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对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对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比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当前,需要在理论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在思想上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在实践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信。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在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政治制度。从规范性"制度化"层面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探究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突出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实践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发挥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功能与优势,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彰显协商民主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和完善这项政治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形成的历史进程、多党合作的特点和新形势下坚持完善多党合作,证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点,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的本质在于社会政治关系的和谐。政治和谐的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社会和谐的发展水平。政治和谐要求社会政治行为主体的行为符合一定的制度规范,从而使社会政治秩序保持稳定有序、充满活力的状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政治发展中划时代的革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主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在领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探索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这种民主形式,克服了西方简单票决民主的诸多局限,基于全过程逻辑重塑民主,实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突破。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神实质即人民当家作主,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民主,并且通过民主理论和实践创新而使人类民主意识、民主制度、民主过程等赋予了新的内涵,丰富了人类政治意识文明体系、政治制度文明体系、政治行为文明体系,是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新征程中,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优化民主实践、完善民主理论、坚定民主自信,经由改革创新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保持生机和活力,创造政治文明新形态,在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新诉求,阐释了十八大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介绍了十八大关于反腐倡廉的新要求、新目标,总结了十八大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态度,从而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建设新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对当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体系的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发展动因、发展模式以及创新路径是促进新时代民主政治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坚守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基础,以推进现代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为制度保障.通过政治社会化培育公民的本位意识,是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徐复观是中国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他从关注现实政治、把握政治与人生之关系出发,探讨了民主政治问题,进而把儒家政治思想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力图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思想资源,以打通中国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徐复观的这一致思努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近现代民主思想,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富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发展道路是关系国家民族兴衰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提出,是对政治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目标定位主要体现在民主、法制、稳定、人本.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等四项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培育和完善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性,并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应从完善各项民主政治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民监控机制和体系、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等方面做起,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由“公共协商”达至“社会和谐”。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展示了当代社会政治领域的新气象。对于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本质和现时期如何通过民主政治的发展来化解由于社会转型而带来的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形成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程度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主动的制度创新循序渐进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加入全球化进程,苏东剧变和市场化改革,为中国加快民主化进程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以宪政精神和宪政思维为指导,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加快民主化进程的战略选择;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用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发展,增强执政合法性,是加快民主化进程的现实道路;清除封建意识,培育公民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任务.近现代史昭示,中国的希望在于政治改革,全球化与民主化是走向现代化中国的必然选择,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民主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道路,它的形成有着自身特有的逻辑线索,这些逻辑线索深刻地蕴含在中国传统民主思想发展的内在导向中,蕴含在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历史影响中,更蕴含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指导和根本取向中。中国式民主道路的形成正是中国传统民主思想内在影响、西方民主主义思潮历史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决定性影响三者综合作用、逻辑递进的结果,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顺应历史潮流,并沿着特定的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的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一致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精髓。协商民主和票决民主相结合,是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它既存在于政治体制安排及其运行机制中,也体现在各级各类选举和领导班子的决策中。协商民主与票决民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坚持协商民主并不等于排斥票决民主。协商民主相对成熟,但它不应成为我们故步自封、不思改革的资本,更不应成为我们怠慢票决民主的理由。在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在各级各类选举和领导班子的决策中,既要进一步坚持协商民主,更要进一步完善票决民主的具体制度、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5.
民主作为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诉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现代治理天然地包含着民主,从国家治理的视角审视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党的领导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法治的完善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保障,最终实现制度正义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制度的现代化。制度正义与否,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通过村民自治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主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培育和扩大基层民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重要的制度保证。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基层民主的实践证明了村民自治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新时期,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协商民主的实质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协商民主把协商从政治手段上升为制度安排,把协商主体从精英扩展为广大公民,促使现代民主从注重偏好的聚集转向注重偏好的具体形成过程,是一种更具有实质民主意义的新型民主形态。协商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协商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民主政治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而民主政治实现的形式可以不同.协商民主是同表决民主并列的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社会主义中国具有更高级的协商民主发展水平.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能背离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形态.  相似文献   

19.
政治民主是波普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波普认为现代社会政治的中心议题的范式需要从统治权转换到拓展和加强民主,用民主的方法控制和制衡公共权力的运作和实施,以证伪的方式检讨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结构,波普的一些民主思想在当代的中国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独特动力。人民政协诞生于协商建国的伟大实践,契合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思想的历史演变是现代化国家建设、政治整合和人民民主实现三重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人民政协发展的方向;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形式的人民政协,从推进政治整合和实践人民民主两个维度服务于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从而形成现代化国家建设与人民团结、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