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代表日本纯文学最高奖项的“芥川奖”自1935 年设立以来,一直是奖励优秀青年作家的最高文学奖。2007 年1月,23 岁的新锐派女作家青山七惠以《一个人的好天气》获得该奖项。作品反映出日本现代“飞特族”(自由职业者)身上显现出的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即丧失了崇高理想后精神上的隐形疾病——“孤独”与“虚无”。笔者拟从这一角度对作品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2.
“时制”和“时”是内涵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时制”是一个语义范畴概念,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达,我们把其中语法化程度较高的语法手段所表达的时制意义称之为“时”。在印欧等形态发达的语言中时制问题备受关注,对其认识也是逐步加深;而在现代汉语研究中,中国学者很少涉足时制问题。本文认为汉语这种没有“时”范畴的语言如何全面表达“时制”这一语义范畴还缺乏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塞尔·埃梅,被誉为“二十世纪法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其风格融怪诞与现实于一炉。而“变形”这个沿用千年的古老题材,到了二十世纪的埃梅手里,更是具有了新的特色。文章尝试从主题的反异化、变位观察和紧密联系社会、不失幽默讽刺的变形记三个方面入手,对其在这方面飞特色结合作品做一阐释。  相似文献   

4.
得益于《大同报》与《新满洲》的长篇小说征文而有所谓“发荣”的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定型于征文所倡导的中心意识及获奖作品的导向意义,其“滋长”之意亦运行在日本及“伪满洲国”所限定的文学轨道上,只有极少数作品与之保持距离,这使得东北沦陷区长篇小说大多具有浓烈的殖民意味。只有极少数作品反映了一代青年的时代症候,令人感到“伪满洲国”众多青年精神上无所依托,时时处于一种令人绝望的孤独与幻灭感中。这一“发荣”之象与“滋长”之意使得东北沦陷区的绝大部分长篇小说成为文化伪劣品(甚或剧毒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只有极个别作品显示出一定的文学史意义。这也是由东北沦陷区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现代日语和现代汉语中两个最大的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发现日语和汉语中的“再感谢”和“再道歉”的使用容易受到“时间”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制约,且在这两个层面上的制约存在显著差异.在“不久的过去”这一时间范围内,汉语受到的制约远远大于日语;在“非血亲成员”这一人际关系范围内,日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  相似文献   

6.
明治末期到大正时期的佐藤春夫文学表现出西方文艺要素和日本传统要素并行存在且在本质上相互融通的特质。该时期的作品以“忧郁”和“倦怠”为底色,同时融入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以及尼采哲学等西方文艺要素。佐藤春夫将古典和近代、日本和西方四个要素有机地融合在作品中,以传统理念阐释近代文艺,以西洋手法表现日本传统。他通过以西方文艺要素与日本传统要素并存的形式,表达着对日本近代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对日本近代性格的把握,其中潜藏着他通过西方文艺理念反观日本固有文化的传统回归意识。  相似文献   

7.
鲁迅卓越的语文成就离不开他对异域语文的体悟和借鉴.本文立足于鲁迅的翻译与创作实际,从章法与句法两个方面考察了欧化与日化语文对鲁迅的启发与影响,提出鲁迅的“硬译”体现出他对“逻辑”与“语气”的关注,鲁迅“精细”与“繁复”的表达风格与其欣赏并追摹具有“优婉”之风的日语表达方式有关,而鲁迅对“标点”和“段落”这两种传统汉语文本中所无的域外语文“资源”的创造性使用,不仅使中国现代语文在书写形式上更灵活生动,而且促进了中国语文文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承用中国传统汉字的同时,创制了不少日本独有的“国字”.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字”已被汉语辞书所收录,甚至成为现代汉字的正式成员.鉴别日本“国字”资格,梳理“国字”逆输入之历史,确认日语音训,推荐汉语读音,这对于辞书编纂及国际化背景下汉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六朝之前,中国典籍中“小说”一词所指并非现代文体意义上的小说;而当时含有现代小说文体因素的作品并不具有小说的名称。直到唐代,这两条线才逐渐合拢,形成一个“Y”走势。而六朝正是这个“Y”字形的两条端线分别形成却还没有合拢的时期。鉴于此,对“六朝小说”这一概念的使用,就应两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阅读较困难但内涵又丰富的一部作品,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其实也透露出一种以往研究者所未注意到的重要思想,即明显的反“左”主题,这一主题集中体现在作品主人公蒋纯祖针对作品中所反映时代的现象以及周围“左”倾思想人物的对立中,这一新的主题提高了该部作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近代文化变革与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说理论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文论关于小说的文化定位和文体定位 ,促进了小说创作的繁荣和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由前现代向现代的转型 ,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 ,小说理论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事件。正是在近代文化的变革中 ,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社会变革的需要、新型知识体系的出现、外来文学观念的启示等多方面的原因 ,促成了中国小说理论的现代转型 ,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论被译介到中国以来,西方文论在中国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并在20世纪中国文论的两次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中国文论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20世纪初,表现形态是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西方文论是重要的外力和理论参照;20世纪中国文论的第二次转型发生于20世纪末,表现形态是实现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化转型,西方文论的中国化成为建构中国当代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文论的重要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他的文论是中国文论现代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梯,涉及了一些重要的现代理论命题,对中国文论现代范式的创构有重要的贡献。梁氏文论的精神内核与方法特色在当代文论建设中仍值得我们省思。  相似文献   

