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人的存在是一种以否定对象、肯定自身为主要形式的矛盾存在,人在与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塑造和设定自我,对象化 是人之存在的根本形式,其中对象性思维是对象化的静态表现,而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类现实的劳动实践活动则是对象化的动 态内涵。  相似文献   

2.
人的存在是一种以否定对象、肯定自身为主要形式的矛盾存在,人在与对象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塑造和设定自我,对象化 是人之存在的根本形式,其中对象性思维是对象化的静态表现,而马克思所提出的人类现实的劳动实践活动则是对象化的动 态内涵  相似文献   

3.
自我确证是指主体从对象上面以类似直觉的方式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自我确证是审美的必要条件之一 ,审美不仅需要对象化 ,更需要自我确证。审美中的自我确证以想象为中介 ,想象使得在自我和对象之间寻找相似性成为可能 ,从而实现自我确证。审美中的自我确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简单直观式自我确证、对情爱能力的自我确证、对生活经验的自我确证、对创造能力的自我确证和对超越性大我的确证  相似文献   

4.
《向峰文集》是王向峰 4 0年审美灵性的对象化成果。他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同时 ,建构中国美学理论的研究体系 ,老庄研究尤能显示其独特的学术个性。艺术文本的解读是其深邃的洞察力和现实观照的表征 ,而创作则是其审美灵性的直接对象化。《向峰文集》实现了研究、批评与创作的互动 ,是臻于化境的关于审美文化的对象性确证  相似文献   

5.
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阐释,认为它不仅需要具有客观存在的条件,而且必须经过主体的知觉,从而进一步确认,现象学美学中的审美对象作为客观存在的对象不同于审美客体,它是一种意向性、关系性的存在,其内涵比审美客体的内涵更丰富、更具体、更富主体性,也更适合建构新的美学体系;作为被意识到的对象的审美对象不同于一般的意识对象,它是一种需要用审美经验去感知的对象性存在。  相似文献   

6.
“对象化”是目前关于美的本质讨论的一个核心范畴 ,对这个范畴的理解 ,显然不能过于狭隘。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对象化”理论的分析 ,试图把握作为审美范畴的“对象化”的内涵与外延 ,并找出作为审美范畴的对象化与非审美范畴的对象化之间的差异的标志。审美对象化区别于一般对象化之处 ,是反思判断能力的参与 ,有了反思判断能力 ,主体就能使自己的对象化产物转化为美的对象。而在没有反思能力的主体那里 ,即使是劳动实践的产物也只能是一种潜在的审美对象 ,而反思能力又不是一种抽象的主体本质力量 ,它是社会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翔集"即"时飞时停","游泳"即"时浮时沉","讥"应释为"批评、指责";"或"即"有";"拂士"当释为"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贤士";"必"即"如果、果真";"随"即"轻易、随便";"植"通"置","放下"之意;"葛",古代用来织布的一种植物;"诟病"属同义并列,"耻辱"之意;"岂遽"属同义连用,同"岂讵"、"庸讵","难道"的意思,"进平技"即"进于技";"结发"当释为"成婚、结婚";"愁思"乃同义复词,即"悲伤、忧愁";"过"即"探望、看望"之意;"冷袖"当释为"罢舞"。  相似文献   

8.
五年计划是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中国发展不断上台阶的重要途径。"一五"是计划经济时期最成功的,顺利发动工业化并推进社会主义改造;"二五"是个失败的五年计划,"大跃进"后出现"大跃退";"三五"、"四五"、"五五"是完成情况中等的五年计划,虽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总体实现了基本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六五"计划顺利完成,成为又一个黄金建设期;"七五"计划改革闯关,完成情况喜忧参半;"八五"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九五"顺利推进了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转变";"十五"计划大部分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发展模式出现逆转;"十一五"是完成最好的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作者"、"作品"、"审美"是理解王国维"境界"说的三个关键维度。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对《人间词话》中作为"境界之魂"的"气象"范畴作以解读。"作者之气象"是要词人不仅具有真性情、雅量高致,且能"出入自如";"作品之气象"则关注文本内在之"神"及壮观之境界;"审美之气象"则崇尚"不隔"之境,言外之味的自然流露。由此,从"气象"审美的角度出发,又再次回归到了"词以境界为最上"的理路之中。  相似文献   

10.
既往的哲学解释框架,仅仅重视属人的主体尺度和对象尺度,将必然属人的中介尺度,误置或排除于人的“能动的、类的生活”之外,使主体尺度对象化和对象尺度主体化的理论,与实际严重错位和异构。在对对象世界的改造中,人在占有主体尺度和对象尺度的同时,必然占有着第三种尺度即中介尺度。其内在根据主要是:中介尺度的人的占有,是主体尺度对象化和对象尺度主体化的必要前提或条件;中介尺度的人的合理占有,是主体在主体尺度对象化和对象尺度主体化的可能性空间实现价值目标的必然性根据;中介尺度的人的现实占有,是主体对象性活动的辩证法的必然性结果。中介尺度是人的第三种尺度的命题,弥补了既往关于人的对象性活动的理论缺环,具有较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实践和认识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理解,具有显著的直接价值  相似文献   

