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运用1996—2010年中国29省市面板数据,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DEA-BCC模型和DEA-Maml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环境污染这个非合意产出的基础上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次分析三个“五年计划”间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变动走向,并结合静态模型给出一种适合测度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收敛性的绝对收敛模型。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在1996—2005年间呈现出整体下降趋势,而在2006—2010年间出现小范围上升趋势;东南沿海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呈追赶之势,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则一直处于低位;技术退步和规模无效是导致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发现:大西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体制缺陷和管理问题。从绝对收敛模型结果来看,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整体上显著收敛,长江中游、南部沿海、西南地区、大西北地区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即各自内部省份间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效率分析一直是近20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考虑地区和细分行业的双重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测度了2001—2011年中国9个省份1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TFEE)。选择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松弛变量测度模型来计算能源效率,并讨论轻重工业之间的能源效率差异。研究发现:(1)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均较低,且不同行业间差距较大。轻工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略高于重工业,但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重工业总体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明显高于轻工业,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轻工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高于重工业。(2)各地区整体制造业能源效率偏低,东部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最高,中部和西部次之,但西部地区依然有能源效率较高的优势行业。(3)同一行业在不同地区的能源效率有较大差异,能源效率整体较高的行业在各地区发展不均衡,能源效率偏低的行业在各地区的能源效率都偏低。而同一地区内不同行业间的能源效率也存在较大差异,能源效率高的地区也存在效率较低的行业,能源效率偏低的地区并非所有行业的能源效率都低。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从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八大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TFP增长率整体上呈中西高东部低的格局;发达地区的技术进步变化率和技术效率变化率低于欠发达地区,这表明欠发达地区充分发挥了其后发优势;各区域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经济效率虽然从动态来看均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效率值为欠发达地区低于发达地区;从TFP增长率的收敛性来看,全国范围内不存在绝对收敛,虽然落后地区存在追赶发达地区的趋势,但未来一段时间内,各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4.
将生态环境约束引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生态环境约束下江西省2000—2017年11个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分析江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性,在生态环境约束下从整体上把握江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7年江西省生态环境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且显现出局部期间下降的特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西省农业产出增长贡献率极低,从构成上来看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技术效率改善对于江西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影响均呈现不规律性,江西省各地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区域差异性,生态环境约束下江西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俱乐部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5.
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量2000—2009年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检验区域能源效率的收敛性,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东、中、西部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存在差异,变化原因也各不相同;全国范围内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收敛趋势,后进区域的追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6.
以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新疆为例,选取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天山北坡经济带20092010年23个县市的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运用BCC模型和Malmquist全要素指数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县市20092010年23个县市的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视角运用BCC模型和Malmquist全要素指数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县市20092010年的经济发展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天山北坡经济带有13个县市经济发展非DEA有效,2010年情况有所好转但仍有11个县市非DEA有效,存在发展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总体来看,由于技术效率无效、技术进步贡献不足等原因,天山北坡经济带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还很小,全要素改善的来源主要是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TFP有消极拖累作用。  相似文献   

7.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而提高其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GTFEE)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GML指数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2004—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ESDA)和Tobit回归分析探究其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偏低,下、上、中游依次呈递减态势,各地区差异明显;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但是技术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空间集聚性,主要以H—H集聚和L—L集聚为主,且较为稳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会推动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以上发现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05—2014年各省市的工业环境效率进行静态评价。实证结果表明: 2005—2014年长江经济带整体工业环境效率水平较高,但各地区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浙江、江苏等地环境效率值较高,云南、贵州等地较低;11个省市的全要素环境效率的增长率平均值大于1,技术进步是工业环境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和环境管制对工业环境效率产生积极影响,外商投资和人口密度对工业环境效率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比较——基于DEA-Malmquist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工业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 以2001—2010年30个省际的数据为基础, 采用DEA-Malmquist生产效率指数测算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 结果表明:东部全要素能源效率一直处于效率前沿面上, 中西部地区则远离前沿面。为了寻求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三个指标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和特征进行聚类和分析, 并提出针对不同地区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99—2015年全国31个省域农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情况,并针对收敛性问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降低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纯技术效率无明显影响;(2)未考虑农业碳排放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导致评价偏误;(3)考虑农业碳排放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东、中、西、东北部依次递减趋势;(4)全国及各区域无明显σ收敛特征,全国层面及东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地区均存在显著条件β收敛,表明各省域朝着自身稳定状态发展,而省域间“追赶效应”不明显。