14.
人道主义文学主题在工业题材创作中的表现,经历了从现代文坛到当代文坛的多重变化。这其中有两种走向值得关注:一是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变迁,往往影响着人道主义主题的文学诠释;二是随着“文学即人学”的创作深化,随着工业环境变革中人的问题的凸现,人道主义文学主题的开掘,会不断地以日益丰富而独立的表现形态,逐步走向创作的自觉。  相似文献   

15.
19-20世纪之交,报馆与学堂成为天津近代人文知识分子首选的栖身之地。这使他们在传统文人的“仕”、“隐”之外开辟了新的人生道路,也推动了天津文学的变革。报纸改变了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和写作方式,推动了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形成,也促进了文学品种的热点转化。而学堂的基础教育中蕴涵了最基本的人性启蒙和理性思维,并孕育了新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作品。天津近代文学的发展,与报馆、学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建构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是关涉到我国文艺学学科发展前景的重要命题 ,该体系的建构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在进行该体系的建构时 ,不能单以古代文论或西方文论为建构的母体 ,而是应该在立足现代文论的基础上打通古今 ,以古、今、中、外各方文论参加的“四方会谈”为建构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百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取得重要成就,与马克思主义文论、西方文论、当代文论研究构成四维一体的学术格局.总结评价中国文论百年现代进程中古代文论研究状况,充分认识古代文论研究价值及其现代意义,保护、传承和发掘文化遗产,阐释和评价古代文论内涵精神及其核心价值,凸显中国文论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特色,对于推动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儿童文学是以“文学现代化”为特质的中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百年演进史与现代中国的转型具有同构性。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的整体而系统的研究有效地融通了“演进”“演进史”与“演进史研究”的内在关联,对重绘中国儿童文学的历史图景与文学谱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对百年中国儿童文学演进史的研究不是做断代史的叠加,而是以“新人想象”为主题导向,突显生成论意义上的奠基、延续、发展、变通、对立及争议的内在脉络,以儿童观、审美形态的演变来表征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演变,从而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格局中展示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9.
面对古典诗学的现代转换,作为深谙中国传统的文论家,王国维企图使用外来文论与中国传统文论实现有效衔接,从而避免对西方文论和话语方式生吞活剥的解释。如何使西方文论丰富本土传统,而非西方文论和言说形态取代中国固有样态,其有意识地借用西方哲学、美学理论来评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以期推动中国诗学的发展,居功甚伟。但其诗学思想仍呈现出不彻底的现代性色彩。  相似文献   

20.
近代报刊的发展和诗话的发展,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它受西方文明影响产生而迅速本土化,并成为近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巨大动力。随着报刊事业的发展,诗话的创作和刊载刊也日益发展,而国粹主义和鸳鸯蝴蝶派的产生与流行更是刺激了其走向繁荣;作为特殊的文学形式,其作用亦得以显现。近代报刊诗话的发展和繁荣在古代文学向近代文明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缓冲作用,并成为旧文学在近代社会的最后一次"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