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裘里斯·凯撒》实现了卓绝无比的艺术创新,赋予悲剧现代性的意蕴,提升了审美内涵。从表现主义的视阈出发,从外部世界的异化与内心世界的外化两个方面探析剧中的悲剧表现艺术,释解悲剧与表现主义的主题内涵的融合,期冀更加清楚地洞悉莎翁前瞻性的悲剧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2.
描写人和自己的斗争,表现人的内在的心理上的命运是尤金·奥尼尔戏剧的重要主题。奥尼尔借鉴和吸收表现主义戏剧艺术,运用象征、面具、音响、舞台布景等诸多艺术手段具体地、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示其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复杂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尤金·奥尼尔戏剧的悲剧性质深受古希腊悲剧、斯特林堡的表现主义及其个人经历的影响.文章试以《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一剧为例,通过对舞台技巧及剧中大量意象的简要分析来说明其表现主义手法在该剧中的完美运用.  相似文献   

4.
表现主义戏剧作为现代主义戏剧的主要流派之一,之所以能够大师辈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自于对反戏剧式的意象叙述这种崭新的叙述方式的成功运用。较之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戏剧,它所显示出来的叙述特质和叙述手段主要表现在:一、主题叙述:剧作者主观意念的全面外化和符号化;二、梦幻叙述:亦真亦幻的分裂性意象的自然变换和无时空性接合;三、反叙事结构式的内在心理叙述:人物内心意念的环形心路漫游;四、意象叙述:人物内心意念和内在心理强度的充分外化和视听化;五、身份叙述:独特的角色转换技巧和艺术同化手段  相似文献   

