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江苏东海县"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的调查发现,该行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理念上、组织管理上和人员方面的问题,在过程中存在工作方法缺少性别意识、工作评估体系缺失、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不足等问题.希望通过对问题的评析能够对该地区的试点工作和全国"关爱女孩行动"工作有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根据18个全国关爱女孩试点县提交的关爱女孩行动工作状况的通讯调查所提供的基础信息,对近年来全国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作了一个阶段性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了生育观念和行为控制的“2+6”理论框架,建议通过人口安全的工作考核机制、性别偏好的观念转变机制、“两非”行为控制机制、女婴被送养、瞒漏报和死亡控制机制四大机制实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综合控制和治理。认为全国要尽快从“点控制”转入“面控制”,在保持“适度低生育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赋权卫生等部门治理B超和引、流产问题的重要职责,规范医疗卫生执业行为;加强社会公共政策的协调性,从制度上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3.
“关爱女孩行动”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三大关系,即宣传教育方法与宣传教育效果的关系、政策制定与政策落实的关系、关爱女孩与打击“两非”(非法胎儿性别鉴定、非法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充分认识这三对关系之间目前存在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关爱女孩行动”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关爱女孩行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003年5月国家计生委在全国11个省全面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的试点工作。湖南省作为试点省之一,2年来,在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工作中发现存在下列问题:1·宣传方法亟待创新在国…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时代运动"的发展,有人提出了"东方转向"这样的说法,认为东方转向是不同于赛义德"东方主义"的新的世界观,是实现真正的东西方文化在平等基础上交流、互补的开始.本文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通过对谭恩美<灵感女孩>的解读,指出东方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顽固地渗透到西方人的思想之中.谭恩美<灵感女孩>的创作虽然反映了她渴望消除中美文化对抗,实现中美文化融合的美好愿望,但其文本中仍不自觉地显露出了东方主义的痕迹.看来,要真正实现对建立在种族主义思想基础上的东方主义的消解,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日前安徽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安徽省民政厅丁四金副厅长带着民政厅干部职工的一片爱心来到望江县,把民政厅捐助的5万元转交给该县“关爱女孩工程”。望江县是民政厅“关爱女孩工程”的对口联系单位,负责指导和督促关爱女孩,标本兼治性别比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还有重点项目的帮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东海县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的调查发现,该行动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目前我国正在试点的关爱女孩行动在整体上还不够成熟,更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工作模式。建议关爱女孩行动引入社会性别意识及社会性别视角,并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7.
“关爱女孩行动”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从根本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治本之策。文章就“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多视角拓展“关爱女孩行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关爱女孩行动"小结及其研究综述表明,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角度较单一,方式较隐蔽,而将儿童发展、社会性别视角及相关学术成果引入该项行动会赋予其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运气平等理论在事实上面临着没有给予弱者以真正平等尊重的困境。因为它的"敏于抱负、钝于禀赋"之基本主张不仅包含着贬低或羞辱申请者的可能性,而且允许对可责备的弱者不施以救助,即便他们处于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摆脱这种困境的一个路径是安德森的民主平等理论。该理论主张只有维持和促进平等的社会关系才能对弱者表达真正的平等尊重,但是由于它没有恰当地处理弱者的个人责任信息,因而事实上也没有给予弱者以真正的平等尊重。  相似文献   

10.
2007年10月1日,河南省信阳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信阳市关爱女性实施意见》,从女性生育、上学、就业、就医及养老5个方面,制定了对女性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意见》共40条,其中有两条最受人们关注。一条是规定"女孩在升入高中或市管各类中专、职业学校时,考试总成绩加2分";还有一  相似文献   

11.