据此认为农业要走绿色技术创新及区域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环境约束下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投入的“拥塞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使用的DEA模型采用强可处置假定,无法识别生产活动发生在非经济区域时能源过度投入产生的"拥塞效应"。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框架下,拓展了能源投入拥塞概念,运用改进的FGL模型测算2000-2015年中国省域工业部门能源投入的拥塞度,并将能源投入拥塞引致的无效率从全局能源无效率中分离出来。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投入确实存在"拥塞效应",不同省份存在差异,并且拥塞是造成能源使用无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在消除能源投入拥塞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认为:政府应该根据能源使用无效率的不同来源,因地制宜地制定节能减排政策,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服务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研究和提升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对于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日益显著。选取中国2003—2014年的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利用DEA方法计算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发现中国的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着区域差异。此外,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还存在着绝对收敛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与对外开放程度呈倒U型关系,与服务业国有化程度呈负向关系。服务业自身发展及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与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也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提升服务业全要素能源效率,需要政府减少对服务业的干预,提高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分区域、有选择地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单要素能源效率测度方法对“能源效率”的内涵刻画不够深刻,将资本、劳动力、能源等要素的互相替代效应纳入到能源效率的测度模型中,利用DEA的方法测算1999—2009年我国34个工业行业的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对工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工业行业整体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环境规制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对我国工业行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作用途径有所差别。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工业行业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4—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分析城镇化质量、人力资本聚集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城镇化质量、人力资本聚集和产业结构升级自身协调性强且相互具有正向促进作用。(2)从区域层面看,自东向西,城镇化质量、人力资本聚集程度和产业结构协调程度递减;中部城镇化质量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为正,但人力资本聚集与产业结构升级没有形成双向互动关系;西部三者之间均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区域性特征逐渐凸显,对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效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促进二者良性循环发展,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引。【设计/方法】选取2011~2021年长江三角洲区域41个城市的相关数据,运用Super-SBM-DEA模型、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方面对长江三角洲区域41个城市物流效率进行研究,借助Tobit模型分析城市物流效率影响因素。【结论/发现】2011~2021年长江三角洲区域41个城市整体物流效率较高,效率平均值在1左右徘徊;该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于规模效率,其次是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未能成为长江三角洲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产业集聚、物流资源利用、物流信息化水平对物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对物流效率的正向作用还未显现出来,能源消耗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蓬勃兴起,互联网发展在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理,并基于EBM Super-Global-Malmquist(EBM-SGM)指数对2002—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然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16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20%,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2)整体来看,互联网发展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地区来看,互联网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其次为西部和东部地区;(3)互联网发展对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0-2010年中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 测算并比较中国东部、中部及西部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基于人力资本视角, 通过差分GMM方法研究技术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从东至西逐渐下降, 与经济水平呈现一致分布;另外, 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能源强度具有负相关性, 提高技术水平可有效提高能源效率;人力资本与能源效率也存在一定关系, 滞后一期受教育年限与能源强度具有负相关性。因此, 可以通过提升教育水平、优化人力资本效率、发展先进节能技术来提高社会整体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运用2005~2009年大中型工业企业37行业面板数据,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SFA)考察了行业R&D投入与技术效率间的内在关系,并按照“效率—增长率”相关关系划分工业部门,研究了各部门行业的特征及差异.研究表明,R&D对行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行业平均技术效率随着R&D投入的逐年递增而稳步上升;划分的工业部门具有明显聚类特征或差异性特征.据此,对各部门分别提出增加R&D投入、改善产业结构、促进产学研共生体系建立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国经济体中,资源错配已成为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只关注初始投入而忽略中间投入的两要素资源错配核算框架,容易导致资源错配和生产率的高估。采用2001-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能源这一中间投入的通用部分切入,实证考察能源投入利用如何影响区域资源错配,研究结果显示:(1)纳入中间投入的三因素核算框架,可显著改善资源错配的高估问题。(2)中国资源错配问题集中于资本要素,能源类中间投入对区域资源错配产生了显著影响:在效率层面上,能源效率可降低资本、劳动力、中间投入要素的错配程度;在数量层面上,能源缺口、能源损失加剧了劳动力和中间投入要素的错配,但未对资本错配产生明确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运用Bootstrap-DEA对"一带一路"相关省份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量化,继而讨论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一是引入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等三个因素;二是应用Tobit模型检验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相关省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不高,处于倒U型曲线右侧.区域间能源效率发展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份能源效率均值显著低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覆盖的5个省份,但两者差距有逐渐收敛之势.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维度而言,技术进步动力不足都是阻碍"一带一路"地区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技术效率整体上变动幅度不大,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呈现与技术效率同步的变动趋势,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抑制作用,而能源价格、R&D经费投入强度和对外开放度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