5.
简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尼尔是美国表现主义的代表剧作家。他的表现主义戏剧表现手法独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表现主义注重表现,深层次地外化人的心灵,这种特征反映在奥尼尔的表现主义剧作中,产生了很强烈的审美冲击,即通过梦魇般的表现,让观众或读者敬畏人生,认识到生命的崇高;通过图式的、强力的象征,突破了表象,表现了事物的本质;通过荒诞化的表现,重构了生活的真实;通过艺术地变形,展现生活的悲剧、痛苦与丑恶;通过通感的运用,加强了对感受、意念、体验的表现;通过大段的内心独白,用哲理、诗意的语言架构起了梦、诗与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6.
由于对"人"的重新肯定和张扬,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具有浓郁的"表现性"色彩.在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民族写意艺术精神同表现主义戏剧的表现性特质相互修正、交汇融合,内化于戏剧艺术创作之中.表现主义在当代中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戏剧实体,它往往只是作为依附性的亚结构融化于现实主义戏剧之中.表现主义戏剧对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为一种深刻的表现性艺术气质.在直觉想象与观念呈现的戏剧思维中,同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相比,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少了些抽象化和观念性特点,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意象化方式.当代中国一些实验性话剧中,戏剧结构的基本构架被打破,而代之以一种表现主义戏剧中常见的意识流似的心理结构;同西方表现主义戏剧一样,镜头化的叙事方式使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获得了一种对人物心理揭示的独特表现视角,给予观众以巨大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7.
<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一部表现主义代表作.表现主义戏剧所着重表现的不是现实生活,而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剧作者对主人公扬克内心世界的外化艺术,主要采用合唱队、独白和假面具等手法进行.这是剧作家独特的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8.
象征,作为戏剧艺术的重要手段,在美国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1888—1953)一生的四十多部剧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其早期戏剧深受象征主义影响,导师乔治·贝克说他“有时就是象征主义者”,①中期又尝试了具有丰富象征手法的表现主义,后期戏剧虽然回到现实主义,但象征手法仍然广泛采用。奥尼尔说:“各种象征使剧本意味深长。”②奥尼尔戏剧中的象征手法多种多样、丰富多采,在增强戏剧表现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下面分别就角色象征、置景象征、道具象征、服装象征等方面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典范。从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融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雷雨》在吸取并发展了古希腊的悲剧命运观念和审美模式、展现旧中国人物性格悲剧上对我国现代戏剧的创造性贡献,揭示了其对中西方悲剧艺术的借鉴、继承、吸收和融合所表现出的独特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斯特林堡对奥尼尔所产生的影响为起点,通过比较他们的表现主义代表剧作在表现主旨方面的异同,阐明奥尼尔在表现内容上对斯特林堡的表现主义艺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揭示他的表现主义戏剧在内容方面对美国及世界剧坛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而近松门左卫门则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仔细比较这两位东方的戏剧大师,会发现他们不但有着与莎士比亚相似的生活经历,而且还都为两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堪与莎士比亚之于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的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戏剧的生命力之所以长盛不衰,焕发出越来越强的活力,这与莎士比亚戏剧的一种双重共生现象有关。莎士比亚戏剧一方面活跃在剧场,另一方面也活跃在文字文本中,二者相互改写、互为补充;它们既为普通的大众所欣赏,亦为专业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阐释与批评的空间;在莎士比亚生活的年代,他的戏剧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当下性,而在几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他的戏剧又被不断改编、改写、翻新、盗用,成为后人眼中和心中不断变换的莎士比亚。这种剧场演出与文学文本、经典化与大众化、当下性与后世不断阐释的再造性的双重共生现象展示了莎剧的巨大弹性和解读的空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永恒活力的莎士比亚。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戏剧《阿史那》是李健吾根据莎士比亚的悲剧《奥赛罗》"翻译加改编"的本土化莎士比亚戏剧。这是民国以来一种特殊的中国化莎剧。《阿史那》文本的改编体现出互文性特点。《阿史那》在重写了《奥赛罗》内容,重置了情节的基础上,将中国故事置于该剧的悲剧精神之中,其中既有对中国历史、文化、人性的叩问,又有对权力、阴谋、野心的影射、担忧与批判。《阿史那》对《奥赛罗》中的人物形象在中国化基础上的改写,是具有鲜明特点的互文性中国化式的莎氏悲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莎士比亚的戏剧的研究、莎士比亚电影的摄制和上演,在世界各国热闹非凡。通过对莎士比亚作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论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诗学》中有关戏剧情节的论述,分析了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中双情节结构对《诗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所产生的独特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与创伤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运用戏剧语言呈现了那个时代的创伤记忆。由于创伤无法通过惯常语法被感知或言说,戏剧作品充当了创伤的脚本,戏剧舞台也成为演绎创伤的场所。莎士比亚通过一系列创伤人格的塑造,揭示了人物与空间、时间和自我相疏离的心理现实。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元素的解读,可望揭示那些被压抑的无法进入历史和语言的特殊记忆,还原一个更完整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莎士比亚的晒部罗马悲剧和四大著名悲剧探讨了剧中反映的至高无上的父权意识、贯穿全剧始终的“阉割情节”以及莎翁笔下的两极化的女性形象,从而认为莎士比亚在其悲剧中反映的女性观是保守的、守旧的。比其在喜剧中反映的女性观更具有悲观性和失望感。  相似文献   

18.
莎士比亚至少有5部作品涉及了非洲人形象书写,但以《奥瑟罗》中的奥瑟罗形象最为成功。莎翁在这部作品中,刻意将既值得颂扬又应该批判的奥瑟罗形象纳入剧本并对其进行艺术处理,莎翁种族观的两重性在这个"他者"形象上显露无遗。莎翁通过歌颂奥瑟罗英雄形象,试图扭转17世纪英国人对非洲人的偏见和种族歧视,在彰显其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同时,还刻画了奥瑟罗在寻求白人主流文化认同之旅中的兴奋与彷徨,作者潜意识里欧洲白人的种族优越感流露在剧本字里行间之中。  相似文献   

19.
自出版之日起,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就以其艺术成就和作为了解诗圣内心世界的材料,散发着持久的魅力。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包括柏拉图式的爱情观、传统意象的运用、以及对时间问题的关注,在内容和修辞上达到传统与创新的精湛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