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厘定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是进行执政伦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大致说来,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主要有:执政价值、执政价值合理性、执政工具合理性、执政正当性、执政善、执政责任。厘定执政伦理研究的基本范畴对深化执政伦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合法性是关于公共权力正当性和政治秩序如何持久的问题.源于古典共和主义传统的协商性民主理论,强调通过程序主义对话伦理赋予公共政策或立法以合法性基础,从而实现了对于共和主义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的超越.协商性民主在政治参与、法律监督、政治博弈、程序正义方面的优越性,为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重建其政治合法性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乡村良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农村非政府组织为发展乡村协商民主提供了社会基础,有利于乡村协商民主的完善和发展。具体说来,农村非政府组织可以提升农民的协商意识和协商能力,促进乡村协商民主的持续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可以为乡村协商民主提供组织支持,提升乡村协商民主的成效;农村非政府组织可以培育充裕的社会资本,为乡村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土壤。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辨证唯物史观出发,从权力的人民化、廉洁化、民主化和阳光化四个维度建立了自己的权力伦理思想。马克思关切权力伦理的思想体现了工具正当性和价值正当性的有机统一。在当代中国,继承、弘扬和实践马克思关切权力伦理的思想传统,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推进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需要树立"平等协商"理念并从制度上加以保障,这是政协协商民主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建立和完善执政党与政协的决策协商制度、人大与政协的立法协商制度、以及政府与政协的决策执行协商制度,这是搞好政协协商民主的关键;需要推进政协协商民主法制化建设,这是政协协商民主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从政治与伦理之间内在的价值关系看,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对政治伦理的工具正当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探究;从政治伦理的理论结构看,它应该包含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内容;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理论特征和影响看,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看,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加快制度伦理建设、树立全球政治伦理意识等,是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主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诉调对接机制的确立与运行是社会效果、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有机统一的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马克斯·韦伯的正当性概念为诉调对接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与价值基础。合法性是诉调对接机制的制度根基,规律性是诉调对接机制的合理性体现,道德性是诉调对接机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政党伦理是研究政党正当性及其操作规范和方法论的价值哲学。合道德性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石,政党价值理念保证了政党执政的合道德性,政党制度伦理保证了政党执政的合法律性,党员伦理是政党执政合法性的人格保证。  相似文献   

9.
从引出中国协商民主理论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中国协商民主政治正当性的来源性问题以及中国协商民主政治正当性在实践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在中国如何完善协商民主的政治正当性给予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思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良善性是法律内在的精神、理念,是法律成为法律的根据和前提,是法治的精神支柱。本文认为,良法是法律的形式良善性和实质良善性的统一,而法治就是形式良善性和实质良善性统一的良法之治。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社会伦理存在权利义务失衡的矛盾,诱发了社会伦理的主体性性追求不足、契约精神匮乏与正义精神销蚀不足和契约精神匮乏与正义精神销蚀等问题。但社会伦理的本质中存在着固有的生态价值,是活的意义的善。它以生生不息的样态构建和更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道德体系。完善伦理精神的不足之处,需要发挥其生态特质,选择正确的优化路径。伦理精神的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除制度强制力量以外,其优化路径的实现亟需构建可自我更新的底线性的社会伦理,可自我完善的公意精神以及可自我调适的互利性的正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实现以生态智慧考量社会伦理,打造兼备合理性与正当性的社会伦理。  相似文献   

12.
从功能上分析,党内民主是一种事务性的处理或决策机制,直接承载着推进执政党自身建设、决策执政党承载的党内外事务、整合党内群众和各级党组织的意愿及利益要求、建构执政党治党治国的制度体系等功能,具有工具合理性。党内民主又是一种价值诉求,即要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党的认同、巩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具有价值合理性。党内民主建设的意旨,就是要达成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执政的道德合理性是指执政者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当性或合理性。人民群众的心理向背是执政道德合理性的根本之所在。执政道德合理性不仅是执政的有效性与合理性的良性互动,而且还是执政党意图伦理与责任伦理的有机统一。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出现了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力地回应了来自各个方面对执政党存在的误解,对党执政的道德合理性进行了新的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14.
运用归纳分析、实证分析、价值分析等方法,论证了地方立法调研的公众参与价值。认为地方立法调研具有立法民主和科学统一的价值、道德上的善与真统一的价值,因而具有道德的正当性。立法调查研究使立法从立法时机、立法内容两方面更准确回应社会的需要,具有满足现实需要的正当性和提高立法质量、确保法律实现的价值。但现行地方立法调研制度供给不足,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因此,应当加大地方立法调研适用、调研主体、调研方式选择、调研程序、调研的立法效力等方面的立法调研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5.
无形的大学理念和有形的大学制度构成了大学组织发展的基础,共同维系大学组织的传承和创新。以辨析二者的逻辑特性为起点,从逻辑起点、逻辑过程、逻辑形态、逻辑终点四个维度论证了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基本特质:多样性和单一性、自律性和他律性、兼容性和强制性、实然性和应然性。进而在学理层面分析了大学理念是大学制度的根基与灵魂,大学制度是大学理念的载体和升华。最后,借鉴韦伯的理性理论在实践层面提出:大学应高扬理性之旗,站在理性视野下以责任伦理支配下工具合理性为行动准则,以信念伦理支配下价值合理性为行动动力,从而达到大学理念和大学制度的深度契合,为大学的理性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16.
协商执法既是现代行政民主化的要求,也是行政主体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执法状况的需要,在行政执法中引入协商机制具有民主正当性,并且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彰显以人为本的行政理念,营造和谐的执法秩序。为使执法协商机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必须构建完善的行政执法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加强政党协商是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提升政党协商实效是释放多党合作政党制度民主潜能的必然要求。这其中,执政党的主导性与参政党的主动性必须有机统一、良性互动,同时也要着力建构严密、务实、科学、高效的政党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信用伦理是现代契约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础,它作为以信用关系为载体,并反映信用关系价值要求的道德原则规范,具有当事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高度道德主体性与强烈规范性的统一、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和基础性与多层次性的统一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协商民主的思考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协商民主的作用和科学内涵、协商民主实现的制度基础、协商民主的形式和发展途径等一系列重要观点,为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特别是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层协商民主作为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建设的基础和重点,在制度建设不断深化的同时依然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因此,应该从主体、制度与文化三维互动的视野来审视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其中,主体是前提,培养愿协商、善于协商的主体并促进主体间平等协商是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主体之维;制度是关键,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运行机制是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制度之维;文化是支撑,提高主体协商民主意识并培育公共理性是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文化之维。在此基础上,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应该将既有的碎片化主体、制度与文化建设纳入整合性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