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代中国正在探索着构建权力制衡机制的途径,目标是建立法治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从源头上根治权力腐败.可以说,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法律监督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神圣使命和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政府要完成自身的使命,进行公共管理和政治统治,必须掌握和运用一定的权力.政府手中的权力不是一般的权力,而是公共权力.权力的公共性是政府权力的根本属性,是对政府应然状态的确认,然而在实然层面上,却存在着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之所以会出现"异化",其根源在于公共权力本身所具有的矛盾.从伦理学角度讲,防止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对公共权力进行伦理规约,这是因为政府权力的公共性与伦理"普遍物"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3.
伦理学的独特价值由伦理学所肩负的使命和具有的意义体现.伦理学的基本使命在于认知各种道德问题,最终使命则是通过认知各种道德问题而改善人类社会的道德生活.如果说伦理学的使命关乎伦理学“要为什么而做”的问题,那伦理学的意义则关乎“伦理学有什么用途”的问题.意义总是相对一定主体而言的,因而伦理学的意义可以从社会和个人这两个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权力道德法律化问题即权力道德法律化的多层次性、没有形成法律制度性的保障、泛道德化倾向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权力道德法律化的途径即法律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及对权力道德法律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对公共权力的滥用光有法律的约束还不行,同时必须有道德的约束.公共权力行使方式必须是理性的和正义的,充分体现道德精神;同时,权力主体的道德能力保证也是防止公共权力滥用的重要因素;从约束的心理过程而言,要经过畏惧感、义务感、羞耻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遏制还是张扬人的动物本能,是政治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尼采是现代世界中张扬人的兽性本能的主要思想家。作为尼采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权力意志”既是其想象中的“超人”的本质要素,也成为他重估人类价值的基本标准。尼采公然主张人类是野兽、民众是“群畜”、道德是骗术、民主是劣治、平等是谎言、历史无正义、强权即公理、不要工作要斗争、不要和平要战争。尼采政治思想的实质,是企图借“权力意志”,彻底摧毁基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之上的现代政治价值。从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那些为人的邪恶本能和专制独裁进行辩护的理论最终必然在实践中破产。虽然如此,尼采“权力意志”的梦魔仍会迷蒙不少人的眼睛。一旦统治者着了“权力意志”的梦魔,那就将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灾难,对此世人仍须有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是以自由、民主为核心价值观,这一点在外交方面表现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冷战后美国的国际关系研究都是围绕着这个传统而发挥引申的,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软权力理论将美国历史上固有的使命观、例外论、"天定命运"等思想推陈出新,赋予其崭新的面目和使命,即美国外交应抛弃仅关注美国国家利益的狭隘观念,适时地注入世界利益,使"独善其身"与"兼及天下"合而为一,最终服务于美国霸权,从而使美国的国际关系研究保持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8.
任何权力都要遵守"道路规则",这一点中外许多思想家早有论述。但在阶级社会,人们往往倾注于对理论原则的阐释,对"是什么"的问题关注较多,而对于"为什么"的问题却置于边缘化境地,以致提出的诸多权力道德准则成了空洞的语言号角。事实上,权力运行的道德准则,不仅仅要解决"是什么",更要解决"为什么"。现代社会,权力运行必须遵循勤、诚、廉、公的道德准则。"勤政"是权力道德的逻辑起点,"廉明"是权力运行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诚信"是权力赢得社会信任的最基本条件,"公正"则是权力运行的根本价值指归。权力运行只有遵循以上"道路规则",权力之舟才能走向人间至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向着"市场社会"的转型同时也是向着"市场经济"的过渡.一个真正有效率的市场经济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基础和与这个道德基础相一致的政治法律秩序.现代市场社会内含着一个与政治、经济、文化相配套的现代机制,是市民社会的高度发展,它能够提供一个"公共领域",足以抵抗权力意志从各个方面对民间权利的侵犯.这种新兴的市场社会理念表现在政治观念上就是要摒弃"官本位"思想,强化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0.