11.
审美关系是审美活动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审美的对象与审美对象的边界,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对象离不开对象中的潜在的审美元素,更离不开人的参与;从审美的对象到审美对象的转向依赖于审美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参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是对象性的存在,体现了审美对象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审美是人的渴望自由发展的心灵对于不自由的现实世界的虚幻的超越,瞬间的自由也是对人心灵的抚慰。有了这样的抚慰,苦难的人生不至于太沉重,有了选择的抚慰,人可以一定程度上从现实中超越出来。一般说来,实践是人类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双向对象化的感性活动,是一个自然的人化与人的自然化相统一的过程,是人类超越自然和自我超越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的活动。而审美的自由性质正在于其超越性。  首先,从需要的层次来看,审美就是人的审美需要和审美关系的对象化,也就是实践创造的自由的对象化。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  相似文献   

13.
马尔库塞认为,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对象首先是以一种外部的外在形式与人直接相对立的,并且只有通过对对象有意识地加以历史的和社会的占有,对象才能成为属人的对象,成为人的对象化。所以,人的表现首先总倾向于外化,而他的对象化则倾向于物化,从而他只有通过‘否定之否定’,即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与杜夫海纳在美学思想和批评理论上多有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在批评任务上,朱光潜以审美性的趣味培养为旨归,提出"不即不离"等美学理想,批评成为锻炼审美能力的应用美学;杜夫海纳则认为批评追求的是认知性的意义探寻,作为主体的批评家应该以自身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实现自我的完全呈现。在批评标准上,朱光潜标举符合"纯正的趣味"的审美标准,杜夫海纳则推崇体现意义完满性的"深度"。"趣味"与"深度"并不相互排斥:审美对象带来的审美感觉的充实性可以使我们的情趣得以形成,以臻成熟;"深度"可以说是在"趣味"基础上对审美经验、文艺批评的"深度"要求,即在认识艺术作品深度的同时认识自我,自我的存在向作品的意义世界开放,不仅开放审美的我,也要开放伦理的我,认知的我。  相似文献   

15.
"身与竹化"、"成竹于胸"、"空且静"是苏轼审美理论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三个基本命题。"身与竹化"作为审美体验论命题,是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成竹于胸"作为审美意象论命题,揭示了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空且静"作为审美心态论命题,强调空静心态对于艺术创造的重要性。苏轼的这三个美学命题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切实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其他后形而上学思潮,历史唯物主义具有相当的理论优势,它通过特殊的实践思维将存在论引到历史性的维度上去了。在实践思维中,存在只能是由对象化规定的对象性存在,即在物性中超越物性、在实在中超越实在的对象化生成领域。历史作为存在范畴,意味着历史性成为存在论的基本原则,"存在"在历史实践中本质上成为"能在"。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自然历史理论及与此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理论,含有一种共同的普遍的整体价值理念,其理论视域涵盖"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对象性的自然历史体系的整体性,人与自然在其对象化、异化及其扬弃中趋达的"本质的统一"及其共同的普遍价值问题.通过对马克思这一自然历史观的解释和对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的分析,可以发现自然历史系统的统一性与整体性及其共同的普遍的整体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来说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这就是说,对象成为他自身。”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0-191之中国化实践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消除中国传统个体弱创造之异化问题,也在于发现中国传统文学个体的创造经验,提炼出“个体化理解世界之创造”[1]的观念。中国现代个体在追求文化的自我实现过程里,从自身感性生命经验与文化性生存体验的矛盾张力中洞见自我“个体化理解世界”的独特问题,以之实现对儒道文化的批判改造,不仅可以形成中国现代个体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而且可以促发中国现代个体文化哲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作为审美创造不同于物质生产和一般精神生产的特殊本质就在于,在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双向运动过程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作家的审美意识对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制约创作的全过程,而且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对象,艺术创造开始于审美主体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然后通过审美意识的对象化活动实现对人自身的肯定。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作家要按照客体对象的性质、特征、内在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作家不能无视客体对象自身的结构方式、属性、规律、内在特点而任意为之,另一方面作家又处处从自己的审美理想出发,根据自…  相似文献   

20.
从16世纪末开始,俄国利用"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大举东征,向亚洲北部殖民扩张。俄人东渐大致有四个原因:"寻找"东方出海口;"寻找"与中国贸易的"商道";"寻找"神话中的"金毛羊";掠夺黑龙江流域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