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结构及刑事诉讼运行机制等核心范畴与人权密切相关,科学的刑事诉讼程序必然体现人权精神,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应当从立法目的、诉讼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作出修改与调整,以适应保障人权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权利是被害人实体权利实现的重要保障,被害人的对抗性诉讼权利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确立是必要的.考察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被害人权利状况,分析我国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权利的具体表现以及立法的缺陷,对被害人对抗性诉讼提出了建设性的立法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贯彻刑事优先原则,混淆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证明标准和证据规则方面的差别,以刑事诉讼程序取代了民事诉讼程序,异化了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不利于维护诉讼双方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违背了程序正义的要求。由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在与身俱来的、不可克服的内在制度性缺陷,无法通过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立法来彻底消除其弊端,最终应将该制度取消。在此之前,应以司法解释的方法,克服其技术性缺陷。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刑事诉讼参与人范围存在涵盖不全、关系不明等问题。刑事诉讼参与人具有三个特征,应将符合这三个特征的见证人、保证人纳入诉讼参与人范围,这对于见证人、保证人诉讼权利的保障以及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的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单位诉讼参与人是与自然人诉讼参与人并列的一类诉讼参与人,诉讼代表人由单位诉讼参与人派生而来并相伴而生。上述这两个观点也为论证诉讼代表人的立法理由、立法方式和立法解释奠定了基础。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典对诉讼代理人和法定代理人虽有规定,但存在问题和不足,必须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不利益禁止变更原则是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原则,但在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中,简单的将不利益禁止变更原则等同于上诉不加刑.但即使立法明确规定了上诉不加刑,由于立法甚至理念的落后与不足,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仅有的上诉不加刑也未得到完全遵守.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刑事诉讼不利益禁止变更原则,进一步保护被告人人权并实现程序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对管辖权异议制度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了保护当事人一尤其是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亟待刑事诉讼立法完善管辖权异议制度。管辖异议制度的刑事诉讼立法具有很多功能:促进诉讼效率的提高、是控辩对等原则的要求、保证当事人诉权的充分实现。因而管辖权异议制度纳入司法程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了特别程序,包括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和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等,既在章节体例上健全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文本,也在许多方面完善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体现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不断总结司法实践经验和借鉴域外经验,刑事诉讼制度逐步走向科学、民主和精密。增设特别程序,可以适应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符合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从更好地实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和增强其可操作性的角度看,新《刑事诉讼法》的某些规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警察权运行应遵循权力法定、程序正当、公共原则及合比例裁量的要求。立法不健全、公检法协调运作不顺畅、警察队伍法制观念不强是我国警察权滥用的重要原因。应区别警察权运行的行政行为与刑事侦查行为,并将其纳入诉讼化结构的行政诉讼和检察监督范围。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加强侦查监督,提升警察队伍执法水平,推进我国警察权运行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专家辅助人是刑事控辩双方利益博弈,促进法庭严查案件事实,准确把握案件性质,最终形成公正合理的裁判结果的重要参与人。基于此,通过对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基本概念的辨析,对当前法律就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立法规定及有关问题进行梳理,从规范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资格选任,明确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的权利与义务,确立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诉讼参与程序,完善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诉讼结果责任承担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论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典中不只是一项保护人权的基本原则,从立法的角度看,更应该将它视为刑事立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并不仅仅限于被写入刑法典,它需要刑事法律规范一以贯之,否则罪刑法定原则则将徒具形式上的意义。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立法的要求看,其消极要求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一国的法治状况。对刑事立法的要求并不高,我国刑法已实现其消极方面的要求。其积极要求的实现的程度如何直接取决于一国的刑事立法水平。积极要求在我国的实现程度还比较低,原因在于我国的刑事立法水平还比较低。真正实现罪刑法定原则,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刑事立法水平;另一方面应当有专门的刑事立法解释。  相似文献   

11.
无罪推定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针对当时所奉行的野蛮的有罪推定而提出的司法原则,在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司法原则曾经在我国法学界引起争议,我国在现行刑事诉讼法中确认和体现了这一司法原则,对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和刑事诉讼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当前在我国深入开展司法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这一司法原则为我们修改和完善刑事诉讼法,解决刑事诉讼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刑事诉讼中得到广泛运用,在给刑事诉讼带来便利和高效的同时,也对刑事诉讼的理念原则、规范制度和司法实践带来问题和挑战。对理念原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与程序正当原则的冲突,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挑战和对控辩平等原则的影响;在规范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立法滞后,使信息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缺乏法律的规范和指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司法信息化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实务部门缺乏适应信息化需求的专业技术和专门人才。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应科学界定信息化技术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增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刑事诉讼中对信息技术运用的监督和公民个人权利的保障,重视司法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和整体协调,重视公安司法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和专门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管辖制度是刑事诉讼活动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能够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确保诉讼程序合法正当。当前我国配套的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尚未形成,制约了刑事诉讼管辖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的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相对完善,其中以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为两大流派。美国、日本分别是这两大法系国家的代表,两者虽然在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存在不同,但其设立管辖权异议制度的初衷则是相同的。我国可以在刑事诉讼法律体系基本框架内,结合司法实践,有选择性地借鉴域外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管辖权异议制度,实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程序性违法是指程序参与主体违反某一法定诉讼程序的行为。程序性违法具有侵权的特征,同时也是对法律秩序的严重破坏。因此,对程序性违法,应当有相应的救济渠道。民事司法实践中,法官程序性违法行为非常严重,并且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缺乏相应的救济机制。建立司法性的法官惩戒程序,以程序性制裁的方式对法官程序性违法行为进行救济,应当是一种很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法制国家普遍遵守的刑事诉讼原则 ,它蕴含了民主与进步。在我国刑事审判程序中全面确立直接言词原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没有一种保障审判程序自治性的环境和条件 ,这一原则就很难在司法实践中得到切实贯彻 ,因此 ,全面确立直接言词原则必然伴随着一系列司法制度和程序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6.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走向权利的时代,更是一个走向程序的时代。重估程序的价值、注重程序制度的构建,已成为现代法治文明的一大显性表征。在“重实体、轻程序”之传统积习甚深的当代中国,也开始高度重视法律程序制度的建构,“程序正义”的理念已经成为中国司法改革的重要价值导向之一。通过对中美两国审判制度的比较,诠释“程序正义”的内涵和精髓。期待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能够彰显程序正义之精神。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已适用得相当普遍,而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却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如何突破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阻碍,使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是司法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针对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和司法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8.
慎刑慎杀的刑事诉讼基本理念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长期发展,延续至今。论题概括了慎刑慎杀的刑事诉讼基本理念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了其确立依据,阐述了其主要表现和司法价值,指出了其对当前刑事司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法院能否变更起诉指控的罪名以及如何变更起诉指控罪名的问题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着立法上的差别和理论上的分野.我国目前在程序设计上对法院的罪名变更权缺乏制约,理论界提出的种种改革方案也都值得商榷.我国罪名变更制度的建构,应当立足于我国特有的法文化传承和法治土壤,应当建立以四要件犯罪构成模式为基石并与诉因制度相整合的"诉因制度本土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刑事诉讼的理想境界是"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在法治的视野中,刑事诉讼不应当只与秩序、治安、打击、制裁相联系.成为单纯以权力控制社会的工具,而忽略了它与一种价值理念的依托关系,于其应有的位置上缺失了一种精神内涵。因此,在我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应当构建起刑事诉讼谦抑的司法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