1949年后,土地改革开启了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权力实践,人民公社的高度集中化是国家对农村控制的高度体现.国家对农村的权力实践过程伴随着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对乡村资源的垄断,直接导致了传统家庭伦理的沦丧和乡村社会结构的瓦解,即乡村道德共同体的解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得作为临时道德代言人的国家随着对农村社会经济控制的削弱而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1980年代出品的两部电影<喜盈门>和<咱们的牛百岁>则一厢情愿地认为乡村仍然是一个道德共同体,乡村中的各种伦理问题和社会结构问题都可以通过乡村这个道德共同体的力量来解决.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喜盈门>和<咱们的牛百岁>这两部电影的角色和情节设置,来揭示1980年代国家对农村社区的道德想象.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认为,道德属于精神范畴,而精神问题的解决却不能单纯诉诸精神的努力,脱离产生道德、塑造道德和制约道德发展的社会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善只能成为思辩理性的抽象物,不能成为实践理性的现实解。和谐社会道德建设固然离不开道德教育,但更重要的是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研究权力时大凡会提及权力的基础问题。但目前权力基础的研究路径均是“政治→法律”或“法律→政治”。事实上,除了政治法律基础,权力的存在还有其道德基础,这一道德基础便是公民的良序生活。从政治伦理视域看,权力构建的公民良序生活有三个特点,即它是符合人道的而非弱肉强食的,是道义的而非单纯依靠强制力来维系的,是体现“公共”意志而非“阶级”意志。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活动中亟待揭示与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近些年来,一些学者就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内容、特征和基本理念,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施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持续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需要从确定"主体性道德教育"的使用语境和权限,加大对道德选择教育,特别是提高主体道德选择能力的研究力度,注重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深化和拓展,以进一步发挥其理论研究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道德哲学可以做澄清道德概念及语句的工作,但对它是否能提供对道德规范的可靠论证或为其奠基则易受质疑。本文首先考察伯纳德.威廉斯(Bernard Williams)的质疑,然后借助最近发生的一个真实个案来分析和探讨道德哲学的限度和可能性,认为道德哲学不仅在道德原则规范的论证或奠基方面,而且在道德的动力和源泉方面大有可为,但道德哲学的确在道德实践方面也存在某种限度。  相似文献   

15.
应对大学科研不端行为不只是法律和技术问题。也是道德问题,而且归根到底是一个道德问题。法律和技术在应对大学科研不端行为上的不足与不及也深刻表明道德介入科研不端行为的必要性。公正实施科研课题评审、务实开展具体科学研究、审慎作出科研成果评价是牵引大学科研人和大学科研辅佐人有效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重要道德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德育重要性问题上“道德危机论”以及“社会变迁论”的研究取向比较突显。“社会变迁论”视野更开阔、态度更积极、分析更深入。德育不仅重要,而且很难。其困难之处在于观念的执行。案例教学在于激活学生的道德认知,强化道德实践,从教育学、心理学、及德育学科的角度认识,案例教学是适宜促进道德由知转化为行的途经。在案例教学中坚持价值主导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把握引导方向,引导学生确立振兴中华的理想信念、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修养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道德建设要取得实效,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点。而农村群众的信仰现象是值得关注的重大问题。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为人提供终极的意义和价值支撑。为此,加强对农民信仰的积极引导,以从根本上为农民的道德提供终极的支撑力量,提升农民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即人肉搜索引擎,是指网民用提问、跟帖的方式来获取搜索结果的网络搜索方式.随着更多的网民就某一"发问"参与跟帖并展开"人肉搜索",原本为了获取答案的搜索行为却演变成了一桩话语事件.诉诸情感和价值判断的道德话语是建构"人肉搜索"事件的主要话语类型,它不仅描述、反映了某个事件,更在搜索过程中推动着现实世界事件的发展,这就是道德话语的生产性力量."人肉搜索"中道德话语生产性力量的发挥并非纯粹的、天然的,而是需要其他条件的,即中国的"泛道德主义"的儒家文化以及网络媒体提供的匿名性的传播空间.在"泛道德主义"的儒家文化中,道德话语找到了唤起认同、发挥作用的文化土壤;在匿名性的网络空间中,搜索者身份的缺失以及网络群氓的盲从心理使得中国式"人肉搜索"产生并兴盛起来.然而,"人肉搜索"在维护社会道德的话语中,却用了"反道德"的行为;在捍卫道德的旗帜下,却给被搜者造成了最不道德的伤害.这也许是中国式"人肉搜索"难以解决的悖论.  相似文献   

19.
从企业人力资源的需要看学校德育目标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技能、能力与品德是人力资源的基本组成要素 ,品德既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 ,又是其他人力资源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知识、技能与能力决定着员工能够为其所服务的组织做些什么 ,做到什么水平 ,而品德则决定着员工愿意或乐意为其所服务的组织做些什么 ,做到什么水平。对近 1 50名教师与 40 0名企业优秀员工的调查结果 ,揭示了当前中国学校公民德育目标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并可据此提出相关的解决办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1991年至2010年是我国道德需要研究不断深入的20年,道德需要研究的相关成果被大量应用到我国道德教育理论体系建设和实践活动中。从整体上分析了我国在道德需要问题上的整体研究状况和主要的热点,在梳理相关研究基础上,探讨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