂鼎铭》、《散氏盘铭》和《虢季子白盘铭》是西周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正确认识和理解西周金文的笔法、结字和章法是学好大篆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陈寅恪先生治史,十分重视地下新出文献,但于石刻文献研究涉足较少。本文分析他对清人过信金石有所不满,认为古史资料应以群经诸史为多数之所汇集,金文古刻仅为少数脱离之片断,重视石刻,但不泥于石刻。他于石刻类著作阅读极广,且多曾求取普拓,备校众本,在四裔民族史研究、李唐祖籍及氏族研究、唐代政治史研究和唐代文学研究诸方而,均曾依凭石刻文献,取得可观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晚明到清末社会剧烈变化激荡,书法艺术风格变迁明显:从晚明行草的狂放到清前期赵董的柔媚、馆阁体的板滞僵化,到清朝中后期碑学复古。书法艺术风格的变迁与文化思想、书家个性、社会变动等深层契合。探索一定历史书风变迁,有助于深刻解读书家身世、时代思潮、社会政治等方面变化。  相似文献   

16.
《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是一部记录越南北部民族生活史的拓片总集,它的原始材料均为散落在庙宇、村社、神祠等附近的碑铭。它以碑为载体,用汉喃这种越南特殊的文字书写越南北部民族的生活风情,时间跨度从明末一直到二十世纪初,从道德、制度、风俗、宗教等四个方面对《越南汉喃铭文拓片总集》中的汉文化影响进行了释例,爬梳出越南河内以北的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7.
作为明代最重要的史学家之一,王世贞十分重视史学考证。他研究碑帖,其目的之一,就是用来证经证史。王世贞以碑帖证史,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以碑帖证史之讹,二是以碑帖补史之阙。同时,王氏-~,Jll文献来考证碑帖的真伪与正误。王世贞以碑帖为文献资料,考证史书,扩大了史料来源,也促使史学不断开拓领域。  相似文献   

18.
邓肃为宋南渡时期著名谏官和爱国诗人,有《栟榈集》25卷传世。他诗、词、文兼善,又长于书法。《论书》阐明了他对笔墨纸砚的认识与取用法则,并对唐宋几位书法大家及其书法特点进行了品评鉴赏;由其书迹题跋,可以洞见其以人论书的书学思想及尚晋崇王的书法趋尚。邓肃《论书》及其书迹题跋,皆精到语,既充分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也折射出宋季书学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9.
《瘗鹤铭》是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石刻。由于《瘗鹤铭》摩崖石刻先遭天灾,后遇人祸,早已支离破碎不全。北宋发现此铭,已不完整,及至清代打捞上岸,只存五方残石。唐、宋、明、清均有文本和刻本,哪种近真,本文进行考订,以求还其历史之真面目并提出笔者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20.
镇江焦山碑林在金石、书法、文字、文化研究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时贤的两部有关焦山石刻和碑林研究的论著中,存在一些文字上的疏漏。纠正这些疏漏,对正确辨认焦山碑林文字,促进“焦山碑林数字化建设”的课题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