“诗界革命”是19世纪末为了革新诗歌而提出的重要口号,吸引诗坛不少人参与其中。但是,“诗界革命”的参与者们所创作的词,却很少受到这一口号的影响,他们似乎也并没有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词,因而使得当时已经成为抒情诗一种的词,没有像一直以来的趋势那样,力图与诗歌同步发展,而是有所疏离,甚至“缺席”。这一现象表明,即使表现全新的内容,词仍然大多沿用传统的语言要素,而这些要素,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已经具有一定的惯性,构成了特定的语码。由此看来,即使在词的诗化已经日渐成为趋势时,词坛上坚持诗词之别的力量仍然非常强大。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词在总体诗化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两岸关系,近几年来继续发展,呈现好势头,表现在:两岸人员来往日益增加;科技、文化、学术、体育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通邮、通航、通商既成事实;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已有所松动,且成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等机构,以具体的组织形式来决策大陆工作,又制定“国家统一纲领”、终止“戡乱时期”,从而有利于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在两岸关系发展趋势方面,虽然存在严重困难和障碍,但是,祖国统一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且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因素都在向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因而,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行政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正名"理论中,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责任原则,规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各自的责任;二是德治原则,主张执政者要为政以德;三是"教化原则",强调执政者要充分发挥道德教化的作用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在今天,孔子的这些行政思想对我国当代公共行政也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王安忆大多数作品中,由于叙述人还没有成为充分自觉的独立叙述人,因而,也没有建立起统一确切的视点和角度,小说的视角大多呈现断裂错落的状态。"我"在引导读者关注这个故事,叙述人"我"虽然是第一人称,但"我"的叙事却是全知全能的。"我"时时侵入"她"或"他"的内心世界,因此,"我"的视角在某种意义上仍是一个全知视角,已经隐伏了王安忆日后叙事方式转变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个性"是马克思人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了解马克思对人的个性的探究历程及其个性观点是彻底掌握唯物史观的基础。马克思虽然没有为人的个性及个性发展问题专门著书立说,但"个性"一词却经常出现在马克思的众多著作中,从这些零散的论述中,我们仍然可以窥见马克思个性思想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马克思的个性观点呈现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再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逻辑,经历了在"自我意识"中探讨个性、在"劳动"中寻找个性、在"社会关系"中发展个性以及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实现个性这四个认识阶段,这为他后来"自由个性"思想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黑格尔、费尔巴哈的以"精神"或"类"为依托的抽象个性观不同,马克思的个性观以"现实的个人"为立足点,认为社会性是人的个性的首要特征,自主性是人的个性的重要表达,独创性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高级显现。在马克思看来,"个性"不是抽象的意识流,而是根植于人类实践、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现实存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温马克思对人的个性的探究历程及其思想本身,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找到实现个性自由的条件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同其他民族一样,中国哲学也经历了由神的哲学到人的哲学的转变.<诗经>大、小雅中的诸多诗篇,都印证了周人"天命"观念的嬗变,在思想史和宗教史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周人敬畏"天命",但不像殷人那样迷信并沉溺于"天命",而是把"天命"作为王朝合理存在的依据."正雅"中的"天"虽威严却藐远,先祖的人事功业在其中却显要而明朗;"变雅"中"天"的形象与周初的"天"又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陈马癸《文则》考察修辞现象的方法至今仍有意义。着眼于汉语修辞学史 ,从“假之以渔”,而不是“假之以鱼”的角度 ,可发现《文则》中蕴含着素朴的辩证综合法、直观分析法、有限演绎法 ,实在难能可贵 ,值得今人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8.
《文赋》虽然“注重谈论写作的技巧”,但它并非像有人批评的那样“忽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更可贵的是,《文赋》还以“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为喻,论及了“理”与“文”即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陆九渊的人学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陆九渊的伦理学是以“人当先理会所以为人”,“学为人”、“尽人道”为其出发点,所以称陆氏伦理学为人学伦理学。陆九渊人学伦理学认为,义利公私根于心,亦是性的内涵的一种形式,人通过心性的涵养、剥落、存心、养心,进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境界,获得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道德自由。陆九渊人学伦理学对化解和治疗当今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的心灵、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弊病仍有着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平小说写作的方向、价值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平小说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它的强烈的关注现实的情怀、实实在在的生活的“含金量”和近距离的“纪实品格”。其《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抉择》、《十面埋伏》、《对面的女孩》都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 ,都有大量的现实素材做基础。张平的小说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问题小说” ,它不仅仅限于提出问题 ,而是要积极地干预现实 ,尤其重视对社会正面力量的褒扬和歌颂 ,充满了正面的激情 ,散射出积极的理想主义光彩。张平小说其实正代表着一种文学传统 :为人民代言 ,为老百姓鼓呼。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优秀的、源远流长的写作传统 ,如儒家的“文以载道”论 ,以《诗经》为开端的现实主义传统 ,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的“三吏、三别” ,白居易的“惟歌生民病” ,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 ,赵树理的全心全意为农民写作、甘当“文摊作家” ,当然 ,还有毛泽东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我们党后来的一系列类似的文艺政策等等。张平的小说创作正是这一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它的出现、成功 ,无疑是对文学领域那种远离“大众生活”的私人化倾向的有力针砭和拨正。代言传统小说 ,过去曾经步入公式化、概念化和庸俗政治化的歧途 ,而张平却未落窠臼 ,他的小说写作已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如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